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季節養生講究“養藏”。快節奏的生活會耗散陽氣。因此除了注重保暖外,生活上可以適當慢一點,采取靜養生、慢養生的方法來強身。最好做到:起床慢一點,吃飯慢一點,說話慢一點,呼吸慢一點,脾氣上來慢一點,還有,排便也要慢一點啦……這樣,才能節約生命能量,達到保護陽氣和陰精、延緩衰老的目的。
起床慢一點
進入數九寒天后,中老年人夜間或清晨常出現尿頻、尿急現象,此時如果起床過快過猛,很容易出危險。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稱,人在睡眠時各項生理機能維持低速運轉,代謝水平降低,心跳減慢,血壓下降。人醒后從熟睡狀態轉到活動狀態時,如立即下床或動作較大,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老人起床應分幾步進行:醒來時先不要急于坐起,人躺著時血液循環較慢,黏稠度也高,不妨賴床幾分鐘,讓身體從睡眠到蘇醒有個反應過程。然后伸伸懶腰,使血液慢慢流動,靠在床頭坐三五分鐘,給心臟一個適應過程。之后,雙腿下垂,在床沿上坐一兩分鐘,覺得自己反應活動正常了再慢慢下床。在這個緩慢起床過程中,心跳會慢慢加快,讓腦供血狀況有所改善。另外,老人起床時還可做以下幾個動作,例如擴胸轉腰,雙肩下沉,放松背部,擴胸20次左右;向左右各轉腰20次。這些活動有助舒張心血管,增強供氧能力。
吃飯慢一點
寒冷的天,不少人為了防止飯菜變涼,常會大口大口地趁熱吃,沒想到這可能恰恰傷害了胃。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消化內二科主任李濱教授表示,在人體所有器官中,胃是最嬌氣的器官之一,除了飲食,情緒、氣候、睡眠等多方面因素都會讓它抗議、罷工。天氣寒冷會讓胃變得更加敏感,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胃部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從而引發胃疼、胃脹、腹瀉等不適。此時,不少人誤以為趕緊用熱湯、熱飯暖一暖胃,就會舒服很多。但實際上,在天冷的情況下,馬上吃東西,或吃得太快,都會使腸胃負擔加重,輕則引起食欲不振,嚴重的還會導致急性胃炎、胃痙攣等。因此,大家吃飯的速度一定要慢,尤其在寒冷的天氣。如果剛從外面回來,不要馬上吃飯,可以先喝點溫水,過10~15分鐘后再進餐;每頓飯的進食時間至少在25分鐘以上,一定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時間,老年人建議一口飯嚼20次以上為宜。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指出,細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有助于其與食物的充分混合,增進消化吸收。這一點,對于牙齒不好的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冬天吃飯,最好先吃點主食,再吃菜、喝湯,這樣有利于刺激唾液分泌淀粉酶,還能保護腸胃。
運動熱身慢一點
較冷的天氣運動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熱身,讓鍛煉節奏慢下來。西安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副教授茍波說,氣溫較低時,運動前的熱身活動要比其他季節特殊。如果熱身不充分,很可能因為溫度低,人體肌肉伸展性降低,關節變得僵硬,造成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等情況。另外如果熱身不到位,血壓容易突然上升,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茍波說,一般情況下,運動前的熱身活動在5分鐘左右,但冬季由于氣溫低,肌肉收縮性差,所以應適當延長到10~15分鐘。而且,老人最好在8點以后,太陽出來、相對溫度較高了再運動。走路是中老年人最基本也是較推薦的運動。此外,還可以練習太極拳和柔力球。天氣過冷時可以在室內快走或者原地慢跑。運動時若出現頭暈、頭部發緊、胸悶等癥狀,應立即停止。
說話慢一點
老人說話適當慢點,也算養生,有助保存腎精、陽氣。老年人體弱,大部分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語速太快,很容易使情緒變得激動和緊張,促使交感神經興奮,造成血管收縮,引發或加重高血壓、心臟病等的復發。此外,焦躁的情緒既傷肝傷肺又傷脾,還會影響到人體的內分泌及機體組織的正常運轉。相反,如果老人能刻意試著放慢自己的語速,則相當于努力讓自己處于平心靜氣的狀態。此時,大腦會變得安靜,肌肉容易放松,氣血暢通,身體各部分機能組織運轉都會更協調。
排便慢一點
在馬桶上發生的心梗、猝死等意外事件屢見不鮮,危險級別值得警惕。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陳曼華表示,老年人這個季節排便用力是大忌,當人屏氣排便時,各個器官的肌肉都在用力收縮,腹部肌肉也一樣,這就導致腹壓增高,使心臟排血阻力增大、血壓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或嚴重心律失常引發的猝死。而且天冷時血管收縮、硬化,有腦血管病變或高血壓的患者,用力排便時可能發生腦卒中、腦出血和腦梗死。因此中老年人排便時不要太使勁,排不出來不應勉強。排尿也要盡量緩慢,不可用力過快過猛,直立位或蹲起時,要手扶支撐物。排便不暢的老人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運動,以保持大便通暢,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緩瀉藥物。蹲位排便相對于坐位排便所用的腹壓更大,危險性也相對要大一些,建議老年人最好選擇坐便方式。排便結束后,站起來的動作也要盡量慢一些。

呼吸慢一點
慢呼吸要做到四個字:深、長、勻、細。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長,時間要拉長,放慢;勻,要勻稱;細,就是要細微,不能粗猛。開始時要有意識地加以練習,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自然。但要注意呼吸用鼻,而不是嘴。這樣做不僅能加強呼吸功能,促進肺循環,還利于保護陽氣、精氣、腎氣。另外,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協會科學家指出,每天幾分鐘慢呼吸,有可能緩解高血壓并改變腎臟調節體內鹽分的方式。
脾氣上來慢一點
精神活動方面要保持平靜,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有“火”能發出來是好的,但“點火就著”可不是好事。研究表明,生氣不利于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免疫系統正常工作。專家建議,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癥的發生,一是多曬太陽,二是加強體育鍛煉,調整植物神經功能,避免出現緊張、激動、焦慮、抑郁等情緒狀態。冬天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以及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豆類、乳類、動物內臟等,以補腎益氣、調節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
控制不良情緒,不代表要壓抑憤怒,正確的化解方法很重要。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自我調節,發現自己快發脾氣時,趕緊換個環境或在話題上打個岔,心態慢慢就會變得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