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已逝的2013年,中國乳業波瀾起伏,奶價異常上漲,奶源基地建設步伐和企業兼并重組進程加快,國家一系列新政出臺,一直是行業內外熱議的焦點。2014年,我國的奶業形勢和格局又在發生新的變化,可以說,中國乳業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劉慧(左)會見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右),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屈冬玉(中)陪同會見
為了應對形勢的變化,探討中國乳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等部門和機構的關心指導下,2014年5月9~10日,由《中國乳業》雜志社和寧夏奶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4(第三屆)中國乳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寧夏銀川隆重召開。大會的主題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健康發展。
會議期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劉慧、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崔波,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儒貴、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屈冬玉,分別與參會的部分領導和專家進行了會談,對中國奶業和寧夏奶業的發展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寄予了厚望。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儒貴,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金祥,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廳長張柱,自治區農林科學院院長、農牧廳副廳長周東寧,自治區農牧廳首席獸醫師晁向陽,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巡視員、新疆畜牧廳副廳長王俊勛,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劉繼芳、副所長孟憲學,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公司董事長、寧夏奶業協會會長毛榮業,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宋亮,《中國乳業》雜志社社長、主編馮艷秋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5月9日的大會開幕式。大會開幕式由劉繼芳主持,王儒貴、李金祥、谷繼承分別向大會致辭。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儒貴

▲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金祥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廳長張柱

▲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林科學院院長、農牧廳副廳長周東寧

▲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巡視員、新疆畜牧廳副廳長王俊勛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劉繼芳

▲出席開幕式的部分領導、嘉賓合影
王儒貴在致辭中表示,為了推動寧夏畜牧業的穩定發展,近年來,寧夏緊緊圍繞提質、擴量、增效的要求,建立起以銀川、吳忠為核心區的奶牛產業帶。同時在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奶業協會和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領導、專家的關心支持下,圍繞打造全國優質奶牛和優質牛奶生產基地這一目標,通過支持奶牛出戶入場,加快優質凍精和胚胎推廣,普及利用優質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貯,加強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高產奶牛養殖技術服務,強化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推進了奶牛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奶產業呈現出持續、健康、良好發展的勢頭。2013年,全自治區奶牛存欄52 萬頭,牛奶產量157 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4%和7.5%;全區存欄奶牛100 頭以上的奶牛場有352 個,其中存欄1 000 頭以上的有44 個,有5 個大型奶牛場,存欄已經超過5 000 頭,規模養殖比例達到了70%。全區成母牛平均單產6 800 多千克/年,人均鮮奶占有量245 千克/年,分別居全國第4位和第2位。寧夏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奶源基地之一。今后一個時期,寧夏將緊緊抓住中國奶業新一輪重組的戰略機遇和中國振興奶業而開展苜蓿發展行動的有利時期,大力推進奶牛良種化,奶牛出戶入場和奶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擴大規模,提高單產,提高質量,到2017年,將建成百萬頭優質高產奶牛繁育基地。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首席獸醫師晁向陽

▲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公司董事長、寧夏奶業協會會長毛榮業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孟憲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畜牧局局長康進喜

▲寧夏畜牧工作站站長、寧夏奶業協會秘書長羅曉瑜

▲《中國乳業》雜志社社長、主編馮艷秋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宋亮

▲開幕式現場
李金祥指出,奶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目前,我國奶業科技貢獻率已達50%以上,為推動我國奶業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奶業發展無論是優化生產布局、調整產業結構,還是創新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實現奶業優質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合作化等都需要科技強有力的支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國家農業科技的國家隊,一直高度重視奶業科技工作,在全院32 個直屬研究所中,有10 多個研究所從事奶業相關科研工作,先后承擔了一大批國家和部委奶業相關的科技項目和課題。在奶牛品種選育、飼料營養、奶產品質量安全、奶牛疫病防治、牧草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十二五”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全院發展的戰略目標和主要措施,提出要著力解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重大科技問題,使中國農業科學院更加凸顯改革排頭兵、創新國家隊、決策智囊團的地位,對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發揮先行先試和示范引導的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將繼續發揮在科技、人才、知識、資源等各方面的優勢,為我國奶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貢獻新的力量。寧夏奶業發展歷史悠久,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奶業文化。目前,寧夏已經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奶業大省,成為西部奶業的亮點。這次大會在寧夏召開,必將會為寧夏奶業的快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李金祥還表示,這是他第二次參加由《中國乳業》雜志社主辦的中國乳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每次參會都有很多新的收獲。希望《中國乳業》雜志社能夠把這一會議辦成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辦成品牌會議,不斷提高為行業發展服務的水平和能力。
谷繼承認為,當前我國奶業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2013年我國牛奶產量3 531 萬噸,奶牛存欄量1 400 萬頭,乳制品產量2 968 萬噸,進口乳制品接近200 萬噸,我國已成為世界產奶大國和消費大國,并正在向奶業強國邁進。寧夏是我國主要的奶牛養殖區,發展奶業有著地理、氣候、資源、技術和經驗優勢,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寧夏奶業應以質量安全為核心,以奶源基地建設為重點,按照保供給、保安全、嚴監管、促轉型的總體思路,在現代奶業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此外,他對于寧夏多年來緊抓奶牛良種工程,堅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提高成母牛單產水平的一系列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參會代表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掃描“乳業資訊網”官方微信二維碼

▲中外代表認真聆聽專家報告

▲奶文化知識大賽中參會代表積極參與答題
王俊勛、毛榮業、宋亮、李勝利分別做了題為《2014年國內外奶業形勢及發展趨勢》、《寧夏奶業的發展現狀及愿景規劃》、《中國乳業國際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趨勢》、《我國規模化標準化牧場科技養牛》的主題報告,對參會代表把握和理解當前國內外奶業形勢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王俊勛分析了世界奶業和中國奶業發展呈現的特點,展望了未來我國奶業的發展趨勢,解讀了我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奶業扶持政策;毛榮業介紹了寧夏奶業的現狀以及開展的實施《寧夏奶牛品種改良》、國家“奶牛品種補貼”項目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未來寧夏奶業的兩大發展目標——優質奶生產和優質奶牛培育,以及將要開展的重點工作;宋亮指出了中國乳業國際化發展的現實意義、存在的主要問題、前景,并提出了相關建議;李勝利強調了中國在建設規模化牧場時要注意的土地配套、糞污處理、疫情、人才問題,分享了現代化牧場降低成本的關鍵等。

▲互動論壇現場

▲會議中心外廣場

▲會場外的機械設備展

▲參會代表在展位上咨詢產品情況

▲部分參會代表參觀寧夏上陵集團翔達牧業科技有限公司
大會還開設了“牧場建設、運營與管理”,“奶牛科技”,“大中型奶牛場場長論壇”和“奶業布局、補貼政策及金融支持”4 個論壇,與會專家針對奶業未來發展之路,現代牧場的建造、管理、運營,牛場的糞污處理以及牧場投融資等熱點和焦點問題同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熱烈的探討(詳細內容請登錄“乳業資訊網”,www.ryzxw.com)。
會議期間,《中國乳業》雜志社與上海銘泰?銘觀乳業營銷咨詢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第四屆中國乳業營銷論壇”,并舉行了“乳業資訊網”開通儀式;同時,舉辦了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的“第二屆奶文化知識大賽”。代表們積極踴躍參與答題,現場氣氛極其熱烈。
本次大會得到了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公司、寧夏夏進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夏上陵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塞尚乳業有限公司、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京鵬環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雄特牧業有限公司、安迪蘇生命科學制品(上海)有限公司、斗山工程機械(中國)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大力支持。來自全國各地的奶業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奶牛養殖場、乳品加工企業負責人和技術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負責人近600 人參加了大會。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此次會議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專家授課針對性強,既有宏觀的國內外奶業形勢和奶業政策,又有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的實用技術和管理理念,收獲大,效果好,是行業內難得的一次盛會。許多代表已連續參加了三屆《中國乳業》雜志社舉辦的可持續發展大會,他們認為,會議是一年一個臺階,每年都在提升,形式上和內容上每年都有新突破,因此,特別期待2015年中國乳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能夠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