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之城——追隨加爾文的足跡
說起日內瓦的別稱“時間之城”,它不僅僅是指鐘表,還有深深影響世界的宗教改革、私人銀行業和密集的世界性機構。
“走在日內瓦沉靜的柯拉托利街上,不久就看到左邊11號的一棟石造建筑。雖然建筑物不華麗,而且沒有招牌,但洋溢著沉穩的氣息。這里就是隆奧達亨銀行……推開厚重的大門,會有兩位身穿深藍色西裝、看起來像宮廷管家的老紳士迎面走來。”這是日本著名財經作家磯山有幸在《瑞士的秘密》中的一段文字,也是瑞士傳統私人銀行的經典形象——厚重的外表和低調的作風。而這一切都繞不開一個名字——加爾文。
因為天主教和新教的宗教信仰問題,16世紀很多歐洲貴族家族追隨加爾文來到日內瓦,將他們世世代代的事業帶到了這里。我們的旅程從老城的圣彼得大教堂開始,加爾文1536~1564年曾在這里布道。教堂從12世紀便開始建造,工期一直拖延,形成了歐洲眾多教堂中獨一無二的混搭風格:原羅馬風格的建筑,有著哥特式的拱門,18世紀加建的正門則有希臘羅馬式的圓柱和類似羅馬萬神殿的穹頂。
在教堂頂部的山坡上,你可以俯瞰這個歐洲中世紀小城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都市的歷程:山坡上,老城區建筑群古樸典雅;山坡下,日內瓦湖畔新城區樓房簡潔現代。兩種風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老城山坡的綠樹掩映之間,石子路窄窄彎彎向不知名的地方延伸。這里有哲學家盧梭生活的痕跡,還有各類古董商店、教堂和歷史遺跡,最古老的日內瓦在這里得到保留。
和平新城——日內瓦湖的躁動
如果想知道20世紀初的日內瓦是怎樣的,《唐頓莊園》里的三小姐給了我們答案。她選擇日內瓦作為自己休養之地時說“那兒是最純凈的地方”。世紀交疊,如今的日內瓦仍然保持著它最“純凈”的最初,不爭不搶、低調平和。
站在日內瓦湖畔遠眺,阿爾卑斯山脈和勃朗峰的雪頂清晰可見。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勃朗峰沒有了阿爾卑斯山的硬朗,更多顯示出了它被稱為“少女峰”的柔美一面。雪峰頂端仿佛是少女頭上的白紗巾,婉約而夢幻。
旅行中,我十分文藝地將湖中的著名景點“大噴泉”稱作“日內瓦湖的躁動”。緣于在這靜謐低調的城中,這個噴泉仿佛是所有蠢蠢欲動積累的唯一爆發點。它高達145米的人工泉柱實在引人注目,也給這個自然清新的城市帶來了戲劇性的聲響。
湖畔的英國花園則是這個花園城市風景秀美的代表之地。英國花園有靈動之美,湖面上微風起,掠過水波,吹動花枝,悠閑的天鵝在湖中欣然接受游人的喂食。游輪上擺動的旗幟、岸旁搖曳走過的美女的長裙,都是日內瓦最美的風景……空地上的花鐘可以說是聞名世界,這個長在地上的鐘面由6300棵植物構成,是日內瓦作為鐘表產業的象征。鐘面開滿了艷麗的花朵,阿拉伯數字卻是平整的綠茵。它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色彩和圖案,但總保持著鮮艷和芳香。無論是在陽光下還是在風雨里,指針都一直不停地在鐘面上自行準確移動。
傍晚,紅色的觀光小火車“突突”地從面前駛過,沿湖岸列成兩排的成百上千個小燈泡霎時亮起,日內瓦的夜生活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