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娥 劉 魁*
強化廉政風險防控促進醫院健康發展
徐健娥①劉 魁①*
該文結合醫療單位實際,分析了可能產生不廉政行為的主要因素,提出推進醫療衛生系統廉潔風險防控,形成有效的防范機制,使醫務工作者在制度約束下主動規避風險,規范、廉潔、高效、自覺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醫院 廉潔風險 防控
醫療衛生是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窗口行業”做好新形勢下醫療衛生系統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增強黨員干部的拒腐防變能力是優化醫療服、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實際行動,是推進醫療衛生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促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1.1 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一些醫院思想政治工作、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工作不到位,教育活動往往只流于形式;對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試劑)等采購、管理和使用中的“回扣”、“提成”、“開單費”等,視為約定俗成的商業行為或正常的額外收入。受利益趨使,少數工作人員是非不分,榮辱顛倒,思想道德水平下降,自我要求不嚴,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
1.2 制度不健全 執行、管理、監督不到位 (1)醫療行為不規范。制度訂立不夠科學、嚴謹,未能真正落實到具體環節、具體人,導致違法違規現象。(2)監督缺失。在干部任用、關鍵崗位人員安排、食品設備和藥品等采購、基建項目、資金管理等方面管理不嚴,暗箱操作,是否依法行事完全取決于自身的素質和良知。(3)機構領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公開化程度不夠。權力過分集中,“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執行不到位。(4)商業賄賂不良記錄制度不完善、執行不規范。基建、藥劑、設備等重點崗位人員輪崗制度執行不力,處方點評預警機制不完善。(5)制度執行不嚴,監督機制不健全。失去了制度的應有約束力,監督職能難以發揮作用。
1.3 醫院運作模式“商業化” 醫院為加快積累、改善醫療環境、增加職工收入,或對科室采取與經濟考核掛鉤的經營方式,或實行收入提成,使一些科室、醫務人員出現亂開藥、大處方、用貴重藥、濫檢查等趨利行為。醫院大量購置高新醫療設備,重金吸引醫學人才,以搶占醫療技術“前沿”,爭奪醫療市場“大蛋糕”,變相增加了國家和群眾的經濟負擔。
2.1 深化思想領域廉潔風險防控 強化教育意識 我院根據行業特點,建立健全職業道德教育、廉政風險教育和警示教育制度,大力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因崗施教、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有效抵制衛生行業的不正之風。
2.2 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 強化宣傳意識 開展廉政主題活動,以“務實、為民、清廉”為核心,不斷推進廉政文化建設,使廉政文化進醫院、進科室、進病房,有機融入醫院文化建設。廣泛運用櫥窗、網絡、板報、黨員書屋等宣傳工具,開辟黨員教育的專題和專欄,以廉潔格言、廉潔短信、廉潔歌曲、廉潔書畫、家庭助廉等黨員干部嘉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理,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政氛圍。
2.3 正確認識權力風險 強化自律意識 抵御腐朽思想侵蝕,必須牢固筑起廉潔自律的防線,依法正確履職,有效識別風險,約束行為,規范執業。關鍵在于不斷學習,提高修養,強化自律意識,做到“自重、自省、省警、自勵”,在思想上設防、在生活上寡欲、在行動上慎獨。
2.4 加快廉潔風險防控平臺建設 強化防范意識 我院緊緊抓住內部管理的薄弱點、業務流程的關鍵點、權力行使的風險點和社會群眾的關注點,加強建章立制,完善內控機制。圍繞“職務權”(如院務管理,包括重大事項決策、藥品耗材設備物資采購、人事任免、基建、財務管理和資金使用等)和“職業權”(醫師處方權、藥事權、各類技術權的使用,包括診療、用藥、檢查、收費、處方信息、網絡維修等),地毯式排查廉政風險點,制定職能工作流程、操作規范,對制度起草進行廉潔性前置性評估,對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廉政風險進行分析評估,查擺和消除制度缺陷,對存在漏洞缺陷的制度及時“動手術”。從而增強制度的規范性、實效性、可執行性。
3.1 決策環節 執行力的基礎是建立在責權統一、決策科學、制度完備、管理有序、獎懲分明的管理機制之上的,決策環節關系到決策的落實、制度的執行和任務的推進,是推進工作的重點。建立相互監督和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完善決策程序和方法,推進民主決策,開展決策效果的績效和廉潔評估,是醫院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3.2 招標采購環節 凡應參加政府招標采購的,都要參加政府采購。凡衛生部、省衛生廳規定統一集中采購的,必須參加統一采購。規定醫院可以自采的,要依據有關法規,由醫院統一組織集中采購。新藥進院必須經過藥事委員會集體決定。
3.3 資金使用環節 一是強化對基建項目、大額購置和專項資金等重點支出的監管,嚴格合同管理,規范履行手續。二是實行因公出國、公務接待、公務用車費用公示制度。三是認真執行財務內控制度,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考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4 人才選拔環節 一是對干部任用、人員錄用、職稱評審等,堅持集體討論、公開選拔、程序規范、結果公示。二是減少行政干預,提供良好的組織環境、群體環境和科學實踐環境。三是整體規劃,系統改革,構建科學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探索科學的人才評價考核機制,完善評價與考核指標。
3.5 規范執行環節 一是規范臨床診療。堅持把臨床路徑管理作為反腐糾風的重要措施來抓。二是規范臨床用藥。根據醫院和科室情況核定大處方的量化指標,制訂使用基本藥物、中標藥品的比率,加強抗菌藥物使用和超限處方的監控。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公示藥品異動情況。三是規范醫用耗材使用。嚴格規范醫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建立耗材使用目錄,落實病例信息上報制度。四是規范醫用試劑使用。嚴格試劑驗收、保管和使用程序,嚴密出入庫手續,嚴防發生質量事故和違規行為。五是規范大型醫療設備檢查。開展檢查陽性率和重復檢查監控,重點審查或處理無診療意義的重復檢查。六是醫療收費權。認真落實衛生部《醫療機構內部價格管理暫行規定》,嚴格執行物價部門規定的收費標準。
4.1 實施“陽光”監控 堅持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監督,對于內部管理職權,特別是干部任用、行政支出、資產管理等內部事項,通過內網、內部公開欄等公開。在權力公開的同時,堅持“內部牽制、相互制約、集權分離”的原則,科學設置職責,減少自由裁量權,減少廉政風險存在的土壤。
4.2 運用“科技”監控 不斷建立完善權力網上公開運行和電子監察系統,將廉政風險點和行政管理、業務流程等一同納入電子監察系統,實行動態監控。
4.3 建立“預警”監控 對已收集的廉政風險信息進行整理加工,運用數據統計、對比分析等方法,對已發現的廉政風險,根據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及時向有關單位或崗位個人發出不同顏色的預警信號,并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及進采取處置措施,糾正失誤和偏差,化解廉政風險。
·本文編校 朱 毅·
2013-11-11;
2014-01-10)
①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 南京市 210028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