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盛道營銷策劃機構)
如果把2013年、2014年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乳協)推出的兩批中國本土奶粉生產企業稱為中國奶粉“國家隊”的話,那么,2014年5月1日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審核的41家來自13 個國家的嬰幼兒奶粉企業就可以稱為中國奶粉的“世界隊”。
奶粉“國家隊”備受詬病,這已經是公開的事實,以至于中乳協也公開辟謠說,他們推出的企業不是國家隊。那些沒有進入奶粉“國家隊”的企業,要么不屑,要么傾軋,而那些進入奶粉“國家隊”的企業,也因為有個別重量級太差的企業和自己并排享受殊榮而憤憤然,覺得很沒有面子,辱沒了奶粉“國家隊”的名聲。不論怎么樣,奶粉“國家隊”的殊榮還是讓個別企業獲益良多。比如飛鶴,據說2014年一季度銷量同期漲幅為60%~70%,完達山的漲幅也在40%~50%。
市場是殘酷的,奶好也怕巷子深。大家在議論了一段奶粉“國家隊”之后,都把心思放在改造自己的工廠上去了,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出來公開討論,大家都怕槍打出頭鳥。
2013年,國家出臺了很多與嬰幼兒奶粉相關的政策,人人都以為,國家有關部門要好好整治一下混亂的嬰幼兒奶粉市場。意外的是,2014年,本土奶粉生產企業幾乎全部通過資格審核,更讓人意外的是,國外奶粉生產企業居然也有41 家被批準,而且還有不少企業正在審核中。奶粉“世界隊”的這41家,估計會有至少150 個品牌配方進入中國,如果樂觀估計,則可能在300 個以上。

還記得2013年奶業的主題是兼并重組、整治醫務渠道、反壟斷,這三大舉措被視為規范市場的利器,可惜的是,一年過去了,最終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真正落地的是一輪審批。
好在,以后沒有懸念了。
可以說,未來兩年,如果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再沒有核心政策出臺,那么,中國國產品牌奶粉戰勝外資品牌奶粉還是很難。因為,在固有的市場中,這41 家奶粉“世界隊”擁有全球“尚方寶劍”,無論是做品牌還是做產品,都占盡了先機。這41 家奶粉企業的成功通關,讓不少假洋鬼子因此漂白,成了真洋鬼子。在中國市場,這些企業更是有了向消費者推薦其是資深品牌的“鐵證”。
從這個意義上講,奶粉“世界隊”的出臺,是對中國本土嬰幼兒奶粉企業的又一次傷害,尤其是對處于第二、第三陣營的企業的傷害更大。
2008~2013年,整整5 年,國產奶粉企業太苦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之后,國產奶粉企業經過2 年的刮骨療毒,2010年有了新機會,卻又被莫名其妙的“激素門”拉下了馬;之后,國產奶粉企業夾著尾巴做了兩年孫子,2012年又有了機會,來年就被香港的限購令推到了風口浪尖,抹得烏黑,且百口難辯;2013年調整了半年,2014年國產奶粉企業又有了新機會,可惜的是,5月國產奶粉企業的對手幾乎全被認證了,成了根正苗紅的中國朋友。
中國奶粉的路還很長。行業普遍50%~70%的毛利不正常,250 元/kg的終端主流價格也映襯著恥辱,但我相信,革命者已經出生。他可能是圣元、雅士利;也可能是貝因美、蒙牛;也可能是君樂寶。我要告誡的是,只要能夠守住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難得的調控期企業在嬰童渠道的戰果,再堅持半年或者9 個月,國產奶粉企業就可以慶功了。
可是,現實依然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