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京



新賽季有了部分新規則,引擎、賽車、規則、新的車手組合。哪些才是奪冠的關鍵?
一位車手又一次獨霸了2013F1賽季,但這個現象2014年可能不會再現,因為從這個賽季開始,關鍵詞將變成渦輪增壓引擎。而國際汽聯的“雙倍積分規則”又會給F1世錦賽帶來什么結局呢?
引擎是奪冠的關鍵嗎?
2013年歲末,德國車手維特爾被多家體育機構評為年度人物。26歲的維特爾已經成為F1車壇的常勝將軍,他四次蟬聯總冠軍并引發巨大爭議:究竟是紅牛的車好、引擎好,還是有別的原因?歐洲媒體普遍認為,維特爾連勝是靠技術總監阿德利安-紐維打造的“火星車”。維特爾在分站比賽中經常實現“三連冠”——練習第一、排位第一、正賽第一,其實原因很簡單:紅牛有錢、紐維有才、維特爾有天賦。馬薩就曾這樣說過:“維特爾是靠自己的天賦稱霸車壇。他是最杰出的車手,一切都是應得的。”“很多人都說,他全靠最好的賽車,但他的工作干的也是最好的。如果他還有最好的賽車,那冠軍自然是他的。”
不過,F1推廣人伯尼認為2014年的冠軍可能就不是維特爾了。他指出:“2014賽季的奪冠取決于引擎。獲勝者一定是有最好的引擎。”
原來,國際汽聯從2014年開始更改了F1引擎規則,用1.6升V6渦輪增壓引擎,取代了原來的2.4升V8引擎。這對所有F1引擎制造商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挑戰。由于國際汽聯同時堅持不安排賽季外測試,因此誰對新V6渦輪增壓引擎都沒有把握。
梅賽德斯奔馳要為4支F1車隊提供引擎,他們在民用車方面與雷諾有過制造V6渦輪增壓引擎的合作經歷,但奔馳堅決拒絕與雷諾在F1引擎上進行任何合作,盡管合作研發引擎會大大降低成本。
梅賽德斯一奔馳總裁蔡澈說:“我們在賽車市場與雷諾是伙伴,但引擎對我們來說是尖端技術。如果聯手打造賽車引擎,那就是梅賽德斯-奔馳要退出F1的信號。引擎是我們的核心利益,我們要展示自己能造最好的引擎。”
截止到1月初,還沒有一臺新賽季的引擎進行測試的報道。法國前F1世界冠軍普羅斯特預測說:“2014年的引擎將改變F1的進程。”他甚至認為新引擎會給F1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真有這么神奇嗎?
我們先來看看都有誰在制造新引擎。除了剛才提到的梅賽德斯一奔馳和雷諾,還有一個就是法拉利。有消息說,本田將在2015年制造F1引擎,但這家日本廠商一向不靠譜。法拉利的技術總監Pat Fry認為,新引擎規則就像是“打開了一盒蛹的蓋子”,但普魯斯特覺得規則開放是件好事。“規則太開放了?沒有。”普羅斯特說,“我們會找回比賽失去的東西,我們已經失去的太久了。如果有四五家引擎制造商加盟,又在引擎、轉速和動力上沒有限制,我們將會看到誰的引擎最好。最好的引擎加最好的底盤,才會有最好的結果。”
據悉,引擎制造商目前最頭痛的是如何保持動力和耐久性的平衡,且渦輪引擎最大的問題是散熱。很多用戶都在焦急地等待新引擎的到來,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冷卻系統沒有把握。同樣,車手在比賽中怎樣保護引擎,也是最大的考驗。普羅斯特說:“幾年前我已經對駕駛F1沒有興趣了,因為引擎已經被鎖定了,但從2014年起,我要說,我喜歡F1了。這個規則的改變真是太好了。”前奧地利三度世界冠軍、梅賽德斯一奔馳車隊主席尼基-勞達也認為,引擎的可靠性將決定2014賽季的走向。
雖然新引擎還沒全部亮相,但梅賽德斯奔馳被公認在這方面有優勢。不過,勞達認為,見到格子旗最多的車手才有最大的奪冠希望,“誰也不能預測,但我們的目標是可靠性。新賽季不是追求速度,就是追求可靠性。”
梅賽德斯-奔馳的引擎被看好,也極大地激勵著使用梅賽德斯-奔馳引擎的車隊。邁凱倫也被認為是看到了翻盤的希望。對此,勞達謹慎地說:“我們只是有了終結維特爾和紅牛的機會。我只是對這個充滿信心。”
獲勝靠“雙倍積分”嗎?
2014年有可能出現這樣一幕;一位全年總積分領先49分的車手,在最后一站比賽中被撞,結果原來第二名的車手一下拿走50分而奪得年度冠軍。這并不意外。國際汽聯宣布在2014賽季F1的收官站采用車手和車隊雙倍積分規則。
有人計算過,如果2012賽季實行這項規則,那車手總冠軍就會是阿隆索,而不是維特爾。很明顯,國際汽聯的新規是對準紅牛車隊的。在過去四個賽季中,維特爾均包攬了年度車手總冠軍,2013年甚至提前4站奪冠。這些現象讓一些車隊提早退出競爭,讓賽事蒼白無力。國際汽聯獎勵收官戰獲勝車手及車隊雙倍積分的規則旨在“在賽季結束前最大限度地增加對冠軍爭奪的關注”。
國際汽聯的新規很快遭到維特爾的反對。紅牛二隊的法國車手維基尼說:“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因為這把車手一個賽季的努力都消弱了。作為車手,我們對此并不高興。”車迷在網上也是罵聲一片,網上調查顯示,超過90%的車迷反對這項新規。但圈內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反對新規,就連國際汽聯主席托德也不確認會發生什么,他認為相比F1引擎的革命性改變,雙倍積分只是個小把戲。而伯尼和梅賽德斯車隊主席勞達、車隊經理沃爾夫甚至建議后三站大獎賽都該搞成雙積分。沃爾夫補充說:“更高的積分浮動將會帶來益處。”
伯尼曾經說過,F1不是體育運動,是娛樂業和商業。因此,他考慮問題的一切出發點都是圍繞怎樣經營賽事,而一切手段都是為了讓賽事盈利。有車迷嘲諷地說,如果讓國際汽聯管理足球,肯定會因嫌進球太少而擴大球門,或者同時踢兩個球。
車手鉆積分規則的空子由來已久,最近一次是2008年漢密爾頓VS馬薩的世界冠軍爭奪戰,前者只要在收官站取得第五名就能贏得世界冠軍。結果是馬薩收官站奪冠,但他僅差1分之差痛失世界冠軍。伯尼很失望,說這違背了賽車精神。法拉利老板蒙特澤莫羅也很失望,他怒砸了電視機。
于是,2010賽季F1將積分規則從前3名獲10、8、6分,改為25、18、15,結果又成全了維特爾,靠大比分將阿隆索拉下了馬。有人統計過,從2001年到現在的13個賽季里,舒馬赫和維特爾聯手貢獻了5個提前奪冠賽季,阿隆索和巴頓在2005年和2009年也都是提前兩站奪冠,收官戰雙倍積分對于這7個賽季的結果毫無影響,只是將提前奪冠的時間延后站而已。真正能改變結果的只有2003年、2008年和2012年,而這三次的情況無一例外是領先車手在最后一站遭遇“變故”。
因此,看上去很美的收宮戰“雙倍積分規則”,在今年的阿布扎比賽道其實都要看天意,幾乎與往年沒有差別。但馬太效應依然靈驗:取得積分最多的好車隊和車手依然瓜分走最多的獎金和分紅。法拉利總裁蒙特澤莫羅實際上也不太滿意雙倍積分。他在1月與其他車隊舉行私下會議探討此事,并承認“雙倍積分規則”可能流產。
維特爾還能奪冠嗎?
韋伯退出F1,給車手市場留出了一點空間。據悉,韋伯是因為厭倦了總被隊友擊敗才離開F1的。那么在新賽季里,誰又是維特爾的競爭對手呢?
我們先來看看維特爾的對手都在哪支車隊效力。
填補韋伯空缺的,是來自紅牛二隊的里卡多,紅牛顯然還是要輔佐維特爾奪冠,但紅牛隊在蟬聯車隊冠軍方面就會相當吃力,因為里卡多還不具備韋伯“最佳二號”的名分。維特爾沒有像傳聞那樣轉會法拉利,選擇繼續留在紅牛,也得到伯尼的支持。“當他在馬來西亞超越韋伯的時候,他為自己贏得了榮譽。現在有些人不認同他,我認為他超韋伯沒做錯什么。”不過伯尼認為這位德國車手最終還會離開紅牛。“所有車手都想在法拉利車隊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我認為他應該去能夠幫助他獲得更多勝利的車隊,但不一定是法拉利。”
2014年法拉利將迎來圍場中最強的車手組合——阿隆索+萊科寧。不過,有人不認同這個組合,反而稱之為“一顆定時炸彈”。紅牛二隊的維格尼說:“我確信阿隆索是世界冠軍的候選人之一,但是我非常期待看他如何和萊科寧成為隊友。萊科寧和阿隆索都是非常快的車手,但是這對組合可能是一顆潛在的定時炸彈。”不過,維格尼依舊相信紅牛會贏得2014年的車隊世界冠軍。實際上,阿隆索與法拉利也出現了隔閡。去年下半年以來,媒體大量報道了阿隆索與法拉利之間的矛盾,主要來自阿隆索對法拉利賽車競爭力的不滿,以及蒙總對阿隆索過激言論的批評。媒體還曝光了阿隆索經紀人與紅牛和邁凱倫有過接觸。法拉利至今還沒有明確阿隆索和萊科寧誰是頭號車手,他倆的關系將成為法拉利激戰紅牛的一些花絮。
蒙特澤莫羅說:“我惟一的擔憂是我們能否給他一臺好車。現在是由領袖車手帶領車隊走出低谷的時候了。我希望車手能夠在困難時期,無論在外部還是內部,都站在車隊一邊。”
除了法拉利,狀態上升的梅賽德斯-奔馳車隊該正式進入爭奪世界冠軍的行列了。漢密爾頓與羅斯伯格是“三強”中最穩定的陣容,梅賽德斯-奔馳在2013年取得車隊季軍,也是這兩位車手精誠合作的結果。與紅牛和法拉利相比,奔馳的賽車還是弱項,但就連舒馬赫也對漢密爾頓和羅斯伯格的發揮感到驚訝。正如勞達所說,由于引擎規則的改變,奔馳得到了次打敗紅牛的機會,但這個機會有多大,只能在賽季開始后才能看到。
維特爾自己怎么看呢?他說:“我只是不希望車隊之間的差距太大,我喜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