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氛圍還不錯,身邊一票朋友都沒有出去旅游,年初四大伙兒就聚到了一起吃晚飯,挑的是一家小有名氣的上海菜館子。點菜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開瓶費這一項,寫得極為細致:國產(chǎn)葡萄酒收50元;進口葡萄酒收100元;店內(nèi)售價不超過300元的白酒,收100元。
雖然開瓶費這個東西,被批判了很久,但是它的存在還是讓人理解的。餐廳里最賺錢的是酒水飲料,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一個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我,在酒水飲料中,利潤最低的是鮮榨果汁,而利潤最高的非酒莫屬。
話題再拉回到我們年初四的聚餐。人陸續(xù)來了,其中一個人按照約定,帶來了一瓶53度的茅臺。倒了兩巡,即便酒瓶沒有拿上桌子,茅臺的香氣可不是藏得住的,餐廳自然希望多收我們一些開瓶費,但是菜單上并沒有標明店內(nèi)售價超過300元的白酒該怎么收費,所以只能按照100元的標準來收。結(jié)賬的時候,明顯看得出餐廳里的人一臉不高興,估計節(jié)后便要在單子上添加明細了。
可見在明擺著要繳納開瓶費的情況下,帶越是貴的酒越是聰明。我有一朋友以前拎了瓶100多元買來的葡萄酒進了家西餐廳,被告知開瓶費一律200元,當時就慫了。但就算是開瓶費高達500元的高檔西餐廳,如果你帶了5000元買來的紅酒或者威士忌、白蘭地進去,又有何懼?要知道,你買進是5000元,餐廳可能是3000多元進的貨,這樣的酒在他們酒單上,大多是要開出“9888”這樣的價格,看著就疹人。
這時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買酒的渠道。如果你是個像我一樣的標準酒鬼,在家天天喝,出門還常備,那最好有一些可以低價買酒的渠道:
認識幾個酒商是非常必要的,再怎么樣也要認識幾個酒業(yè)公司的高級員工,再者可以結(jié)識一些進口超市的管理層,這些人幫你打起折來,是非常慷慨的。當然,沒有人脈關(guān)系也不用擔心,現(xiàn)在網(wǎng)購那么發(fā)達,酒商間的競爭也很激烈,抓準促銷的機會狠狠地入一批,就夠享用很久了。還有一些展銷會,懂酒的人如果去淘貨(特別是每天收攤的時候),總能有酣暢淋漓的斬獲。本人就曾經(jīng)在一個法國食品展銷會上,于最后一天臨近收攤的時候,低價狂掃了一批貴腐酒——誰讓酒商們懶得再搬貨了呢?
現(xiàn)在,你有了低價買好酒的渠道,又懂了帶高價酒平衡開瓶費的道理,那么對于開瓶費這個東西,自然就會看淡很多了。不過,做人還是要留點余地,也要讓餐廳有口飯吃,啤酒、軟飲什么的,就讓他們小賺一點吧,畢竟人家也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