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否統計過每年買多少件衣服?每件衣服又會穿過幾次?每次你清理衣柜的時候,又要丟棄多少看來還是嶄新,只是款式有點過時的衣服呢?
聽過一位年輕朋友說,她不會買很貴的衣服,因為多數衣服只會穿一季,明年又會有新的潮流。她以精通哪里買到便宜又新潮的衣服而自豪,每月至少買3至4件衣服。而看來漂亮的衣服,因為價格便宜,穿一季就丟也不覺可惜,新凈的衣服又可以拿去回收,衣服買得再多,丟得再快也不愁無出路。
這其實是不少香港女性的寫照,翻開雜志,發現很多品牌已經開始推出下一個季度系列的衣服。消費者很難不被這些炫目的花衣裳吸引,加上一些快餐時裝品牌,如HM, ZARA的興起,它們以“轉款快、價值平”作招徠,叫人難以招架。
環境代價
你有否想過,衣服上的價錢牌,其實只是每次消費行為的表面代價,有一張真正叫人負擔不起的隱形賬單,是環境代價。衣物拿去回收,真的可以減少浪費嗎?事實是很多回收的衣服,未必適合轉贈他人,大部分會運到第三世界國家,甚至直接送到堆填區。有朋友到巴基斯坦旅行,親眼目睹一座由牛仔褲堆成的山,只需付1美金,就可以不限數量地隨便拿走牛仔褲,原來這些都是由發達國家運來的棄置衣物,但當地人并不常穿牛仔褲,所以最終亦是被棄置一旁,愈堆愈多。香港堆填區每日平均收到217噸的紡織物,相當于9輛雙層巴士的重量,數字相當驚人。
生產大量衣服,亦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因為在染布過程中,經常會使用一些有毒化學物,例如偶氮染料、鄰苯二甲酸酯、全氟化合物等,不但會干擾內分泌,影響發育,更可能致癌。這些污染物會隨污水排放到環境中,在食物鏈中累積,帶來長遠的影響。去年,同事到杭州的工業園考察,親眼看見錢塘江上巨型的黑色污染漩渦,以及全身被染成暗紅色的工人,當地居民亦頻患癌癥,令人看見時裝背后丑陋的一面。
承諾無毒生產
其實,“時裝”和“環保”是沒有矛盾的,現時有18個國際品牌承諾無毒生產,它們大部分都可以按承諾做到公開生產排污信息,并且淘汰有毒化學物,當中還有一些著名品牌在逃避責任“裝作綠色”,沒有確實兌現承諾。同事仍會繼續跟進品牌的去毒表現,期望會有更多品牌加入去毒行列,令消費者更安心購買衣服,不會成為污染環境的幫兇。
不但大品牌加入去毒行列,有一些環保設計師也特意尋找無毒的布料,或是工廠的廢布來造衫,不但款式特別,亦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其實身邊有愈來愈多朋友以行動作改變,例如以“一年只買十件衣服”作為目標,或光顧二手店。他們會發現購物是滿足欲望多于需要,一件實用耐穿的衣服,其實可以穿上好多年亦不覺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