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供應鏈整合物流業轉型升級之路——專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顧問丁俊發
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企業轉型升級的實現,離不開企業家實踐精神的開拓,也離不開專家的獻言與建議。在當前競爭激烈與成本高漲的形勢下,物流企業如何順利實現轉型升級呢?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顧問丁俊發,請他為物流企業獻言建議。

對于熱議已久的轉型升級,丁俊發認為,物流業轉型升級的意義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現在很多物流企業自身業務還沒有做到位,沒有做到位根本談不到轉型的問題。因此首先要把物流企業做好,在此基礎上,作為物流企業不能只搞運輸或只搞倉儲,有條件的要多元化發展,既做運輸又做倉儲,也能做配送和加工。因為很多有外包業務的企業要找物流公司,他們就希望找多功能的。很多制造業企業也在咨詢,物流企業能不能提供供應鏈的重新設計,流程重新優化,然后再去整合資源,把各個方面連接運用起來。但好多物流企業無能為力,只會搞倉儲或只能搞運輸,其他的不擅長,這就失去了一塊很大的市場。
因此丁俊發強調,第一位的是物流公司首先要做實做好自己的本職,這是物流公司的基本功能,要把基本功打實。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更要注重向多功能方向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要能夠整合,運用最合理的時間,最合理的價格,最合理的路線把產品送到客戶手里。
第二方面,丁俊發覺得,的確有個轉型升級的問題。他說轉型升級主要從兩點講,一點是從大環節上講,因為我們物流行業本身面臨一個轉型升級的問題,物流行業現在粗放經營的模式嚴重。比如從運送來說,到現在也沒有建立一個綜合運輸體系。這個綜合運輸體系是指從鐵路、公路、水運的單打獨斗的分割變成一個整體的運輸體系,以實現無縫連接,這本身就有一個轉型升級。現在很多卡車運輸,包括甩掛、集裝箱運輸,這些我們發展得還不盡如人意。還有油耗太大、空載率太高的問題,這也屬于轉型升級要解決的。
當前人們對物流企業存在某些負面印象,對此,丁俊發憂心忡忡,他說,不能讓別人一提到搞物流的,就留下污染大、噪音重、超載的感覺,我們也不能只責怪人家交管部門、交通部門亂罰款亂收費,當然有這個問題,但是本身我們物流企業也確實有責任。我們現在道路運輸商對物聯網的運用不夠,很多監管到不了位,比如危化品,出了事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監管不到位,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轉型升級的問題。還有冷鏈領域,一個方面是總體水平不高,冷鏈不冷、冷鏈無鏈。為什么呢?冷鏈達不到冷卻的溫度,每個冷鏈互相之間不能連接,中間會有斷裂的過程,這樣很難保溫,很多東西就會變質。
丁俊發表示,我們要是研究物流,各個方面都有一個轉型升級的問題,怎樣從粗放模式發展為集約模式,從傳統模式變為現代模式。很多物流企業是可以做物流的某個環節的東西,但要做到和上下游融合,還是有些欠缺。我們看馬云的菜鳥,從社會分工來講,他不應該直接搞物流,社會都有分工的,不能形成大而全小而全,馬云提供平臺就可以了。但是現在不行,因為很多物流公司無法達到要求,所以他這才叫板物流業,這也是對物流提出的挑戰。由此我們物流業本身要去深思,網購發展這么快,物流業怎樣把他們自己整合起來,以應對網購或電商快速發展的趨勢。
對于菜鳥網,丁俊發說,從我個人來講,我認為有些方面是值得推廣的。比如現在和海爾的合作,因為海爾已經建立了一個很大的物流體系,用這條物流體系來為淘寶、天貓服務應該是可以的。這種事一家解決不了,因為數量太大了。由此我希望淘寶、天貓還可以和其他大的企業結合在一起,不一定只用菜鳥一個網絡,菜鳥提出的這個概念是一個非常好的概念,建立一個骨干體系覆蓋全國,但這個東西打造起來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現在常說的最后一公里,必須要整合一些快遞公司。因為如果連這些都要自己打造的話那企業會顧此失彼。退一步說,如果整個物流企業骨干網打造不起來,那么和其他企業合作也是可以考慮的。對此我們應該拭目以待,看看馬云有多大的魄力。現在馬云也在和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合作,因為董明珠那里在全國打造了一個非常完備的銷售體系。其實物流本身就是一個整合,何必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搞資源浪費呢?
丁俊發強調,對每個物流企業來說,轉型升級的關鍵是需要加大科技含量。比如說,信息化,現在包括物聯網等很多東西能用的要盡量用。當然很多小企業沒有太大實力尚無法采用,但應該借助第四方的服務供應鏈。服務供應鏈企業是專門運作信息化的,它可以幫你把信息系統打通,提升企業能力。我們的企業一定要想辦法進入供應鏈系統,學會什么叫供應鏈管理。
現在沿海的很多地方一開會都會討論供應鏈,因為只有供應鏈才能真正降低成本,如果光靠物流的某個環節的發展是降低不了成本的。供應鏈是一個鏈條,鏈條在優化以后可以在某些環節節省很多費用,當然有些環節的費用很難節省,比如油價上漲、設備更新,這需要不斷投入。但有些方面的確可以省錢,比如采購,代理采購的話里面的利潤很大。對于供應鏈系統來說,現在廣東、江蘇、河北都出現這種情況——一個縣一個特色經濟,甚至一個鎮一個特色經濟。比如這個鎮生產五金,那個鎮生產運動鞋,家家戶戶都在生產,都是你采購你的,我采購我的。現在如果有個公司說,你們一年的所有原材料全部我來供應,我來統一采購,那這個成本肯定比各自分開采購節省很多。那么物流公司何樂而不為呢?如果說資金匱乏,采購量又大,無法實行,那可以考慮向銀行貸款。所以我說我們不要擠在物流的紅海里面你死我活地爭斗,想辦法走到藍海里面找到發展的空間。對物流企業來說,這也屬于轉型升級的問題。
丁俊發指出,目前我國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經過供應鏈優化,某個崗位只需要五個人,但是現在卻用了十個人,如果裁員的話,那五個人去做什么?企業也無法為他們安排別的崗位——這一問題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尤為嚴重,即使民營企業出現裁員的話,也會難免出現些波動。現在政府出于社會安定和就業的考慮,也在控制企業裁員,因此企業往往會出現人浮于事的現象,這多少也阻礙了供應鏈的發展。如果優化、提高效率,必然會出現減少人員的問題。當然這不是物流企業自身能解決的,是社會統籌考慮的問題。現在社會也在研究這一問題,技術進步了,節省下的人力該怎么處理,但這需要時間。
丁俊發坦言,現在中國社會的浮躁、急功近利問題,很多人反應激烈。但是,我們的物流企業應該清醒。在這種情況下不要浮躁,冷靜思考,從哪個地方突破,從哪個地方尋找新的增長點,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希望要把企業搞成學習型企業。現在很多東西要學,新的東西太多了。我希望大家在找不到方向時很好地學些東西。我也希望行業協會、商會等等組織大家做些討論,不要籠統地講什么,要實實在在地有針對性地討論。
談到未來趨勢,丁俊發說,就是我經常強調的,比較好的物流企業一定會向供應鏈方向發展,由此行業整體的素質包括從業者的素質也會不斷提高。今后,在此潮流帶動下,我相信每個物流企業都會呈現出成自己獨特的物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