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劉光琦
北京快行線:從B2B到B2C——專訪北京快行線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培軍
文/本刊記者劉光琦
分析目前眾多的企業轉型升級案例,大多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轉型,企業的業務方向徹底轉變,物流企業變成了商貿企業,倉儲企業變成了物流地產開發企業;另一種是升級,就是在原有業務模式的基礎上繼續開拓,北京快行線食品物流有限公司的觸網和進軍B2C就是這樣的一個成功案例。


近兩年,電商的發展日趨白熱化,而生鮮品類的競爭已經成為最后的一個“橋頭堡”。正是抓住了這個貼近電商、轉型升級的大好機遇,快行線迅速拓展了自己的全國網絡,創造了兩段式冷鏈配送模式,使自己的業務延伸到B2C市場。
對此,快行線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培軍坦言,從專業的B2B冷鏈物流服務轉戰到B2C市場,對于快行線說,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所以雖然從2011年就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生鮮網購將成為潮流,但并沒有馬上投入其中。
“2011年,我參加了一個行業會議,聽了一個嘉賓的演講得到很大的啟發,他的觀點就是‘未來一定是B2C的時代,如果能夠把握到機會,未來的企業一定有廣闊的前景’。此后我思考了很多的東西,但一直都沒有下決心去做這件事情,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當時中國并沒有一個真正的冷鏈B2C的成功案例,直到2012年6月順豐優選上線,我才下定決心不能再猶豫了。
”每個業務從無到有,從投入到產出都要有個時間門檻,而快行線作為一個專業的冷鏈物流企業,我們的B2B業務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我們有跨越這個時間門檻的便利條件,既然有這個契機,我們就應該下決心嘗試。
當時,由于快行線的團隊還沒有B2C的業務經驗,所以只在北京拓展了B2C的業務,跟沱沱工社等農場合作。為鍛煉業務人員,劉培軍甚至自己在天貓、京東上也做了網店,銷售冷凍產品,就是為了通過這些單量來鍛煉這只物流隊伍。
2013年7月,快行線正式開始跟天貓合作“美國車厘子”項目,從此快行線開始把冷鏈宅配拓展到全國。目前為止,快行線的冷鏈宅配體系已經覆蓋了全國43個城市。
“看得見溫度的冷鏈宅配”是快行線對自己的B2C業務的定位和目標,其意義在于可以讓電商和消費者能夠看到攬收的溫度、存貨的溫度和運輸配送的溫度。然而這在B2B上容易做到,在B2C的市場應該如何實現?此外,物流是一個典型的以量為王的行業,一個企業想生存盈利,就要取決于他的單量,那么是如何提供保質保量,價格低廉的冷鏈宅配呢?
“我們看到的在國內最早做冷鏈宅配的是上海的黑貓雅瑪多,它的模式是一站式服務,從建站點到攬貨,再到城市間的干線運輸,到節點的中轉,最后連入戶的配送都是他自己在做。現在生鮮電商的發展非常快,從一定意義上講,網絡的區域是無界限的,因此,黑貓雅瑪多的這種模式是很難在全國快速復制的。”
在分析了整個行業的現狀和趨勢之后,劉培軍和他的團隊決定采用冷鏈+落地配的兩段式模式來運作自己的B2C業務。
“冷鏈是相對比較成熟的行業,落地配也是相對比較成熟的行業,于是我們就根據目前的市場規模創新出了一種叫做兩段式的冷鏈宅配模式,從保溫包裝入手,用我們的冷鏈體系加各個城市的落地配體系來完成整個過程。”
通過快行線的兩段式的冷鏈宅配,150噸的美國優質車厘子在采摘后的第10天就被配送到中國7.5萬消費者的家中。
完成了最初的布局,劉培軍表示,下一步快行線就要通過不斷優化路由和流程,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不斷降低成本,使這種生鮮冷鏈宅配的費用讓平民和電商都消費得起。
與此同時,快行線還進行了疫苗配送的嘗試。2013年8月30日,昆明銀翔航空貨運服務公司委托快行線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120個城市、227個接收點配送兒童流腦疫苗。疫苗配送對時間和品質要求極其嚴格,這個訂單要求每一個批次的配送必須在72小時內全部配送給最終客戶,被客戶比喻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從接受訂單到9月4日,391996份疫苗全部安全成功的送達。
回顧快行線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這家企業幾經轉型升級,擅于抓住機遇,不斷追求卓越。
從最初的速凍食品代理商轉型為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正是由于劉培軍看到了隨著專業化分工日益明確,商流與物流分離必將成為今后行業發展的趨勢,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將逐步取代企業內部物流成為物流運營實體。在之后的經營發展中,劉培軍和他的團隊不斷增加投入改善設備設施,優化運營流程,在沒有任何部門要求的前提下自己給自己提高運營標準,斥重金聘請高品質的咨詢管理團隊為公司發展把脈。
也正是由于對卓越的追求,使快行線特別重視在產品化、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這四個方面的構建和投入。
“服務產品化是指通過改變服務的生產方式,把服務的生產過程變得像產品制造一樣,把服務的內容分解,實現標準化,然后按照傳統產品市場的原則,把服務產品交付給客戶。服務產品化讓服務有標準,能夠被評估,改變了傳統服務行業里一些過去無法解決的效率、成本、標準、定價以及評估等難題。服務產品化的意義在于能夠更好地提升服務質量,不斷地優化、規范服務產品。服務的可重復利用和產品化已成為大勢所趨,讓客戶體驗到不斷提升、不斷改進的服務。”劉培軍說。
信息化建設是快行線工作的重中之重。快行線非常注重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投入,每年都會把收入的5%~8%預提出來投入系統改造。正是這種日積月累的積淀和準備讓快行線的此次升級迅速而漂亮。
“在冷鏈宅配業務中,把供應鏈中13個角色貫穿起來最終圍繞著‘把冷鏈商品安全地交付給購買者’這一核心目標進行操作靠的是什么?一定是一個能夠讓大家在同一個平臺上運作的支持系統!完成網絡布局的關鍵點在于把整個操作環節、各個物流節點都放在一個信息平臺上。以信息及時準確的傳遞為基礎,以物流作業的協同與時效為手段,最終達到網絡操作安全經濟的目的。”
劉培軍還透露,接下來,快行線將很快推出“看得見溫度的生鮮宅配”的物流產品——“產地達”。
“我們不是不相信‘水到渠成’,我們更相信‘筑渠引水’。”回顧幾年的發展歷程,劉培軍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