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經過2008年地震后來個先苦后甜,
如今發展商趕著開發土地,品牌亦紛紛趕來開店。而在追趕的同時,
難得的,出名安逸慢活的成都人繼續抓著一份堅持,堅持自己的慢活節奏。
兜兜轉轉的我已經從北京出發,走遍廣州、上海、深圳,再轉戰西南跑到美麗蓉城成都,進入新工作環境,適應新生活。很多人說成都是個容易讓人停留的地方,所以也想過這會否是我北上的終點站?不過目前言之尚早,至少現在還是挺喜歡這個城市的。
二線?不一樣的起跑線
就如我國很多城市一樣,說成都是二線,卻已發展迅速,正邁向一線。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城市步伐。我們過去10年只忙著追趕經濟的發展,注重硬件,高速發展基建,卻忘記人民的步伐未必趕得上,以至大家的素質、心態、價值觀也好壞參半。我總是在城市加快發展時扎根停留,然后在“追”得太快以致混亂時離開。記得那些年北京的空氣清新,而后來這些年北京的空氣和交通卻亂作一團;那些年上海繁華盛世,這些年物價上揚、天氣極端、霧霾天嚴重。成都經過2008年地震后卻來個先苦后甜,如今發展商趕著開發土地,品牌亦紛紛趕來開店。而在追趕的同時,難得的,出名安逸慢活的成都人繼續抓著一份堅持,堅持自己的慢活節奏。這也是我來到成都感受到的一份特色。
以快打慢的存在價值
緣分把我帶到這個佛教之地成都,我欣賞成都人天塌下來也無所謂的安逸心態;我更清楚香港人或外地人來到這里生存的優勢—以快打慢,因為成都人骨子里的安逸,我們才能發揮快打的所長,尋找到來成都工作的契機。
在內地打拼多年,眼見過很多香港人會受到環境的感染,熏染到某類工作的陋習:可能有點怠慢懶散,可能妥協于工作質量的標準,或只管玩權力游戲,做個土皇帝。其實來到這類建設追趕一線、但是固執于安逸的二線城市如成都,我們這些外地人更需要賣力去做,才能滿足到受聘公司對我們的期望。
活在妥協與不妥協之間
在內地多年,很多事情我漸漸習慣,但是習慣不代表妥協,也不需要妥協。活在追趕一線的二線城市,更多心思需要花在思考應否妥協之思想斗爭里。成都追趕一線,但是骨子里也有二線的味道。這里,還會有人點著一支煙進電梯,也會滿街看到隨地吐痰者;交通紅燈亮了車子依然會加快沖來,汽車司機把喇叭當作宣示“我來也,路人滾開”的工具,令馬路充斥噪音。這些事,每天見證每天恨,但我絕對不會妥協,依然知道這些是不能學的習慣。就如面對嚴重貪污、或一些做事不守規矩的人,不管打拼多少年,也不應該妥協。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原則要堅持,不用因為 環境所迫而妥協。
當然,閑時郊游樂、爬爬青城山、走上峨眉山看金頂,或去茶館喝一杯竹葉青、走走公園遛遛狗,學習一下成都人如何慢著活,這個樂活態度,我這個性急港女絕對不介意妥協的!
追?不追?尺子自己定,或許這就是多年在內地打拼的小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