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花香——寧神定志
花香或馥郁或清幽,或恬淡或優雅,或含蓄或奔放,各有獨特的韻味。中醫歷來有用芳香的花草制成香囊、藥枕的傳統。婦女在頭上簪花,佩戴香囊,不僅是為美觀,也有除濕辟穢之功效。其實,在古代,佩戴香花不止是女性的專利,男人也有佩花的習慣,屈原《離騷》中就有“紉秋蘭以為佩”的名句。
香花制成的藥枕,使人在睡眠中緩緩吸入花卉的馨香,達到調節氣血,祛病延年的效果。常見的白菊花藥枕,適合高血壓、頭暈頭痛的患者;若要寧心安神,緩解失眠,則可在藥枕中加入合歡花;槐花、茉莉花制成的藥枕,可收清熱解暑之效。
近年來興起的香花療法則利用不同花卉的香氣調節情志,緩解精神疾病,或輔助其他疾病的康復治療。香花療法是指根據不同病情,使病人與不同種類的花卉密切接觸,在種植花卉的庭園中散步、讀書、下棋等等,每天1~2小時,可舒緩精神、愉悅心情,進一步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
現代研究顯示,天竺葵、薰衣草的香氣能鎮靜神經,消除疲勞,促進睡眠;豆蔻花、茉莉花的香味能理氣解郁,緩解胃病;菊花的香氣使人思維敏捷、清晰;合歡花、蓮花、蘭花的香氣能緩解煩躁易怒、失眠的癥狀;牡丹花、桃花、桂花的香氣則令人精神愉悅,可用于抑郁寡歡的病人。
此外,香花還能凈化環境,吸收空氣中的有毒物質。月季、薔薇能較多地吸收硫化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茉莉、丁香、桂花的香味能抑制結核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等病菌的生長繁殖。
花卉的香氣之所以有益身心,是因為其中的芳香物質屬于揮發油,具有消炎殺菌、活血化瘀、理氣解郁、開竅醒腦、鎮靜安神、調節免疫力等多種療效。不管是傳統的香囊、藥枕,還是新興的精油按摩、香薰、沐浴,都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為人們舒緩壓力、振奮精神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飲花茶——滋潤養顏
民間素有“寧品三朵花,不飲二兩茶”的說法。花茶是備受人們喜愛的養生飲品?;ú栌袃煞N,一種是以花窨茶,又叫香片,是將茶葉與有香氣的鮮花一起窨制,使茶葉充分吸收花香,形成獨特的風味。另一種是以花代茶飲用,即直接將花卉用沸水沖泡,可以是一種花卉,也可以將幾種花卉組合在一起飲用,不單氣味馨香,形態也十分美觀。聞其香,品其味,觀其色,賞其形,花茶極大地擴展了中國茶文化的內涵。
窨制花茶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明代顧元慶《茶譜》一書中詳細記載了窨制花茶的香花品種和制茶方法:“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氣全者,量茶葉多少,摘花為茶。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笨梢婑恐苹ú璧墓に囅喈斨v究,所用香花的種類眾多,而最常見的要數茉莉花茶了。
茉莉花的氣息馨香濃郁,減輕了茶葉的苦澀味,浸潤了茉莉花香的花茶滋味鮮爽,香氣持久,在北方地區尤其受到歡迎,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據說慈禧太后對茉莉花尤其偏愛,不但喜好佩戴茉莉花,對茉莉花茶也情有獨鐘。她喝的茉莉花茶比尋常之品更為講究,稱為茉莉雙窨,即將窨制好的花茶在飲用前再用鮮茉莉花窨制一次,風味更加濃郁醇厚。在慈禧太后的影響下,飲用茉莉花茶在宮廷內及京津地區的達官顯貴中漸成風尚。
以花代茶飲的方法源于古代宮廷的美容養生秘方。清代宮廷中除流行飲用茉莉花茶外,金蓮花茶也特別受到皇帝的推崇。金蓮花生長在塞外草原和東北的原始森林中,色澤金黃,形似蓮花,嬌艷雍容,因此得名。金蓮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金蓮花茶可清喉利咽,排毒養顏,被譽為“塞外龍井”。據說在遼金時代,蕭太后便經常沖泡金蓮花飲用,人到中年依然面容姣好。清代的康熙皇帝曾御筆親題“金蓮映日”,并將其列為貢品。乾隆皇帝在《御制熱河志》中也封金蓮花為“花中第一品”。
品花膳——情趣盎然
花膳是指用花卉烹調制成的菜肴,由于花卉具有形、色、香、味俱佳的特點,花膳自然比一般菜肴更加賞心悅目,開胃可口。
花膳不僅僅是文人墨客和王公貴族們獨享的佳肴,也是平民百姓餐桌上的風味吃食。北京人以韭菜花加鹽制成糊狀的佐料,是吃火鍋的必備之品。洋槐花甘甜清香,有清熱涼血之功效,將其洗凈加入面粉和油、鹽等調味料拌勻,入籠屜蒸熟,是陜北民間常見的花膳。菊花有疏風散熱,明目解毒之功,在廣東地區有很多菜肴都以其為原料,如菊花炒肉片、菊花溜魚片、菊花魚丸等等,不勝枚舉。云南地區的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各個少數民族都有其喜食的花卉,達100多種。
科學家對花卉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花卉中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還含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物質,可見花膳不但風味獨特,情趣盎然,更可延年益壽,強身健體。
用花還可以治病療疾,可謂花藥。在我國的中草藥中,有不少都是以花卉入藥,如紅花、款冬花、辛夷花、月季花、金銀花等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藥材。這些花卉藥性各異,功效不同,紅花活血化瘀,款冬花潤肺止咳,辛夷花散寒通竅,月季花活血調經,金銀花清熱解毒。形形色色的花藥,在各科疾病的治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