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明
(上海市長寧區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 200052)
指導:嚴雋陶
嚴雋陶應用《內經》理論推拿治療膝骨關節炎病案1則
郭艷明
(上海市長寧區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 200052)
指導:嚴雋陶
骨關節炎 推拿療法 病案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由于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以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為特征的退行性病變,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腫脹、畸形和活動受限。其中膝骨關節炎(KOA)是最常見的一種。西醫療法多為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局部理療,嚴重者給予局部封閉甚者手術治療等,但一般損傷和副反應較大,多數患者難以堅持或拒絕接受治療。嚴雋陶教授是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市名中醫,推拿學科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奠基人,擅長推拿治療內科雜病和頸肩腰腿痛等疑難雜癥。現整理嚴師應用《內經》理論,采用推拿方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病案1則如下。
王某,女,58歲。2012年11月14日初診。
患者右膝關節疼痛伴屈曲不利半年。半年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右膝關節酸痛,屈曲不利,無法下蹲,至外院檢查,X線攝片提示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輕度狹窄。曾在外院間斷行針灸、理療,并配合膏藥外敷等,治療多在膝關節局部取穴,收效甚微。刻下:右膝外觀、皮溫正常,關節疼痛,屈曲受限,活動度0°~50°。自述平素腰酸乏力,伴有耳鳴、盜汗,納可,夜寐可,二便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無力。中醫診斷為膝痹病,證屬肝腎不足。西醫診斷:膝骨關節炎。在嚴師指導下,以“輔骨上,橫骨下”的楗為主要治療部位,取膝關節以上陽明經的髀關、伏兔、梁丘為主穴,施以一指禪手法、法、揉法、拿法及擦法等,同時配合膝關節屈伸被動運動。
治療5次后患者膝關節疼痛屈曲度明顯好轉,10次后患者膝關節酸痛癥狀消除,下蹲自如而痊愈。
按:膝骨關節炎中醫辨證屬于“痹證”范疇,多因肝腎虧虛,筋骨失養,長期勞損,腠理空虛,風寒濕雜至,凝滯血脈,血不榮筋而致膝部腫痛。內經《素問·骨空論》云:“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機;立而暑解,治其骸關;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隱者,治其關;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內。”《內經》還對其治療部位做了一個注解:“輔骨上橫骨下為楗,俠髖為機,膝解為骸關,俠膝之骨為連骸,骸下為輔,輔上為腘,腘上為關,頭橫骨為枕。”嚴師認為,該患者右膝關節酸痛,無法下蹲,實為骨關節炎早期股四頭肌損傷后無力之象,為“本萎標痹”。《靈樞·終始》又曰:“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此處“膝伸不屈”,其實乃骨病無力舉足之證,為萎病無疑。而具體治療取穴,嚴師認為當效法張介賓所云之“治其膝輔骨之上,前陰橫骨之下,蓋指股中足陽明髀關等穴也”,此法亦符合“治痿獨取陽明”之要旨。就現代醫學而言,膝骨關節炎最早期的表現和癥狀往往由股四頭肌損傷無力所誘發。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也是最復雜的關節,隨著年齡增長,關節內外組織容易發生纖維性粘連,與膝關節有關的肌肉力量下降,韌帶彈性也逐漸減弱。嚴師推拿陽明經的方法,也恰好治療了股四頭肌的病變。同時嚴師也指出,對40歲以上的中年人群,應囑其平日就注重股四頭肌等伸肌群的鍛煉。
編輯:韋杭吳寧
R274.943.05
A
1672-397X(2014)04-0060-01
郭艷明(1967-),女,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頸肩腰腿痛的臨床和基礎研究。guoym1218@163. com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