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溫暑熱是“秋老虎”特征之一,一點也不遜色于夏日的酷暑,加上空氣中充滿塵埃污垢,致使皮膚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天氣悶熱會讓人容易上火,所謂“諸痛癢瘡,皆屬于心”。很多人有瘡癢腫毒等肌膚問題,是由于“心熱”造成的,因此更易有暗瘡。西醫(yī)方面指出,皮膚在23-28攝氏度的狀態(tài)最為理想,一旦達到34-35攝氏度,皮膚會因為太熱而令皮脂腺活躍過度,分泌油分。如果天氣又濕又熱,空氣中又充滿灰塵等,皮膚極易感染痤瘡桿菌,如不及時清潔,細菌在臉上遇上灰塵及油脂,便會導致皮膚長出暗瘡或膿包。
因此,要減少面油、黑頭及暗瘡等問題,可使用具有清涼、鎮(zhèn)靜及收斂效果的產品,如含有紫花、金銀花、菊花、杭菊、淡竹葉及滑石(talc)等有清熱作用的護膚品,這其中很多保濕產品水分含量很高,可減少肌膚的負擔。
清涼方案
除了外涂,楊醫(yī)師認為在生活上也有很多小習慣有助于我們的肌膚回復穩(wěn)定狀態(tài)。首先是避免直接日曬,外出時帶帽或撐傘遮擋陽光,并且隨身帶一瓶水,方便口干時補充水分,減少身體水分蒸發(fā),有助于皮膚降溫。其次,如果氣溫太高,我們免不了會多逗留于有空調的室內,如果一天常穿梭于室內外之間,便會造成皮膚人工性季節(jié)性差異,導致“冷干熱濕”的狀況出現(xiàn),這樣令身體免疫力降低之余,皮膚也加快變干,面部油脂分泌會加劇,最終導致種種肌膚問題,所以要特別注意,在空調房內,要提醒自己多喝開水,調節(jié)體內水分。而溫和清熱的羅漢果水味微甜,(把羅漢果放于水中滾15分鐘便可) 不會令身體過度寒涼,女性平日多喝也無妨。同時要避免食用煎炸、油膩、甜及冰凍食物,防止身體濕重,造成皮膚更多油。
根據(jù)熱脹冷縮的道理,氣溫上升,血液循環(huán)也會加快,肌膚上的毛孔也因而擴張,皮脂腺也變得活躍而導致面油增加。面油過多是多種肌膚問題的元兇,要減少油光,除了使用深層潔凈產品吸走毛孔內油垢外,還需選用有冰涼降溫作用的護膚品,有收縮毛孔及鎮(zhèn)靜皮膚的作用。
涼快保濕
要為肌膚降溫,市面上有林林總總的保濕清涼產品可選擇。據(jù)臨床皮膚學碩士謝愷琪醫(yī)生指出,當皮膚常處于室內及室外冷熱之間,濕度轉變加上曬太陽,或在室內空調環(huán)境工作致使皮膚水分被抽干,缺水問題變得嚴重,這樣會影響皮膚自我保護的能力?,F(xiàn)在有很多保濕凝膠、面膜或水狀乳液可放入冰箱中冷藏后使用,而含有薄荷或蘆薈成分的產品,有給人冰涼舒緩感覺的就更佳,冷藏后的保濕產品保持于4攝氏度左右,不會凍傷皮膚,涂用時冰涼爽快。日間化妝后可不時為肌膚噴上噴霧,含酒精的噴霧的涼快感更明顯 (但不適合敏感性肌膚),這是因為酒精蒸發(fā)速度比水更快,但要謹記卸妝后涂上潤膚霜保濕,才不會令肌膚過干。
對亞洲人的皮膚來說,在23-28攝氏度的狀態(tài)下是最理想最穩(wěn)定的,這樣舒適的氣溫,可減少油光及毛孔粗大等問題的出現(xiàn),水分重的護膚品可作深層保濕,也可解決肌膚底層缺水的問題,避免面泛油光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