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于“明星”這樣的稱呼來說,我們更愿意把奚美娟稱為表演藝術家,因為在她這里,表演不再是簡單地在屏幕上演繹人生百態(tài),而是已經(jīng)升華為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藝術、一份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光環(huán)熠熠的她在現(xiàn)實中特別的親切、謙和,完美地詮釋了“大家風范”一詞的純粹意義,和她近距離傾談的時候,那種安詳溫婉知性的美,猶如歷經(jīng)歲月積淀的溫潤美玉,令人不經(jīng)意間就已被“迷倒”。
約奚美娟采訪時,她正巧在海南拍攝摔傷了胳膊,縫合了十幾針的傷口里面鑲嵌了許多鋼釘,但電話里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溫和,更萬般歉意地說可能要和我們推遲采訪時間—不見大腕的架子,亦不是高高在上的疏離。
不能用天生麗質(zhì)之類的詞匯來形容奚美娟,她的美是如春雨般慢慢滋潤人心的,無論在影視界或者文藝界,她都是一道最獨特的風景線。話劇演員出身的奚美娟,絕對是影視圈實力派的代表人物:戲劇“金獅獎”、“梅花獎”,電視劇“白玉蘭獎”、“飛天獎”、“金鷹獎”,電影類“金雞獎”、“華表獎”、“金鳳凰獎”等重頭獎項皆被她收入囊中,更收獲無數(shù)“視后”、“影后”頭銜。擁有如此多榮譽的奚美娟,從未改變過自己的淡定和謙遜,永遠帶給人的都是那份寧靜和親切。“得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一個階段的提高,如何上一個臺階。如果你是職業(yè)演員,不是玩票的話,我覺得在藝術追求之路中的探索創(chuàng)造與想象力是無限級的,這大概就是藝無止境的涵義吧。”
充滿巧合
奚美娟說自己最終走上表演道路,這其中充滿了巧合。
生于上海近郊一個普通家庭的她,整個家族中沒有任何人從事藝術職業(yè),父親是玩具設計師,母親只是普通紡織工人。奚美娟說自己也從未想過會有一天與表演結(jié)緣。巧合就在中學畢業(yè)到郊區(qū)插隊勞動時段發(fā)生:當時上海戲劇學院招生,由所在勞動生產(chǎn)大隊統(tǒng)一為所有符合條件的年輕人報名,她就這樣走進招生現(xiàn)場。而那時,除了童年的“無聲電影”外,只看過幾次露天電影的她沒有看過一次話劇,也沒有接觸過任何別的藝術形式。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報考的究竟是“戲劇”還是“戲曲”學院。她調(diào)侃自己當初青澀到連什么是“小品”都不知道,只照著考試老師的現(xiàn)場指導,將生活場景再現(xiàn)出來。也許是因為那自然不過的表演,也許是因為充滿靈性的現(xiàn)場領悟,總之,奚美娟說自己就這樣稀里糊涂地進入了上海市最高的藝術學府。“現(xiàn)在想想,冥冥之中有什么東西把我推進上海戲劇學院去的。我真的很慶幸,我沒有浪費過很多青春年華”。
就這樣,奚美娟開始了在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學習生涯。在學習期間,她亦經(jīng)常下鄉(xiāng)體驗生活,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快樂而充實地度過了那段影響至深的時光。以致之后說起自己的經(jīng)歷,也會依然記得當年的感悟和體會:“印象很深的就是那時很強調(diào)下生活。記得一個老師說過,一個演員在生活中要觀察別人,而不是招搖過市讓別人來觀察你。現(xiàn)在有很多演員是反著來的,不去觀察生活積累藝術素材,而是經(jīng)常希望別人來關注你。”奚美娟說自己一輩子銘記著這句話,無論自己走到哪一步,社會給自己加上多少光環(huán),在生活中,也依然淡定地度過自己簡單而不顯山露水的日子。
從戲劇舞臺走向電影電視屏幕,是奚美娟人生中的又一次巧合,她說其實在戲劇舞臺藝術上有建樹之后,亦有不少電影制片廠都來找過自己,轉(zhuǎn)折在上影廠女導演武珍年請奚美娟在電影《假女真情》出演女主角的這一次。武珍年對她的絕對信任使奚美娟向影視界跨出了第一步,沒想到因此而一鳴驚人,奚美娟亦因此片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就這樣,奚美娟順利地完成了從話劇舞臺到影視天地的轉(zhuǎn)換,并且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也成就了她之后的電影、電視屏幕上的每一次輝煌。
不偶然的人生
對奚美娟來說,人生中重要的轉(zhuǎn)折帶著巧合,但種種成就背后,卻不是偶然。奚美娟每次演出,不管多忙,都一定會做足功課,去圖書館做很長時間的準備,看很多的資料和書,把整個戲的背景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才開始進入創(chuàng)作,更會去體驗生活。因而每次演出的時候心里特別踏實,特別有底。這認真的態(tài)度和執(zhí)著亦為她的每一次飛躍打下堅實基礎。獲得無數(shù)獎項和榮譽的她,要問起她對自己人生的總結(jié),她第一要表達的,就是“感恩”,無論是在學院,還是之后的舞臺、銀幕,她說自己得到了很多前輩和老師們的無私幫助和教誨。即使在我們采訪的當天,她依然會不斷提起當年悉心教導她的前輩和導師們。她說記得院長經(jīng)常讓大家觀摩國外的經(jīng)典戲劇和現(xiàn)代戲,請了很多外國導演來給人藝排戲。曾經(jīng)跟團去英國“看戲”的經(jīng)歷讓奚美娟視野得到更大的拓展:“隨團去了英國,看了整整一個月的戲,這大大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當?shù)赜^眾熱愛話劇,達到了如醉如癡,廢寢忘食的程度。”觀眾對戲劇的熱愛更催生了奚美娟內(nèi)心的自豪感和激情。而人藝也會安排她出演反差特別大的角色,也把奚美娟培養(yǎng)成藝術的多面手。
用五年時間,奚美娟完成了自己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用十年時間,奚美娟進入繁忙的話劇創(chuàng)作期,這也是奚美娟藝術趨向成熟的收獲期。記得她曾經(jīng)演出的《中國夢》就帶來震撼效果:這安排了八場大戲的劇目,演員只有兩個人。在北京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jié)時,讓當時的主辦方也擔心兩個人一臺戲沒人看。所以一開始給《中國夢》只安排了兩場,而且每場戲只賣樓下的票,擔心沒有觀眾。結(jié)果,開演后,觀眾云集,出奇的火爆,紛紛要求加演。就憑著這臺被許多人誤以為 “小戲”的出色表演,奚美娟榮獲了大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再之后的很多個十年,奚美娟用自己的努力與踏實,一步步在熒屏上綻放光彩。
自我感悟
從1976年至今,一直活躍在舞臺和銀幕上的奚美娟,對那些戲外的東西不太在意,她更在意的是如何抓住機會學習和創(chuàng)作。該怎么做,就怎么做,該怎么投入藝術創(chuàng)作就怎么投入。從零開始的她,反而沒有太多包袱,輕裝上陣,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反而比較自如。在藝術上奚美娟總是精益求精,舍得下苦工。在許多前輩的熏陶和指點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奚美娟感悟到表演藝術也許可以有很多外在的形式,但是覺得最準確的往往只有一種。她刻苦努力,不斷地尋找最準確的藝術表達與體現(xiàn)。無論獲得多少榮譽,奚美娟從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同:“我是一個愿意思考的人,回憶、思考這些問題,對于我的演劇觀提升有很多好處。”
一度被稱作“好人專業(yè)戶”的奚美娟,并不介意角色的轉(zhuǎn)換,有自己原則的她,更多注重的是角色的內(nèi)涵以及藝術作品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她坦言自己會“挑劇本”,但前提是這個戲是否有意義。“‘好女人’的范疇很大,農(nóng)村婦女、白領、企業(yè)家等都有‘好女人’。如果我們的劇本能提供如此豐富多彩的形象,我就愿意一輩子演‘好女人’。”
奚美娟能夠如此成功地塑造眾多的好女人形象,除了底氣十足、才華橫溢、勤奮敬業(yè)外,還有一個秘訣,就是賦予主演的好女人文化的信息。奚美娟坦言:“魅力不是演出來的,就是這個人站在那里不說話,身上也能散發(fā)出讓人欣賞的信息,這就是魅力。”她的表現(xiàn)也無一不在證實她的觀點,即使只是靜靜坐著,她依然會成為眾人欣賞的那一個。 所以當我們看到她飾演的反派角色,一改她正面的優(yōu)雅溫婉,能將那些不同的陰暗面淋漓盡致地揭示在觀眾面前,驚詫之余亦欽佩她的表演功底。“影視特別容易鎖定一個演員的型號,我卻也不想固定在一個類型的角色中,想做多方面的嘗試,但我絕對不是為了改變而去改變,必須是角色的豐富內(nèi)容吸引我。”
品味人生
現(xiàn)實中的奚美娟,依然虛懷若谷,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和反省自己。她看別人的戲,也經(jīng)常在看別人身上那種散發(fā)個人魅力的東西,一旦看到會非常謙虛地學習。“我從來不盲目認為自己得了幾個獎就好到哪個程度了,我一直覺得自己還有臺階可以上。” 了解她的人亦知道現(xiàn)實中她可愛而快樂的一面。“我覺得認真努力和工作狀態(tài)的輕松是兩碼事。在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特別愿意做狀態(tài)輕松的人。我不喜歡拍戲的時候沉重得不得了。我覺得我的用功可以在不經(jīng)意當中也能實現(xiàn)的。比如生活當中,我可以嘻嘻哈哈玩,但一旦靈感閃現(xiàn),我馬上像電腦一樣存到我的腦子里去,說不定哪一天對我有用。”特別推崇在輕松的狀態(tài)中完美工作的奚美娟,現(xiàn)實生活中很會享受生活的樂趣。當我們近距離接觸她時,再次感受到那份親切和隨性:比如她可以輕松地和你開玩笑;比如她對文學的喜愛;比如她也會在化妝的間隙八卦一些趣事;還會盡心默默地去做很多慈善公益事業(yè),而不會高調(diào)宣傳;比如她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球迷,你可否想象她搖身一變成為激情四溢的球迷瞬間?有一年她在深山溝里拍外景時恰逢世界杯,回到住宿地再晚再累也要看球賽的實況轉(zhuǎn)播,特別起勁。奚美娟說,足球與表演也有許多共通之處,它的技巧、節(jié)奏、相互配合及拼搏精神,用在表演上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今年的世界杯,她亦大飽眼福,品味到又一次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