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琴察
編織王者Bottega Veneta
“MADE IN ITALY”幾乎可以代表品質與品位的上乘。這個在文藝復興時代就展現出驚人創造力與天才般的藝術作品的國家,現在依然成為流行時尚最頂端的締造者。當流水線、集成化已經侵占這個世界大部分的制造業時,意大利人依然堅持著手工制作,這種“執著”締造了奢侈品最大的背后價值。在眾多大牌中,我們鎖定BOTTEGA VENETA,手工編織的王者:“當你不知道用什么來表達自己的時髦態度時,可以選擇LV,但當你不再需要用什么來表達自己的時髦態度時,可以選擇BV。”
遍及世界的BV,其門店幾經高貴奢華,殊不知這份自信源自對于傳統手工工坊工藝的堅持,1966年,BV在意大利北部的小城市維琴察設立總部,“BOTTEGA VENETA”,意為“VENETAI坊”。其獨家的皮革梭織法,讓BV在1970年代得到矚目,成為其貫徹始終的時尚輪廓。這是一項耗時耗工的純手工工藝,一只Cabat包需要耗費兩到三位工匠整整四天時間才可成形。
黃金之城維琴察
只有到過維琴察才能體會,這樣一個幾乎埋沒在意大利眾多名城之后的小地方為什么會成為BV的故鄉。曾經,歌德給予維琴察這樣一個表述“擁有一個大城市的所有優點”,它的街道堪稱全意大利最優雅、建筑風格最為獨特的,以帕拉第奧式建筑著名,其中最為著名的圓頂別墅,建在丘陵連綿起伏之中,綠樹成蔭,宛如田園詩,躋身世界頂級建筑遺產之列,一如BV,一流的品質卻并非最高的人氣。也許BV并不介意,也如維琴察并不介意落在旅游城市名單之外,街道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樣子,奧林匹克劇場、帕拉迪奧宮等建筑就在舉步間。
維琴察人偏愛黃金首飾,有“黃金之城”的名號。在人群中就能發現款式獨特的首飾,很有可能就是他們自己設計的,這便是天賦,維琴察特有的靈感。
倫敦
手工的貴族Asprey
在倫敦著名的邦迪街上,諸多奢侈品大牌門店林立。一家A字開頭的倫敦老牌奢侈品店也許會被匆忙的初次到訪的游客所錯過,無論是購買還是純欣賞這家Asprey的店鋪都有足夠的理由讓人駐足。Asprey當年為泰坦尼克號設計定制的“海洋之心”成為傳世之作,后來Asprey為中國蛇年純手工打造的限量版航海時鐘,成為鎮店之寶。店中呈列的最最地道和高標準的英國定制瓷器、珠寶、銀器、皮具等,你會了解什么叫做英國貴族的挑剔和品味。
1781年,Asprey誕生于薩里郡的H1tcham。小鎮素來以草本植物而聞名,像薰衣草和甘菊,每到花季田地間花海一片。由于家族擁有傳承已久的鐵器事業和鐵匠經驗,Asprey最初創立時以絲綢印花業務開始,很快發展成為金屬加工技藝。到了1847年,Asprey家族將店鋪搬至新邦德街167號,也就是Asprey現在的店址,并且品牌的工作坊也建在店中。
Asprey優雅的新設計體現著其偉大傳統的延續,在Asprey不乏先鋒設計,但是每一件都一如既往,只挑選最頂級的材料,經過嚴格的工藝制作而成。在今天的Aspreym作坊中,仍舊保持著這樣的傳統。
倫敦傳統與時尚并行
后奧運時代米字旗不落,紅白藍成為一抹流行的原色,英倫風又一次成為時髦。這個時代最值錢的不是黃金而是眼球,紛繁復雜的新東西爭相搶奪著注意力,倫敦究竟能火多久,或許不是英國人能夠掌控的,也或許他們已經習慣登上舞臺然后再謝幕的歷史過程,畢竟一場奧運的火爆比起久遠以前的“日不落”全盛時期簡直是小菜一碟。
英國人不喜張揚,即使是搖滾這樣有些“暴力”的藝術來到英國也出了L1nkin Park,不謾罵、不發泄,卻也能震懾人心。于是走在倫敦的街頭,無論是建筑還是人流依然還是那派優雅與時髦,紳士和淑女在這里永遠不會落伍,即使再潮也總透著股低調的勁。
Asprey最后選擇倫敦并非偶然,只有倫敦始終走在潮流前端又力圖保持傳統之感的內涵才適合孕育Asprey,在倫敦最高檔的購物街區Bond Street。一條靜謐的街道,兩邊緊湊地排著兩層或者三層的小建筑,銘刻在每一扇門上的燙金Logo正是這條街身份的象征。Gucci和Prada對街相望,Rolex、Van CleefArpels、Cartier等頂級品牌展示著它們各自無可挑剔的設計和工藝,而Asprey坐落于此超過150年,工坊與店鋪同在,奢侈品中少有如此,在寸土寸金的地方保留手工作坊,Asprey堪稱其中真正的貴族了。
佐賀有田
靈性瓷器有田燒
日本佐賀的有田車站雖小,卻有日本出名的車站便當,用有田燒的大碗盛的咖喱煸飯,用餐后還可把碗帶回家。白底藍花厚實的大碗、做成不規則的圓形,卻很容易辨認出不是手工成坯,而是模具造就,卻已經染上了有田燒的韻味,一如通往有田瓷器舊工坊路上墻上的碎瓷,雖然簡單甚至不完整,卻已經讀出了這門手藝的味道。
17世紀初,從朝鮮被擄到日本的李參平遍訪日本各地,終于在有田東部河畔的泉山發現了瓷土,于是他升起了有田第一把窯火,從而,燒制出了日本最早的瓷器——有田燒。最初有田燒,造型以青花瓷的藍、紅、綠、黃四種色彩為主的彩繪為主,之后,逐步的向歐洲的審美情趣靠攏,又融合了日本的質樸、禪意,慢慢地形成其獨樹一幟的風格。
如今有田瓷器公園內保留著復原的窯廠,依然每年開窯三次,將粗糙的窯土煉制成精貴的瓷器。
靈氣山水有田
有田就如中國的景德鎮,因瓷聞名,一切看點便也圍繞著有田燒展開,有田境內,山色空蒙,林木蔥郁。不難想象怎樣的天地靈氣才能出產世間少有的好瓷土。金銀器皿固然突顯富貴身份,而瓷器則更受幽人逸士的鐘愛。慕名有田燒而去的人一定不可錯過有田陶瓷公園,園內巴洛克風格的建筑則是有田燒瓷器的展示廳,展示了幾百年來各個時期的瓷品,每個展品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有的甚至漂洋過海幾經易主。
有田所在的佐賀有瓷也有茶,溫泉被譽為美人湯, “溫泉水滑洗凝脂”,更有日本頂級的佐賀牛肉,經過烹制的牛肉入口即化,山水質樸純凈,好山好水才能養這一方美物。
依塔拉
玻璃之魂Iittala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11ttala的商鋪櫥窗里,玻璃制品反射著和煦陽光的光暈,這些清澈明亮幾經純凈的色彩足以道出其后復雜又嚴謹的工藝,這是許多歐洲人必然會追逐的品牌,盡管一個玻璃杯要價幾十歐元,但是在別人的驚嘆中,在不厭其煩的把玩中,你感受到了其中的價值。
芬蘭人說:先看到Iittala的杯子才喝水。享有“世界玻璃之魂”稱號的littala孕育著芬蘭人在嚴寒極夜中的希望。littala的玻璃制造,歷史很長遠,1937年,設計大師阿爾瓦·阿爾托為了參加巴黎世博會,設計了一件玻璃花瓶,瓶口由連續的、不規則的弧線組成,猶如春季到來,湖面上漸漸消融的冰雪邊緣。花瓶以領先當時審美取向的不對稱性和近乎完美的光澤引起世人驚嘆,也讓littala這個地圖上宛如芝麻小點一般的地方進入人們的視線。
淳樸小鎮依塔拉
首都赫爾辛基以北50公里的小鎮依塔拉,雖然小得毫不起眼,但是它的名字卻代表了世界玻璃制作工藝的尖端水平。這里沒有隆隆的機器轟鳴,低矮的廠棚掩映在大片的樺樹林深處。晝夜交替,烏語蟲吟,玻璃制品猶如藝術花朵一般被吹制出來。在高溫的熔爐中吹制者須得把握好氣息的輕重緩急,絲毫的偏差都將改變玻璃的弧度以及光澤。
只有真的到過依塔拉,才能體會那些項級的玻璃制品靈感的來源:一切源于自然。森林、湖泊,甚至來自于天籟,譬如冬日的極光、夏天的日不落。就是這些極致的時間里,才讓這個簡單淳樸的小鎮中涌現了如此純粹如此干凈的玻璃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