
“草根”的崛起
真如副中心,應該算是四大副中心里基礎最為薄弱的,老房子體量大,銅川路水產市場周邊環境污染嚴重,這些不盡如人意的現狀,相信每個人都會對她未來的發展捏一把冷汗。雖然看上去真如給人的感覺不太好,但草根也自有一套走紅的方式。優越的地理位置,緊貼內中環,未來5軌相交的交通優勢,使她成為了能夠輻射長三角區域的上海西大門。
同時憑借著先進的設計理念,整個真如副中心以香港中環為藍本,在辦公樓的低區部分構筑空中連廊,形成地下、地面、空中的立體式商業廣場,打破了空間概念。地面規劃環通的商業內街,通過地面步行通道、兩層通廊和地下空間連接,形成完全步行環通、商街合圍的休閑購物空間及立體垂直城市。真如的設計方案著重提倡生態環保,堅持可持續發展,顯得更合理也更人性化。
前幾年,政府在出讓真如核心區地塊時,對開發商也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拿地之后6個月內必須開工,部分地塊還要求配建5%的保障性住房及一定比例的中小套型住宅,同時需配建建筑面積不小于1100平方米的公建配套設施無償移交政府。競得人需投資建設并自行持有總建筑面積不低于6萬平方米的甲級寫字樓,5年內不得轉讓,等等要求讓不少業內人士都直呼,“實在太苛刻了,完全被定死了”。
黃金地理優勢,先進的設計理念,嚴格的土地規劃管理,這些鋪就了真如的成長之路,也告訴了像筆者這樣的廣大草根人士,努力下,拼搏下,總會有飛黃騰達的時候。

綜合體之爭
綜合體對真如來說,已經不光是單純的住宅、辦公、商業的概念,而是作為整個區域的絕對產業支柱。117萬m2的高尚領域,26萬m2的星光耀廣場,16萬m2的天匯廣場,在板塊東部53萬m2的品尊國際,未來居住在真如的業主,基本上所有的生活都會圍繞這四大綜合體展開,對購房者來說,綜合體住宅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將居住、辦公、消費三合一,大大減少業主在路途上往返所消耗的時間。
結合之前在土地出讓上所設下的種種條件,不難看出真如在規劃之初,政府就有意通過大力發展綜合體,來凝聚大量人口入住,提高板塊對外輻射力,真正起到副中心的功能。因為縱觀上海西北部,目前為止還是缺少這種具有絕對核心地位的商圈,類似于徐家匯,五角場之類,而這個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地理位置更好的真如身上。
火爆下的反思
至于未來的真如,是否能真正成為輻射西上海,乃至輻射長三角的大型商圈,筆者對此還是有一定的看法。火爆銷售的表面下,真如也有兩大發展瓶頸。從內部來看,真如北部的上海西站對區域商業實為一道阻隔,查下列車表,可以發展西站每天的發車班數連10班都沒有,偌大的火車站周圍非常冷清,絲毫沒有起到人流聚集的作用,反而影響了外部人流的進入。
從外部來看,虹橋商務區作為西上海的絕對核心,必然會遮掩掉一部分真如的鋒芒,也正是因為有了虹橋交通樞紐的存在,才導致上海西站的門庭冷落。
現在的真如,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對周邊板塊的吸引力自然不成問題,但要成為大范圍覆蓋的城市副中心,由于大虹橋的出現,真如還需要做得更多,例如開展一些更有特色的商業模式等。當然,虹橋商務區自身也存在不少問題,未來究竟誰產生的影響力更大,還需要長期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