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希望所在
發展中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再也不能成為面對嚴重污染自我安慰的借口了。依法治國方針確定后,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解釋到,這是解決我們發展中一系列問題的根本要求,以此治理亂象,增加社會活力、社會公平正義、社會和諧穩定。
環境保護作為社會和諧穩定的因子,在地方權力傾斜于GDP爬坡中被忽略、邊緣了太久,形成霧霾、水害、毒米等深重污染,民眾怨聲載道,時有發生的環境群體事件破壞了和諧的氛圍。
照理說,改革開放后,環境質量在120部環保法律法規的保駕中應該得到起碼的提高。但在經濟綁架下,環保法的執行率只有30%,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在環境保護監管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依法治國目標確立,使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真正搭上了法治的順風車,使多部環保法律有望真正發揮效力,地方保護主義、以權代法、以言代法、只顧經濟利益的路障將徹底拆除。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此大政方針的掌控下,依法治理不再停留在嘴上。
策劃:《中華環境》編輯部
郵箱:cn101197@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