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聰慧
為環境法治積蓄能量
——第三屆模擬環境法庭大賽在上海召開
邵聰慧

11月15日至16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上海財經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模擬環境法庭大賽”如期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16所著名學府的學子在本屆大賽同臺競技。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來自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和鄭州大學的代表隊分別斬獲前三名。
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機構,中華環保聯合會對環保法庭的建設一直高度關注。從2012年組織策劃第一屆環境模擬法庭大賽,經過三年的努力,該賽事已經成為環境法學教育與環境法學實務相互交流、相互融通的重要平臺。
在現場記者了解到,本次比賽題目均由真實的環保案例改編而成,專家評委由最高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法院、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清鎮市人民法院的法官擔任,全方位模擬真實法庭庭審現場。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謝玉紅表示,通過模擬真實法庭的審判環境,能幫助學生增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通過分階段加強的案例分析能力、證據運用能力、法律解釋能力、對抗辯論能力以及語言表達技巧、提高法律文書的寫作能力等法律實務知識,讓學生提前進入環境司法案件的實踐,為走向實際工作打基礎。大賽由環保法庭的法官出題目、當主審官,由環保法官、律師和司法專家組成評審團隊,然后由法官點評,提升了大賽的水平和質量。通過這種形式也會激發大學生對學習環境法學、探索研究環境法學所面臨的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智慧。鼓勵大學生熱愛、關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聯席主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樹義告訴記者,本次大賽的水平和質量較以往都有很大提升。參賽團隊在法律問題的琢磨上更加細致。選手們都來自各個高校司法領域相關專業,其中以碩士生為主。初賽、復賽、決賽共選取3個真實的環境法案件,案源派發下去后,學生們不僅需要挖掘每個案件的事實、法律關系、程序等多個方面的問題,根據比賽設置,他們還要進行正反方的倒換,這樣每個案源都需要做出兩手準備,選手之間還要配合默契,準備過程確實非常辛苦。
記者注意到,本次大賽有很多地方法院的法官前來做評委,談及原因,王樹義告訴記者,模擬法庭上的案例都是地方上還沒有結案的真實案例,觀摩選手們的辯論可以給地方法院的審判提供新鮮思路,他們也可以從中發現優秀的人才,進而吸納到環境司法隊伍中。通過交流切磋,各高校的老師們也會意識到該怎樣更好地培養人才,進而學以致用。
重慶大學代表隊是本次大賽的亞軍,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嚴格備戰時間軸”是其致勝的重要法寶。作為指導老師之一的董正愛表示,在賽事的準備過程中,隊伍制定了較為嚴格的備戰時間軸,明確案例討論、實戰模擬的時間與進度,鼓勵隊員克服課程沖突等障礙,全心準備賽事。
在一個月的全力備戰中,團隊重點關注于賽題討論、訴訟文書寫作、資料整理以及模擬試辯。一方面,不斷強化對賽題的熟悉程度,對證據反復研讀,理清案件基本事實,查找相關法條,把握案件爭議焦點;另一方面,認真整理和準備案件文書資料,盡量把相關材料文書化,形成完整的書面材料。同時,在有序指導下,隊員多次進行實戰模擬,不斷豐富法庭辯論文書材料和庭審辯論策略,加強實戰經驗。
比賽過程中,兩天六場的密集比賽,三個案例的視角切入,原被告雙方的思維轉換,對于指導老師和隊員來說都是一場挑戰。對此,在每場比賽前,重慶大學的指導老師們都召集隊員,將該場比賽的隊員配備、場上分工、注意事項、難點問題等囑咐隊員,并將上一場比賽中的經驗與教訓告知,以便隊員們在每次比賽中都能有最優的發揮。

參賽選手展開激烈辯論。

評委們認真為參賽團隊打分。
經歷了前兩次模擬法庭大賽的歷練后,武漢大學代表隊從下半年新學期開始就投入到積極的備戰中。經過層層選拔的十名參賽隊員拿出課余時間,堅持一周模擬兩到三次的訓練模式,從比賽的材料準備到時間控制以及語言、儀態、手勢等細節方面都做了細致準備。

環保法庭沙龍上,評委與選手們密切交流。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謝玉紅、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鄭少華為優秀指導教師頒獎并合影。
作為指導老師之一的吳老師告訴記者,案源的法律分析是庭審辯論成敗的重要環節。這就需要學生根據案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研究相關的法律,并進行分析與適用。
首先,需要確定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有哪些。案件材料中都會列明雙方的訴求,這些訴求可能很具體,可以直接轉化為對一個法律問題的討論;但也可能比較復雜和抽象,需要對其進行抽絲剝繭般的分析。其次,根據確定的法律問題找到相關的法律。不僅要做到盡量地尋找全方面的法律,更是要做好具體法律的分析。人的記憶力畢竟有限,所以僅僅是賽前的查找是不夠的,還要做出整理,將可能用到的法條做成卡片,以備使用。對細節的斟酌梳理,使得武漢大學代表隊如愿贏得了冠軍榮譽。
另外,指導老師們還要求學生充分關注相關領域的熱點問題和最新發展,因為賽題案例都不是憑空設計而是緊扣現實的。通過比賽推動關于前沿問題的研究,也是參加比賽的意外收獲。
本次模擬庭審比賽緊張激烈、組織有序。參賽的代表隊和同學們事先下了功夫、做了準備,多數選手法律知識扎實、具有一定庭審技巧、具備了參與訴訟的能力,比賽水平比我預想得好,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法庭調查階段,一些同學在充分挖掘、使用本方證據的意識和能力方面還有差距,找出對方證據瑕疵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在辯論階段,抓住對方邏輯漏洞進行反駁的臨場反應能力還不夠。這些方面需要知識的深化和經驗的積累。
雖然庭審比賽需要參賽同學盡可能展現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和庭審技巧,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訴訟的中心和關鍵雖然是審判,但法庭主要不是展示知識和技巧的場所,而是查明事實、認定證據、維護訴權、保證裁判公正的平臺,也是傳播正確的法治理念和主流倫理觀、價值觀的課堂。因此,同學們將來無論是從事法官、檢察官職業還是從事律師職業,一定要具備對法律、法庭、法治的正確認識,這是立業、成才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