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伴隨著黃梅戲經典曲目《天仙配》的傳唱而聞名天下,但是故事發生地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孝”命名的城市,傳說中的“二十四孝”中便有“三孝”發生在這里。重孝義、講孝道的千年“孝”文化底蘊便成為了重建的董永公園的一張亮麗名片。
以“孝”立意,倡導傳統美德
2006年,董永公園本著以自然為基礎,以“孝文化”和“董永文化”為主題,以進一步優化董永公園功能分布、提升孝文化特色內涵為目標,對其進行整體改造提升,使其成為地域特色鮮明、文化意蘊豐厚、功能設施完備的孝文化主題公園,于2007年正式翻新建成。新建后的董永公園有四大景區和十二大景點,東建孝文化展覽區、西配休閑設施區、北有生態化旅游區、中落天仙配傳說區。又有“董永祠”、“百步梯”、“二十叫孝長廊”、“鴛鴦樓”、“理絲橋”、“飯山”等十二大景點,每一景點都以獨樹一幟的筆法勾勒出殊途同歸的文化美景,使整個同區措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推開公園大門,有假山瀑布迎面,四面環水,溪涓縱橫,以孝感“雙峰山”景區為線索,設計出“雙峰瀑布大假山”造型。且行且聞,“月者槐蔭”,千載美名。天上無云不成雨,地下無媒不成婚,“董永七姐情,槐蔭底下媒”。又有“瑤池仙境”,七姐妹白玉仙姿塑像宛在池中央,臺情脈肺,栩栩如生。理絲橋頭,槐樹散飛托而起舞;天融水色,淥漪分瑞霖常清。湖上動霓裳,才襲舊韻;池中見天仙,情動水宮。“槐蔭古樹”、“理絲橋畔”、“鴛鴦樓臺” 一組景點,相傳七蛆與董永以槐蔭為媒而婚,七姐理絲橋下借滾子河水,浣絹洗絲,成
十匹錦緞贖身相公。
堇永公園詮釋孝文化之博大精深,為其精髓之所在。園區為表達“孝”主題,以托物言志,通過題字、匾額、楹聯等實物,或引起景觀聯想,或抒發感情,或重現盛景。東部孝文化展覽區以重班盛景的方式設計出“二十四孝長廊”、“孝文化陳列館”等富有韻味的景點,“二十四孝長廊”曲折蜿蜒,虛實相同,左右長廊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畫出“孝感動天”、“親嘗湯藥”、“單衣順母”、“指齒心疼”、“為親負米”、“賣身葬父”等流傳千古的二十四孝子的故事;孝文化陳列館系統收藏、整理、展示古今中外孝的理論、習俗、典范、孝文化研究成果;對聯、題字的應用貫穿于園區的每個角落,南大門上有“臨仙境仰先賢知義感恩行孝道,入故園觀勝景思今懷古詠槐蔭”,董永祠題有“讀芾郎
孝祠永祀感千秋孝道,思七姐美德常崇頌萬古芳名”這樣歌頌孝道和美德的詩文壁語,董永與其父親的墓地“董墓春云”,氛圍莊嚴而肅穆,讓游人感受著那一份肉骨至親之情。走進董永公園,園里各個角落都籠罩存孝文化的熏陶之中,休閑之余,行走在山水園林之中,盡賞水木清華之意,承載孝文化之博大,感恩干父母之恩德。
董永公園重在構圖、高在意境,含蓄而多情.樸素而淡雅。它秉承“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理念,打造出帶有明顯文化標志意識的建筑與雕像,設計出符合自然地理特征的花草樹木、溪流小澗,實現了人文、生命力、功能三者合一的景觀,為孝感人民提供了個萘余飯后、活動娛樂、陶冶情操、提升情趣的精神殿堂。公園綠化遵循園地制宜,季節分明、四季有花,種植槐、柏、竹等中部氣候喜愛之物,又賦予象征含義,槐樹成蔭寓意美好幸福的生活,柏樹四季青翠欲滴,取常青之意;修竹正是“孟宗哭竹“的寫照.寓意親情孝道。園暖左右對稱、林道合理布局,既不緊湊,又不疏散,游覽園區的同時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山間小道,呼吸著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設計理念展現的淋漓盡致。
從2007年開始,董永公園就一直精益求精,不斷改造。現已完成一部分,使園內綠化面積達到40000m2,水體而積約8000m2.布局上初步呈現出四個層次。董永公園管理處根據切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孝文化特色內涵,合理布局園內景觀,在經過長時間的規劃討論之后,制定出一份董永公園改造提升計劃書,力求特色更加鮮明。一是在原有的院落布局上進行整改,布局臺理分明;二是完善并打造天仙配傳說景區與孝文化展示游覽區的配套設施、文化提升,優化孝文化主題公園整體布局與游覽路線,并計劃在2014年底完成,目前正處于動工階段。在董永祠兩側廊道各設置三個廂房,分別以現代聲光電技術再現董永與七仙女傳說中“逃難遷徙、賣身葬父、孝感動天、槐蔭為媒、男耕女織、滿工回家”六幅場景;孝文化陳列館分為上下兩層結構。 層主要展示孝文化史料及民俗物品、具備孝文化傳承體驗的功能。二層則是多功能媒體館,上下兩層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將孝文化表現得淋漓犀致。相比現有的董園結構,提升后的董永公園分區更加合理化,并添加現代聲光電技術以及一系列藝術裝飾,讓蕭永公園在不失古韻的前提下,增添現代化富麗堂皇的氛圍,達到精而合宜、巧而得體的效果。
開放公園,人本管理
對干一個以“孝”為主題的開放式公園來說,管理理念的形成是艱難而智慧的。如何體現公園的屬性、如伺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如何管理開放式的公園不受外界的故意損壞,成為董永公園管理處一直不斷追求的主題。
董永公園的人文主義關懷體現在它對市民免費開放,管理處狠抓人文服務,讓每一位游客聽到高質量的園區解說,竭力為游客提供熱情周到的優質服務。園區內老人兒童游樂區設施俱全.“知樂亭”和“老年休息長廊”里時刻都可以聽到老人們吹拉彈唱傳出的動人樂音。豐富多彩的休憩空間使老人多了一個休閑的去處,使兒童多了個展現個性的寶地,老少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這一管理措施使人與自然交融、人與環境對話,充分體現了董永公園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在人文化服務的基礎上,董永公園管理處還積極建設綠色環保型公園,加強園區內綠色環保建設,給游客提供處舒適潔凈的游玩之地。園區內每年都會與高校的“綠色協會”聯手策劃宣傳綠色環保.使游客在盡情游玩的同時耳濡日染到綠化環保的重要性,提高園區整體效果、保護f園區量觀建設成果,有力的促進了園區管理工作的進一步規范。
毋庸置疑,在這個擁擠繁雜的城市里,在鱗次櫛比的建筑群中.再我們時刻翹首尋找著屬于自己的一方綠地時,才發現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很難發現花草樹木的容身之地,而對于孝感人來說,董永公園正提供著這樣一份難得的綠地,它豐富而不雜糅,壯麗而不失清雅,人文習俗充斥在園里的每個角落,孝文化的博大精深向每位游客傳遞一份溫暖與愜意,讓其享受孝文化帶米的心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