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因素是種豬,因為種豬決定了能否多生、快長,在成本控制中起了基礎性作用?,F在養豬戶買種豬喜歡比價格,但是大家要明白一點,買種豬是買種豬基因,種豬基因就是價值,不同的種豬有不同的基因,也就有不同的價值。
第二個因素是飼料營養因素,飼料營養因素通常有兩個方面。首先從飼料的成本來看,飼料的配方以玉米和小麥為主,但國內因為地少人多的客觀因素,造成飼料成本過高;在營養這一塊來說,養殖戶要考慮如何和飼料企業進行融合,讓飼料企業成為服務于豬場的供應商,飼料企業在服務的基礎上再考慮如何盈利。
第三是管理因素,管理直接關系到人的積極性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各種生產要素能不能得到合理組合和增值。
第四是豬場信息化,21世紀就是一個信息社會,只有信息化才能科學化,沒有信息化談不上科學化。舉例來說,你清不清楚豬場到底有多少頭豬,每個階段多少頭豬,清不清楚每一種原料的價格,這些都是信息化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五個因素最關鍵,就是人的因素。學過政治經濟學的人都清楚,在企業當中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個是物的因素,第二個是人的因素,我認為人的因素更為重要,因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他可以把原料變成產品進行增值,也可以把原料變成次產品進行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