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堅 高 想 蔣 熙 姜 丹 朱建華 朱婉華 朱建平
(南通市中醫院國醫大師朱良春學術思想傳承研究室,江蘇南通226001)
高血壓病是臨床心血管系統多發病、常見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對高血壓病辨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總結介紹如下:
例1.曹某某,女,46歲,工人。2010年1月11日初診。
主訴眼脹頭昏1月余。近1月來經常頭昏、眼脹、腰痛、口干、失眠,舌紅,苔薄,脈細。有多囊腎病史。血壓130/90mmHg。擬從肝腎陰虛調治。處方:
杞菊(各)10g,谷精珠 12g,密蒙花 12g,川石斛15g,炒棗仁 30g,夜交藤 30g,生牡蠣(先)30g,桑寄生30g,懷牛膝15g,炙甘草6g。14劑,水煎服,1日1劑。
2010年2月8日二診:仍感眼脹、頭昏,有時頭部脹痛,失眠,口干,舌紅,苔薄,脈細。B超示:肝臟多發性囊腫,雙腎囊腫。血壓120/86mmHg。肝陽未潛,上亢擾于頭目,前法繼治。上方石斛改為20g,加鉤藤(后下)20g、女貞子 20g、石決明(先煎)30g、澤蘭瀉(各)30g。 14 劑。
2010年2月26日三診:眼脹、頭昏脹痛明顯減輕,失眠亦好轉,口微干,舌質偏紅,苔薄,脈細弦。肝陽得潛,清竅漸利,擬從本論治。處方:
杞菊(各)10g,女貞子 10g,旱蓮草 10g,生白芍10g,石決明(先煎)30g,生牡蠣(先煎)30g,川石斛15g,炒棗仁 30g,夜交藤 30g,桑寄生 30g,懷牛膝15g,炙甘草6g。 14劑,1日1劑。
藥后病情趨穩。
按:高血壓病以頭昏、頭痛為主,也可見目赤、目脹,此例血壓并不太高,然癥狀明顯,屬中醫學“眩暈”“頭痛”等范疇,辨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擾于頭目,則見頭昏、眼脹;腰為腎之府,肝腎虧虛,絡脈失養,氣血不暢故見腰痛;陰津不足,無以上承則口干;陰虛火旺,心神被擾故失眠。本例患者虛實夾雜,目前以實為主,治宜標本兼顧,重在平肝潛陽。藥用枸杞子、川石斛滋養肝腎之陰;菊花清肝明目;谷精珠辛甘、涼,與密蒙花配伍以明目;炒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生牡蠣味咸質重,重鎮安神,潛陽補陰;桑寄生補肝腎,強腰膝,治腰痛,有報道用桑寄生煎湯代茶,對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懷牛膝長于補益肝腎,強腰膝,又有活血、引血下行的作用。首診效果不顯,見血壓有降,癥情仍然,肝陽仍偏亢,故治療加大滋陰潛陽藥力,石斛增量,再加女貞子,滋陰益腎;鉤藤味甘性涼平肝、清熱息風,治肝旺之標?!侗静菪戮帯吩疲骸般^藤,去風甚速,有風癥者必宜用之。但風火之生,多因于腎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補陰藥中,少用鉤藤,則風火易散,倘全不補陰,純用鉤藤以祛風散火,則風不能息,而火且愈熾矣?!便^藤與滋養肝腎之陰藥合用,標本兼顧,共奏柔肝養陰、平肝息風之功效,用于治療肝陰不足、虛陽上亢之頭痛眩暈效果頗佳。石決明性咸寒,功效與生牡蠣相似,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夺t學衷中參西錄》指出:“石決明味微咸,性微涼,為涼肝鎮肝之要藥?!睗商m活血化瘀,澤瀉利水滲濕,有助痰濕、水濕下趨外出,血壓下降。二診見效明顯,癥情好轉。三診仍然以滋養肝腎調治其本,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生白芍養陰柔肝;石決明、生牡蠣重鎮潛陽,標本兼治,病情改善。
例2.徐某某,男,48歲。2010年11月29日初診。
主訴頭目作脹1月余。近1月多來經常頭目作脹,有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病史,夜寐可,大便偏干,舌紅有紫氣,苔薄膩,脈沉弦。服卡托普利25mg,1日3次,測血壓156/96mmHg。擬從肝陽上亢、濁瘀阻絡調治。處方:
杞菊(各)15g,夏枯草 15g,石決明(先煎)30g,地龍 15g,全瓜蔞 15g,土茯苓30g,萆薢20g,威靈仙30g,生苡仁 30g,澤瀉 30g,懷牛膝 15g,生山楂 20g,炙甘草6g。14劑,1日1劑,水煎服。
2010年12月15日二診:頭目作脹明顯減輕,頭稍脹,舌紅稍淡,仍然有紫氣,苔薄膩,脈沉弦。肝陽得潛,瘀邪難得速去,治以滋補肝腎,活血通絡。處方:
杞菊(各)15g,夏枯草 15g,石決明(先煎)30g,地龍15g,全瓜蔞 15g,土茯苓 30g,赤芍 10g,威靈仙30g,桃紅各 10g,鬼箭羽 20g,澤瀉 30g,懷牛膝 15g,生山楂20g,炙甘草6g。14劑,1日1劑,水煎服。
另用桑葉、桑枝、茺蔚子(各)30g,水煎洗腳,1日1次。
經治病情好轉而穩定。
按:此例仍然以高血壓的主要癥狀頭目作脹為主,中年高血壓往往以肝陽上亢為主,枸杞子、菊花為主藥,一滋養,一清平,動靜相伍,清涼性潤;石決明、夏枯草、地龍重鎮平肝,清熱潛陽;全瓜蔞潤腸通便,對高血壓病人來說,通便非常重要,一旦大便干結,用力努責,易致中風;舌紅見紫氣,乃肝陽兼瘀之象,宜加活血化瘀,以赤芍、桃紅、鬼箭羽、懷牛膝活血通絡;生山楂既能消食化油膩之積,又能活血化瘀;土茯苓、萆薢針對高尿酸血癥,能泄濁利濕,降低血尿酸。諸藥配伍,清潛、滋養、活血、泄濁兼顧。二診癥情明顯好轉,肝陽得潛,然脈絡未暢,舌見瘀象,治療抓住滋陰潛陽為主,繼守活血通絡。再以高血壓之“降壓洗腳方”洗腳,價廉便驗,配合效佳。
例3.王某某,女,78歲。2008年10月6日初診。
有高血壓、多發性腔梗等病史。1周前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甚則欲仆等癥狀,左手指發麻,口干欲飲,舌質紅,苔薄白,脈細弦。長期服尼群地平10mg,卡托普利12.5mg,1日3次,測血壓160/95mmHg。從肝腎陰虛,陽亢風動,絡脈瘀阻調治。處方:
杞菊(各)12g,明天麻 10g,石決明(先)30g,豨薟草 30g,川石斛 20g,女貞子 20g,生龍牡(各)先30g,懷牛膝 15g,桑寄生 30g,生地 20g,甘草 6g。 14劑,水煎服,1日1劑。
2008年10月20日二診:癥情好轉,頭暈顯減,能夠緩慢行走,已無欲仆之感,左手指仍然發麻,舌質紅,苔薄白,脈細弦。血壓150/92mmHg。肝陽漸潛,肝風得熄,然肝腎陰虛難復,繼續滋養肝腎,佐以平肝。以上方加炙龜版15g、葛根30g。10劑,1日1劑,水煎服。
2008年11月2日三診:已無頭暈,稍感手指發麻,舌偏紅,苔薄白,脈細弦。仍以養陰柔肝平肝論治。處方:
杞菊(各)12g,女貞子 20g,炙龜版 15g,生白芍10g,明天麻 10g,石決明(先)30g,豨薟草 30g,生龍牡(各)(先)30g,懷牛膝 15g,桑寄生 30g,甘草 6g。14劑,1日1劑,水煎服。
藥后測血壓145/86mmHg。鞏固調治,癥情穩定。
按:此例患者年事已高,有中風病史,近周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甚則欲仆等癥狀,此乃中風之先兆也,當重視。中醫辨為肝腎陰虛,陽亢風動,絡脈瘀阻,急宜潛陽息風為主。以石決明、生龍牡重鎮平肝潛陽息風;明天麻是肝經定風的要藥,擅治頭目眩暈、眼花、肢體麻木等癥,凡屬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驚厥、抽搐、驚風等癥,皆可用天麻治療,張元素認為其能“治風虛眩暈頭痛”,此例用之為加強息風平肝之力;枸杞子、川石斛、女貞子、桑寄生滋養肝腎之陰;豨薟草通經絡,調氣血,降血壓。二診癥情明顯好轉,治療抓住滋養肝腎陰虛,加龜版滋陰潛陽;考慮患者可能有頸椎病致手指發麻,用葛根能夠舒筋通絡。三診病情繼續好轉,以養陰平肝法鞏固調理。此例辨證準確,調治緩急得當,治療用藥條理清晰,效果良好。
2.1 病機以陰虛陽亢為主 朱老認為高血壓病的病機特點主要是陰虛陽亢,本虛標實。本虛以肝腎陰虛為主,有時亦可兼有心、脾(胃)陰虛。陰虛則陽亢,故標實表現為肝陽(火)上亢,擾于頭目,見頭暈、頭脹、頭痛,甚則暈仆,目脹不適或目赤、目糊,或兼失眠、心煩易怒、面色紅赤,口干,便秘,舌質紅或偏紅,脈弦或弦滑。測量血壓高于正常。臨床觀察發現,多數高血壓病患者可因情志失調而發病,高血壓的發生和變化又不同程度受情志因素的影響。因肝主疏泄,調氣機,暢情志,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氣血暢行無阻,血壓即可保持正常。而高血壓病人多肝(陽)火旺盛,易急躁發怒,致疾病發生發展。先天因素、情志失調是高血壓病的主要病因,情志失調有情志抑郁和情志急躁,都易致肝氣郁結,肝陽偏亢,血脈瘀滯。若情志失調,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一則瘀血內生,二因木郁則土壅,運化失健,痰濁內生。故臨床高血壓有時亦見氣滯血瘀,或氣虛夾痰瘀,以老年人、長期高血壓病患者多見。從臨床觀察來看,中年高血壓病以肝陽偏亢為主,老年人以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為多,也可見氣虛或肝陽夾痰濕瘀之象。臨床所見高血壓多發生在男女更年期前后,有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這又和年老久病、多虛、多痰、多瘀的規律相吻合。朱老強調高血壓病病機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氣血逆亂并走于上,上實下虛。
2.2 治療原則滋養肝腎、平肝潛陽并施 朱老認為,治療高血壓病重要的不是降壓,而是改善癥狀,整體調整,這是中醫臨床治療的長處。中醫治療強調治本,滋陰為滋補肝腎之陰,常用枸杞子、女貞子、山萸肉、桑寄生。平肝潛陽亦包括鎮肝潛陽之意,力度有輕重之別,視癥情輕重而定。用藥如菊花、鉤藤、夏枯草多為平肝,石決明、生牡蠣、龍骨、靈磁石等為鎮肝。治療高血壓病,重鎮貝殼類為常用之藥,但是,一些礦物藥、貝殼類藥,長期服用可能礙胃,影響脾胃運化,注意使用一些護胃之品,如徐長卿、玉蝴蝶、神曲類。
2.3 兼有病證宜辨病辨證論治 臨床上,許多高血壓患者常常并存其他疾病和兼證,最多見的如高脂血癥、高黏血癥、高尿酸血癥、Ⅱ型糖尿病及失眠、心煩、便秘,或并發中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治療常需兼而顧之,并非僅滋陰潛陽一治了之。對高脂血癥常常加澤瀉、生山楂、虎杖;糖尿病血糖高,加生地黃、玄參、葛根、麥冬、地骨皮等;高尿酸血癥加土茯苓、萆薢、威靈仙、虎杖等;高黏血癥常加丹參、紅花、鬼箭羽、川芎、三七,也常用“雙降散”治療,此方由水蛭 0.5~5g(粉碎裝膠囊吞),生黃芪、丹參、生山楂、豨薟草各30g,廣地龍、當歸、赤芍、川芎各10g,澤瀉18g,甘草6g組成,治療氣虛、血瘀、痰濁兼夾之證,因高血壓患者往往伴高黏血癥、高脂血癥。蓋氣虛則血運無力,血流不暢久而成瘀;氣虛則運化無能,高粱厚味變生痰濁,乃至氣虛痰瘀互為因果。兼失眠,宜鎮心安神,常加生龍牡、酸棗仁、合歡皮、夜交藤、茯神;心煩加生山梔、豆豉、川連;便秘加全瓜蔞、決明子、麻子仁、何首烏,何首烏能夠通便、降脂,但應注意何首烏含蒽醌類物質,不宜長期使用。
“降壓洗腳方”簡便廉驗,為朱老臨床治療高血壓病喜用之方。
此外,高血壓病的治療,有時必須配合西藥控制血壓,中西醫配合方能相得益彰,取長補短,改善癥情,延緩病情進展。在診療過程中,朱老常囑患者保持情志舒暢,避免情緒大幅波動、急躁易怒,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少食過咸、高脂、高糖油膩、煎炸之品,適當鍛煉,控制體重,如此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