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5月5日是農歷節氣中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立夏也。”
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開始進入生長旺季的一個重要節氣。
在這個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清晨,當人們迎著初夏的霞光,漫步于鄉村田野、海邊沙灘時,從這溫和的陽光中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立夏、小滿在農歷四月前后,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于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在中醫文獻中對心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醫學入門》曰:“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生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特別注重對心臟的養護。
立夏節氣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瘀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須情宜開懷,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飲食上,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少量紅酒,以暢通氣血。膳食調養上,我們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
小滿
5月21日是農歷節氣的小滿。“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于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
此時,太陽黃經為60度,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升高。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待別提出“未病先防”的觀點,同時,仍然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觀。
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疾病的發生關系到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的因素,人體的正氣不足則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況下的主導作用。因此,“治未病”應該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止病邪的侵害這兩方面入手。
小滿時節,在起居上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避免著涼受風而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陰消陽長的則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
飲食方面,進入小滿后,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食用冷飲。但由于此時氣候上溫差仍比較大,食用冷飲很容易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癥。特別是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飲食方面要尤其注意避免貪食生冷食物。
另外,小滿時節人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注意調適心情,保持心情舒暢,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后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此時可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可在清晨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不宜做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