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甘肅省臨洮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臨洮 730500)
臨洮縣位于甘肅省中部,地處洮河下游。全縣總耕地面積7.20萬hm2,有效灌溉面積2.22萬hm2,其中不保灌地0.38萬hm2。長期以來臨洮縣不保灌區冬小麥受氣候條件限制產量低而不穩定,經濟效益低下,嚴重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隨著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麥栽培技術的大面積推廣,臨洮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麥收后復種蔬菜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在保證冬小麥穩產、高產的基礎上,可有效保持冬、春季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達到增溫保墑,增產增收的良好效果。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麥平均產量較露地增產1 500~2 250 kg/hm2,增收1 800~2 700元/hm2。麥收后復種西葫蘆平均產量45 000/hm2,增收11 250元/hm2;麥收后復種甘藍平均產量45 000/hm2,增收22 500元/hm2。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選擇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川臺地,前茬以豆類、馬鈴薯、禾本科作物為佳。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曬垡,接納降水,耙耱收墑。結合整地基施優質農家肥22.5~30.0 t/hm2、N 150~180 kg/hm2、P2O5150~225kg/hm2。
選用厚度為0.01 mm、幅寬120 cm的高強度地膜全地面覆蓋,用膜量75 kg/hm2左右。耕作層(0~20 cm)土壤含水量130~150 g/kg時邊覆膜邊播種,土壤含水量<130 g/kg時,要提前覆膜提墑、保墑,等雨搶墑覆膜;如果土壤濕度過大,需翻耕晾曬地塊,平整耙耱覆膜后播種,避免播種時播種孔被堵塞。覆膜時,膜面要求平整,地膜緊貼地面,同時在膜上覆薄土,厚度以1~2 cm為宜,覆土過薄則壓膜不實,容易造成穴孔錯位、大風揭膜、地膜老化;覆土過厚則播穴遇雨易板結,不易清除殘膜。
冬小麥選用當地大面積種植的品種(系)7745、92362。播期較當地露地冬小麥推遲15 d左右。采用人力單行穴播機同膜同向播種,以減少種植穴和地膜孔錯位。即在相鄰的兩膜上去時在第1幅膜上播種,返回時在第2幅膜上播種,第2次去時又在第1膜上播種,返回時仍在第2幅膜上播種,依次類推。應隨時檢查播種孔,嚴禁倒推,防止播種孔堵塞,造成缺苗斷壟,行走速度要均勻適中,保證穴距均勻,防止地膜損壞,若遇降雨,則在雨后待膜面水干后播種,防止水粘上土后堵塞播種孔。幅寬120 cm的地膜上播種7~8行,行距15~17 cm,播深3~5 cm,穴距由穴播機規格而定,每穴播10~12粒,保苗密度為45萬株/hm2。
發現穴苗錯位應及時放苗,并立即封穴,隨時人工拔除膜上鉆出的雜草,返青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0 kg/hm2。
冬小麥主要病害有銹病、白粉病、全蝕病,蟲害有麥蚜、麥紅蜘蛛等。銹病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25 g/hm2對水750 kg噴霧防治;全蝕病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250~3000g/hm2對水750kg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麥蚜、麥紅蜘蛛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5%快殺靈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當小麥進入蠟熟期籽粒變硬時及時低茬收割。收后清除雜草,保護地膜,防止人畜踐踏,并及時將收割的小麥運送出地,為在原膜上復種蔬菜做好準備。
2.2.1 品種選擇 選擇早熟、高產、生長勢強、瓜碼密、節間短、商品性好的品種,如太空7號、玉秀、天玉等。
2.1.2 適時播種 播前用穴播機施入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150 kg/hm2。西葫蘆一般在麥收后2~3 d破膜點播,幅寬110 cm,小行距40 cm,大行距70 cm,株距55 cm,每穴播2粒,西葫蘆長到5~6片葉時定苗,保苗密度33 000株/hm2。
2.1.3 水肥管理 9月中旬西葫蘆每株坐瓜3~4個時,應以水控秧,以秧促瓜。采收3~4次后用植物動力2003 1 000倍液葉面噴施,間隔20 d噴1次,連噴2~3次。
2.1.4 病蟲害防治 西葫蘆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蟲害有斑潛蠅、紅蜘蛛、蚜蟲。西葫蘆生長5~6片葉時控水降濕,防止白粉病的早發,或用50%硫磺懸浮劑200~3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 d噴1次,連噴3~4次。斑潛蠅、紅蜘蛛、蚜蟲可選用2.5%天王星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蚜虱凈乳油300倍液噴霧防治。
2.1.5 適時采收 西葫蘆生長快,一般開花5~7 d,瓜重250 g時及時采收。
2.2.1 品種選擇 選用結球緊實、抗病、高產的中熟品種,如中甘8號、秋藍等。
2.2.2 育苗 于麥收前30 d整平苗床,灌透底水,待水滲下后撒覆1 cm過篩土,然后播種,播種量4 g/m2左右,播種后均勻覆土8~10 mm。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10 g/m2對土壤進行殺菌處理,以防立枯病發生。
2.2.3 定植 定植前用穴播機施入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225 kg/hm2。當幼苗長到2葉1心時移苗定植,帶幅160 cm,行距40cm,株距50 cm,種3行空1行,保苗密度37 500株/hm2。
2.2.4 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時灌水,隔10 d再灌1次緩苗水。當幼苗莖粗達0.5 cm以上時,應保持溫度在15℃以上,以免通過春化階段而出現未熟抽薹現象。蓮座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225 kg/hm2,蓮座末期可適當控水。
2.2.5 病蟲害防治 甘藍的主要病害有軟腐病、黑腐病,蟲害有蚜蟲、菜青蟲。軟腐病可用70%敵克松原粉1 000倍液灌根防治。黑腐病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5 000倍液,或用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劑3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6~7 d噴1次,連噴3~4次。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隔6~7 d噴1次,連噴2~3次。菜青蟲可用20%殺滅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
2.2.6 收獲 當葉球基本包實、外層葉發亮時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