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海上空的星星點亮了印度南方的尖角,站在科凡倫,聽海浪堅實地拍擊海岸,硬碰硬的感覺不是尋常海島的性格。岸堤上的拍擊聲愈來愈大,激起了更加顯眼的浪花,有些大浪直接越過岸堤撲上了海灘。我們毅然在打完沙灘排球賽后扎進海里游泳,海水里幾乎感覺不到驚濤駭浪,只是感到有些涌動的力量。
一整天的海釣被天氣折磨得空手而歸,傍晚的印度烹飪課彌補了些許缺憾。新鮮佐料是印度菜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大量的洋蔥、咖喱樹葉與其他的一些樹葉。用這些新鮮材料搭配上椰蓉與椰奶,或者腰果與胡椒粒,抑或鮮椒片爆炒,就可以烹調出主菜的基料。印度菜喜好以素佐素,把多種素菜切碎了混合在一起,從營養學角度上是不錯的。印度人普遍用手抓飯,無論在餐廳、食堂還是工地上。我們入鄉隨俗地用手代替餐具,米飯配上多種不同的咖喱汁放入嘴中,手抓飯是一種神奇的感覺,至少很環保。
印度是個多神教國家,印度的社會習俗與文化形態離不開宗教。各個村莊,各行各業,不同群體都供奉著不同的神明。在印度街頭隨處可見搶眼的宗教設施與宗教形象,普通節慶也大多與宗教有關。
印度的大廟都有專門的祭司群體,也有很多家庭或者村莊供奉著不設祭司的小廟。印度人的出生,葬禮,婚慶,甚至是孩子命名七月胎慶都會請祭司主持儀式。印度政府機構設有專門的宗教部門嚴格管理著印度龐大數目的廟宇,主要負責保護廟宇的物權,嚴格監管財政資助流向,對宗教事務仲裁等。印度規模最大的印度教神廟在全國都有分支,還辦有學校、神學院、醫院、公益組織等。在印度,傳統文化受宗教影響源遠流長,在傳統文化哺育下成長的農村人口占據了印度社會機構的絕大多數。這樣一來,宗教文化自然就成為印度社會文化的主流。
不過在印度,政治還是很世俗化的。印度的農村人口有70%,絕對貧窮人口的比例很高,貧窮永遠是個尖銳的話題,各政黨基本上都沒有足夠的實力贏得窮人的絕對支持,為了穩定選票,主流政治家們并不強調政策主張中的宗教色彩。政治家們多少會利用宗教人脈為自己爭取選票,但是也很少有人明確地宣布自己的政策主張有宗教偏向。因為人們清楚的明白,在多神的國度里,擁有宗教特色的政治可以更好地維護民眾,極端的宗教色彩只會激怒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