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顧楠|文
作為寶鈦集團有限公司鍛造廠一車間2500噸快鍛機組大班長兼設備主操作手,張斌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讓大家都十分欽佩和羨慕的工作業績。
戴著一副眼鏡,頗具幾分書生意氣,是記者對張斌的第一印象。作為寶鈦集團有限公司鍛造廠一車間2500噸快鍛機組大班長兼設備主操作手,張斌坐在操作臺前,動作嫻熟,一絲不茍。而在他面前玻璃窗外的,是隨著機械鍛壓逐漸成形的鈦合金鍛件。
“工作不能停。”張斌對記者說,“鈦產品溫降很快,容易產生表面開裂,對表面質量有很大影響,能節省1分鐘,表面質量都會得到提高。”
作為寶鈦集團鈦產業鏈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鍛造廠承擔著所有鈦產品的鍛造加工,而2500噸快鍛機組是鍛造廠的主要生產班組,其產品鈦及鈦合金通過量占鍛造廠全部通過量的70%以上。車間主任謝主任告訴記者,“如此重要的設備交給張斌操作,看重的就是他的那份認真細致。”
張斌作為生產一線工人,對工作具有優良的工作作風和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他愛崗敬業,以身作則,勇于創新,能夠將自己所學的壓力加工知識與班組實際工作相結合,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工作。

張斌在操作快鍛機
2500噸快鍛機剛投產的時候,坯料有一道工序是生產滾圓。這道工序最早由外方專家根據設備情況提出的是轉動的時候,每次轉動22.5度,轉8次。張斌結合生產鈦合金的特點,思考著如何改進一下,一方面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在張斌的帶領下,成立了小組,針對轉動進行攻關,通過不斷地摸索、改進,最終確定采取轉6次,每次轉動30度的方法,效率可以提高20%。提高了效率,表面質量也得到了提高。經測算,改進后成品率提高1%,產生了幾十萬元的綜合效益。
2013年年初,公司接到超大規格TA2臺階軸鍛件的生產任務,鍛件形狀很不規則。這沒有嚇倒張斌,他和設備科、技術科的工作人員一起成立攻關小組進行研究。對設備鉗口進行了一些改進,在操作方式上采取夾持部分用水進行冷卻的方法避免夾持接觸的地方產生尺寸上的小尺。經過反復研究,采用了“先推打,再拉打,邊干邊矯直”的新鍛造方案,有效地保證了臺階軸的同心度和彎曲度符合工藝要求,解決了臺階軸的鍛造難題,確保了重點合同的順利交付。
采訪中,張斌的領導還告訴我們一個細節:鍛造當天,研究完方案已經是下午5點半了,因為要連續生產,從下午6點鐘開始準時出爐上料,整個過程生產完以后,已經到了晚上9點半。作為主操作手的張斌一直沒顧上吃飯,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還要及時溝通,及時解決。
“作為一個企業來說,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成品率,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技術難題,遇到以后怎樣進行攻關,就需要不斷地創新。不管從大的環境上,還是小的環境上,都要求我們不斷地創新。”張斌告訴記者。
2013年,張斌共開展創新項目4項,其中《超大規格TA2臺階軸鍛件新產品研制》的創新項目榮獲了鍛造廠創新評比特等獎,另3項分獲三、四等獎;實施小改小革3項,提出合理化建議6條,作為班組長開展QC活動1項,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2013年,整個鈦行業進入“微利時代”。由于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公司生產形勢不容樂觀,每一份合同都顯得尤為珍貴。為此,張斌認真分析研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出了“抓管理、上水平、全面提高素質”的班組管理目標,以班組“五化”管理工作為核心,緊密圍繞加強班組生產管理、班組安全管理和班組建設管理,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在班組生產管理上,他首先加強和完善了班前會制度,明確本班生產任務,分配班組內各工種當班的工作重點和注意事項。對于當班出現的問題,提前商量解決,確保生產時的順暢高效,提高生產效率。經過全班組的共同努力,2500噸快鍛機運行9年多沒有進行過一次大修,設備平均開機率始終保持在85%以上,為各項生產任務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班組安全管理上,他始終引導員工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積極開展安全預防性工作,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如對切料剁刀片做到專人管理和檢查,發現彎曲變形時嚴禁使用并及時更換;每半個小時巡檢設備一次,發現設備安全隱患及時上報并處理等。自2500噸快鍛機組投產運行以來,他帶領2500噸快鍛機組始終保持著人身和設備安全事故雙為“零”的好成績。
在班組建設管理上,他嚴格實行班務公開透明,獎金分配公正公平;強化了班組經濟責任核算制度,嚴格實行工時制考核;細化實施了班組生產看板管理,實行每月質量、安全、生產、設備綜合考評,極大地調動了各個小班組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帶動了2500噸快鍛機組整體素質的大幅提高。
2013年,在他的帶領下,2500噸快鍛機組共計完成產品熱通過量14641.374噸,未發生任何一起大的產品質量問題,成品棒材成品率同比有較為明顯的提高,為分廠和公司全年生產目標的圓滿完成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打鐵還得自身硬”。作為一名工作了十幾年的設備主操作手,張斌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對各項設備性能和參數了然于胸。
“我曾經在不同的機器上一直擔任操作手。首先要有崗位責任心,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只有提高主動性,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在日常工作中,每一點每一滴,干就要認真。”張斌說道,“還要加強業務學習。通過學習,有了扎實的理論知識,才能在干活中結合起來,提高自身水平。”

張斌(右一)組織QC小組成員開展活動
在實際生產中,張斌還把自己的技術專長和工作經驗全部傳授給班組的其他同志。“技術不能我一個人強,要帶動班組的提高。要把我的訣竅,一級一級,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不能產生斷層。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團隊。”在張斌的帶領下,一批批年輕優秀的設備主操作手脫穎而出,成為了公司鍛造生產線上的主力軍。
在待人處事上,張斌為人非常平和,樂于助人,關心同事。班組的同志生病住院,張斌親自跑到西安看望了幾次。當然,作為班長,對于工作不認真的同志,他也給予嚴厲地批評。
多年來,張斌曾先后榮獲公司“質量先進個人”、“優秀青年崗位能手”、“先進生產工作者”、“生產標兵”、“勞動模范”,陜西有色集團“青年崗位能手”、陜西省國資委 “國有企業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2008年,他作為大班長的2500噸快鍛機組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2014年,他被評為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勞動模范。
面對榮譽,張斌十分謙虛。“這都是單位培養的結果。”他微笑地說,“從我入廠以后,公司發展得非常迅速。寶鈦的企業文化對我從思想認識上產生了影響,工作過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氛圍中。在思想上形成了意識,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公司十分支持再教育,我從一名普通操作人員,到初級工、高級工、技師,再到高級技師。自身在成長,水平也在提高。”
“我愛人對我工作很支持。有次生產鋯合金,產品質量要求很高。那次和對方研究方案,從早上8點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有時大年三十都在進行生產。家里全依靠愛人照顧。我們的父母都不在單位,有時孩子生病顧不上,都是我愛人帶孩子去看病。她在這方面付出了很多。”說到家庭,張斌感到有幾分愧疚。
默默地付出,無私地奉獻。這不正是千千萬萬個平凡工作者的真實寫照嗎?張斌,是他們當中的突出代表之一。正是有了這千千萬萬個平凡工作者的不平凡努力,才共同鍛造出“一把好手”,繪就了一個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