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天阿布師父找了部車來機場接我們,當我知道他費了好大的周折才租到這部接我們的車時,我和師父說:“師父,我這次帶的錢多,你去看看商務車多少錢,我買一部送給你們廟里,以后就不用這么折騰的求人了。”
師父靦腆一笑:“車先不買,我們廟有個孤兒院,現在這些孤兒的生活費還沒落實,要不先安頓孩子吧。”我才知道,廟里的師父們,這些年陸陸續續收養了很多孤兒,他們也許是因生活困難被遺棄,也許是因為身有殘疾被丟棄,種種原因不得而知,善良的師父們盡自己所能,將他們收養下來。
但廟里的能力實在有限,阿布師父說這些孤兒現在都是靠朋友斷斷續續的幫助,“缺生活費、缺老師、缺教學設施。去年我過深圳去美國,就是因為美國有個組織愿意捐助孩子們的校舍。條件差還不是最主要的,現在急缺老師,很多老師都在這里呆不住,我們又付不起錢。”
我聽到這件事,當時的反應就是震驚和感動,也想著盡自己的能力,來做點什么。小秦是我們公司的財務和行政總監,特長是善于落實任何事物。她當時聽我說后就主動提出:“我想去支教,不過我要放一年假,好好的在那住上半年,等都理順了再回來。”我二話沒有說,就準了這件事情。
之后是每天和廟里商議,他們目前最缺什么,什么最急,什么樣的方式能長期解決孩子的生活問題。然后開始一步步地進行:先建立圖書館,讓孩子們可以有自己的精神家園,號召大家捐助衣物、圖書、生活用品,這個是比較容易也比較快能實現的。然后發起家庭認領活動,用循環方式解決老師支教問題。目前來說,最急的問題已經基本上解決了。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教師們雖然不夠長久,但至少每個循環里面,都沒有過“空檔”,也期待之后能有更多的人能為此出一份力。
真正實行這事,發現有很多細節需要去考慮,但行善的最關鍵問題是:捐助物及資金是否能真正送到被幫助機構手里,如何管理及落實使用方案,希望善心善舉在我們的監督下得到他們希望的結果。
善心無關喧囂,最重要其實是持之以恒。所以我們也希望能更好的將這件事情堅持下去,給更多需要的人以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