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盈之愛—日本料理
銅鑼灣食通天,又多了一家日本料理“鮨穴”。這店原來是銅鑼灣穴壽司和中環穴藏的姊妹店,但裝修風格卻截然不同。室內設計糅合了日本傳統和美國舊式工業時代元素,鋼條制成的吊燈、以爛船木打造的壽司吧臺、舊書和古董擺設,墻上以人手繪制的鯉魚圖則來自日本傳統的鯉魚傳說,不同部分各有風格。 店內的貴賓房更設有Chef Room,內里設有電動搖控單面玻璃,客人喜歡的話,一按鍵便可把玻璃鏡變成單面或雙面,一觀師傅的鐵板燒技術。對于想享受私密的情侶,尤為適合。裝潢走摩登路線,但菜式卻是傳統日本料理,可說是集兩家姊妹店之大成。在餐牌上可找到穴藏最出名的天婦羅,亦可吃到穴壽司的和食和手握壽司,另還有鐵板燒、刺身、鍋物、蛋包飯等。刺身是新店主打之一,款式亦比另外兩間店特別,因為老板和供貨商稔熟,所以可取得最新鮮時令和特別的海鮮如北海道手釣喜之次,每一條喜之次嘴里都會有識別牌以證明是人手釣獲,師傅會用來做刺身。其他刺身每星期從日本來貨三次,價錢亦不算貴,如一個特上刺身拼盤,有拖羅、帶子、牡丹蝦、海膽、金目鯛、鮭魚等共十款刺身也只不過488港幣,單是兩片拖羅已值回票價。 天婦羅是這里的另一“名菜”,負責的師傅Nick曾于半島酒店的今佐、蘭桂坊天婦羅和穴壽司任職過,經驗非常豐富,其天婦羅香脆而不油膩,炸漿厚薄適中,如其中一道日本海膽天婦羅,以紫菜包著海膽,咬開外層炸得香脆的紫菜,內里的海膽入口速溶,鮮甜非常。另一道三蟹卷同樣值得一試,以紫菜包著蟹膏、蟹腳肉和蟹籽,三種不同的蟹鮮口感層次分明,鮮香不膩。
法式牛排坊—獨此一“牛”
到牛排坊吃牛排,有時候也頗傷腦筋,西冷、肉眼、T骨、澳大利亞谷飼、干式熟成、濕式熟成……款式五花八門整整一大版,有時候真的難以作出最后決定。自問有選擇困難癥,提議到中環新開的“La Vache!”,因為這里沒有菜單和餐牌,大廚亦只會獨此一味為客人做“牛扒薯菜餐單”。其實這種獨特的餐飲概念在巴黎的小餐館很流行,所以餐廳行政總廚Tony Ferreira便把當地最著名的牛排坊“Relais de Venise L’Entrec?te”的概念引入香港一試。晚餐很簡單,對于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點菜的情侶而言,再方便不過。套餐有面包和沙律配核桃及芥末醬作前菜,而主菜則選用了大多數人最喜愛的美國USDA Prime肉眼牛排。
這里吃牛排的方法也與別家扒房有所不同,客人入座,侍應會立即詢問客人想要的生熟程度,上桌時,牛排會放在鐵板上以小火爐溫著,侍應會先把2/3的牛排放到客人的碟上,余下的會待客人品嘗完后再放上碟,這樣即使慢慢品嘗也不怕溫度的變化影響了肉質和味道。至于伴菜的炸薯條也是無限量供應。晚餐只得一款,但這里還有甜品、葡萄酒和雞尾酒可供選擇。其中一系列的甜品依照傳統法式做法,如以蛋白輕輕烤過再配上蛋黃醬的Oeufs à la Neige;鮮奶拿破侖千層酥,還有帶清香酒味的Baba au Rum等。葡萄酒則以舊世界為主,其中有一款更是法國波爾多酒莊特別為配牛排而度身釀制的紅酒。餐前亦可先來一杯由Bar Tender創作的雞尾酒,為味蕾先來一個熱身,也可以開啟浪漫的晚宴。餐廳亦設計得有如一家Cozy的巴黎小餐館,紅色皮沙發、銅吊燈和橡木墻身,再以葡萄酒杯作點綴,就如其晚餐一樣,簡約而充滿法國味道。
北歐情人—風景旅行
情人節在寒冷的冬季。來自芬蘭的FINDS行政總廚Jaakko Sorsa,以他的兒時回憶作為藍圖,配合豐富的天然食材和傳統食物保存的方法,將北歐的風景呈現于大家眼前。北歐地區冬季特別寒冷而且時間長,當地人習慣將食物以煙熏、風干、鹽漬和醋漬這幾種無添加的保存方式去延長保存期。前菜精選拼盤是Jaakko從北歐傳統冷盤中精選出來的四款美食,當中的芥末腌丹麥希靈魚配刁草薯仔是他的最愛,自小與大海結伴成長的他,堅持采用可持續海鮮,以不傷害海洋生態為要。吃過腌雜菌、拼盤和蕪菁湯三道前菜后,Jaakko安排了北歐的Glogg Sorbet作為是次味道旅行的驛站!以丁香和肉桂調味的Glogg甜酒帶有黑加侖子的芳香,味道清新,客人可在主菜來臨前清清味蕾,猶如初戀時的輕輕思念。主菜分別是小龍蝦牛油香煎北極紅點鮭和焗黑毛豬柳及MEDISTEKAKER炸肉餅,來自挪威的北極紅點鮭是鮭魚的近親,擁有豐富的味道分層,以小龍蝦牛油簡單煎香,皮脆肉嫩。焗黑毛豬柳則用西班牙黑毛豬,以芥末籽腌過后慢煮再鋪上面包粒烤焗,造出脆軟分明的口感。最后以瑞典公主蛋糕作為尾聲,大家在品嘗過Jaakko的回憶旅行過后,回家繼續與最愛共度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