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從小就聽說“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又有多少人借著幫助別人尋樂?兩年前,眼科專科醫生鄧愷悠登上奧比斯的眼科飛機醫院,發揮大愛無疆的精神,與來自各國的眼科醫護人員及教授合作,令病人重拾光明,重現笑容。其實,看得見已經是福氣。助人與被助,同樣快樂。
公立醫院的服務長期供不應求,普遍認為醫護人員工作氣氛很緊張。受病患折磨,病人及其家人也應該充滿了負面情緒。醫生每天接觸病人,豈非吸收很多的負能量?
做醫生看得開
在醫院工作8年的眼科專科醫生鄧愷悠(Heather)不認同,她娓娓道出自己成為眼科醫生的原因,及如何處理情緒問題。“我喜歡與人接觸,所以我喜歡做義工。做醫生每天可以與不同背景的人溝通,自然是我的理想職業;選擇眼科,因為能接觸層面更廣泛的病人。”讀了5年醫科加上1年實習,Heather成為醫院的眼科駐院醫生,一邊工作一邊考試,才成為專科醫生。“當醫生壓力當然大,每次當值要處理很多個案,但我認為當醫生要有宗旨,不應把病人的情緒包在身上,他們悶悶不樂,可能是由自身或客觀的原因構成,不一定是主診醫生一個人的責任。”其實和很多行業一樣,Heather認同下班后便不應將工作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也可能是我天性樂觀,比較看得開吧。”
開心 更開眼界
在一位同行朋友介紹下,Heather在2012年登上奧比斯的眼科飛機醫院,擴大她的義工服務范圍。為此,她不惜提前大半年向醫院請假,到發展中國家及地區行醫,實行有“救”無類,醫者無疆界。旅行團的行程密密麻麻,Heather踏上這架救盲飛機,行程一樣緊密。“在飛機醫院絕對沒有停下來的時間,也沒有浪費任何空間,整個義醫團隊都抓緊每分每秒擴大成果。以不久前的濟南之行為例,我們逗留了2個星期,先到當地醫院與當地醫生討論預先安排好的病例個案,然后一行人移師到飛機醫院進行檢查及手術,事后再到當地醫院跟進個案。”這架奧比斯飛機分為3部分:機頭是授課室,眼科教授用口頭及儀器向當地眼科醫生講授醫療知識;中間是檢查室,為已安排接受治療的當地人作檢查;機尾則是手術室,機上有熒幕直播手術過程,讓當地醫生學習醫療技術。Heather說這段難忘的義醫經歷。“通常6點起床,早餐要吃得飽一點,因為早上要討論很多個案,可能直至下午2點才吃飯,飯后繼續進行不同任務。雖說每天有固定工作,但突發性事件層出不窮,我們醫療團隊要實時應變,又會就當地醫生的需要而轉換交流的話題,有時又要和病童玩耍,用方法分散其注意力,安撫他們的緊張情緒。”
Heather說,一次眼科手術大約需時1至2小時,可以想象有多費神,然而整隊人依然士氣高昂。“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高手及教授合作讓我感到無比興奮,他們部分更是知名人士,但絕無架子,樂于互相交流,眾人將最強實力交出來,對付出辛苦無怨無悔。”所有醫生會把握時間在飛機醫院上拍照留念,或在晚上相約飯聚,每次義醫都留下滿滿的開心時刻。
命運轉變一瞬間
問Heather入行原因時,她說喜歡外科,因為能通過手術實時看到病情轉變,立竿見影。早前的幾次義醫之行,Heather都經歷過醫療改變命運的活生生例子,悟出快樂之道源自內心,非關外物。“濟南之行有一位小男孩,頭一天他到飛機醫院檢查,總是很害羞,不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拍照時不敢望鏡頭,經常要母親安慰。第二天他接受過手術后,眼疾得到很大改善,我們仿佛看到另一個人—小伙子肯讓人拍照,跟人說話,終于展露笑容。他母親很高興,很感激我們,笑說兒子可以娶個漂亮妻子了。”“奧比斯”為眼疾人士帶來無數機會,但他們并非萬能的,當然也有醫不好的例子。“比如有次菲律賓之行,一位青光眼病人10多年前已到過飛機醫院治療,病情有些微改善,但情況依然欠佳。那次他帶著希望再度登機,可惜病情進展不佳,眼疾問題非常嚴重。望著這位失望的病人,我們只能給予安慰。”從這兩件事例,Heather對快樂作出比喻,奧比斯好比一個希望及機會,但它不是決定人快樂與否的關鍵。“醫得好或醫不好的人都有權帶著歡笑下機,只要患者本身的心結解開便是了。沒有任何人能決定你自己快不快樂。”
香港人很幸福
盡管香港物質豐裕,但大多數香港人活得并不快樂。Heather的分享或可讓各位從更多角度看看香港人的處境。“香港的醫療制度其實非常好,我敢說在香港不會有人生病而不得其醫。早前在菲律賓的那次義醫則讓我看到很多有知識有技術的眼科醫生,若到達偏遠地區治病,當地的設備簡陋,不足以讓他們發揮所長。”后果是延醫或不得而醫,有些地區甚至沒有足夠的醫生。“菲律賓之行其中一個深刻經歷是,在當地醫院參與一場手術,途中竟停電,一班義務醫生措手不及,當地醫生反應極快,實時通知人善后。這些情況在當地或許不罕見,但在香港絕對不會發生。”Heather說,或許正因如此,奧比斯才馬不停蹄地展開全球護眼醫療工作,亦讓更多有志人士能夠參與其中,助人為樂。“每次義醫都讓我見識到不同地方的眼科醫療情況,先進的技術會讓人嘖嘖稱奇,但落后的地方亦自有其解決問題之道。”
奧比斯的義醫機會難能可貴,每位醫生1年可能只有一次參與眼科飛機醫院的機會,Heather說,當然想繼續參與。“我的愿望是到不同地方行醫,開闊眼界。”她說,即使醫療發展再先進,疾病亦不會完全消失。“令我感到興奮的是,醫療技術不斷創新,能夠解決以前被認為是絕癥的病,醫學的進程非常神奇。”病痛及哀傷雖然會一直存在,別失望,這只不過是一時解決不來,痛苦終有一天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