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山頂的集體婚禮
印度當地人也有不少不知道小城Chindwara在哪里的,我花了一天的時間從孟買坐飛機到達Nagpur,車子從天亮開到天黑,從樓房林立開到荒田野地,等到漸漸有了些人煙,出現街道和鄉村集市后,就終于到達了偏遠的山上小城。
在我們之前已有成百上千的人到達小城,平時人煙稀落此時人聲鼎沸,集結成營,營區內燈火通明,多是印度人,也有不少藍眼睛金頭發的外國人,他們為了一個年度的“祭祀”而來,信仰在我面前真實地展現了它巨大的號召力。人群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從四面八方匯集于此,大型的帳篷宛如一朵朵白色的木棉花連綿盛開在黃土地上,這是印度最酷熱的時節,日最高溫度近50攝氏度。
集體婚禮在“崇拜日”之前,一大清早,太陽還沒來得及驅散夜里的涼意,十幾對新郎新娘在親朋好友的陪同下兵分兩路到幾里之外的河中沐浴受洗。他們相信河水可以潔凈一切污垢并賜予圣潔,新人用河水清潔四肢臉頰,用黃姜粉涂抹在彼此的臉上,寓意祝福,為了祈福不少旁人也加入了他們。當日頭高照,大地不復清晨的涼爽時滿臉滿身黃姜粉的新人們便浩浩蕩蕩歸來了。
正式的婚禮在日落時分開始,身著紗麗的新娘在人們的翹首期盼中出現,新娘們站在一面近3米高的白色簾幕之后。身穿白色禮服的新郎在人們的簇擁中騎著白馬依次登場站定在白幕的另一側,印度婚禮中的白色并沒有西方的那么純粹,還加入了許多亮麗的紅色花紋和金色飾物,更感豐盛富足。
樂師奏起Raga,一種古老的印度音樂,悠揚而空靈,觀禮的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新人在音樂中向白布的中央緩緩前行,白布的對面是攜手一生的人,心中懷著虔誠亦步亦趨,這短短的幾米變得無限的漫長。
最后白布放下,經過一天的準備,新人終于相見一起向神明祈福叩拜。禮成之后觀禮的人群向新娘新郎拋灑彩米以示祝福。過程中那股無形的來自對神明信仰的力量是貫穿整個婚禮的導線。
3月22日,孟買新年
印度南北差異大,慶祝新年的時間也不同,我回到孟買的時候正好趕上馬哈拉施特拉邦歷法的新年,在印度的北方邦這時正值春暖花開之際,大地一派生機盎然,雖然是北方的春天,孟買卻炎熱異常。
幾乎所有印度人在這天都會穿上傳統的印度服飾,女的身穿各種顏色的紗麗,佩戴金色的耳環手鐲,額上點著紅色的吉祥痣;男的穿上鑲金邊的“古爾達”,額上點著Bindi。人們在這天盛裝出門,但是商店馬路上卻比平時冷清,代步摩托Tuktuk車大部分也在那天暫停營業。
從清早開始大家都忙著為新年做準備,其中祭祀神祗算重頭戲。除了在廚房內準備食物外,從采購食材、鮮花到裝點家居庭院男人幾乎包辦了所有的活,他們用鮮花布置庭院、房間、神龕……難以想象一個個看似粗壯的男人居然用花朵將環境裝點得煥然一新,廊道中懸掛著花球、門上用花裝飾鑲邊、房間中鮮花做成的祭壇,瞬時讓人沉浸在花海之中,他們對色彩造型的敏銳度好像是天生的,每個人都是園藝師。
到了下午,以一個英俊男人為首的四五個年輕人跳舞迎接神祗的到來,他們念誦一些古老的祭文或者神祗的名號。祭祀結束以后向人們分發食物,其中一定會有甜食,印度人的甜食異常甜膩,他們相信這樣可以讓人語言甜美,而且蔗糖也有益肝臟。晚上男女老少集中在一起唱歌跳舞,其中“女神舞”每每都是焦點,由當地最善跳舞的人扮演神祗獨舞一段,具有非常濃郁的印度風情。
3月30日,看得見印度門的Tai
從城市的另一端來到孟買灣附近,看到了這座城市現代的、和殖民歷史有關的一面。在城市的中心看到許多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筑。僅由這些建筑,就可以感受到當初英國人數百年的苦心經營與投入。孟買應該是大英帝國的東方起點,從孟買向西,經蘇伊士運河抵倫敦,在100多年前大概是大英帝國最繁忙也最為關鍵的海外航線。
在Taj Mahal Palace Hotel前長長而平整的大道上停著幾輛锃亮的馬車,酒店歐式的建筑加上岸邊的護欄,恍惚間以為身處哪個歐洲國家,就連近在咫尺的印度門也是一座類似凱旋門一樣的建筑,在空曠的廣場上,印度門為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到訪而建,當時英國的海船就是從這里登陸的。玄武巖制成的古吉拉特式拱門上有四座塔樓,門前絡繹不絕的游客有各種膚色,阿波羅碼頭迎來送往許多船只,如果趕在五點之前還能搭上去到象島的船。
住進Taj酒店,印度門和孟買灣便是窗外的風景;而站在印度門前的廣場上,酒店的美也一覽無遺。蕭伯納來此之后便說可以不用再去看阿格拉的泰姬陵宮原型了,雖然有夸張之意但是酒店本身宮殿式的精美大氣,奢華高貴在孟買的街頭已經獨樹一幟。多種建筑風格集中在酒店的老樓中,主樓是諸多哥特式窗框頂端卻是佛羅倫薩式的圓屋頂。樓前的歐式花園栽種著綠色植物,回廊上的茶座是鬧市中一塊幽靜之地,不乏穿著優雅的先生小姐在此喝茶聊天。
殖民或許在當時是一種傷痛,但是時過境遷,它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和景觀。透過房間的窗戶,酒店塔樓就在眼前,不時有鳥群在塔頂盤旋,而遠處則是印度門還有海灣,太陽下山時,人流變得模糊,殖民地特有的風情就更加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