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雞試點的推動并非可“一蹴而就”,在此過程中,配套企業的進入也要循序漸進。全省開展試點是有節奏的,盡管10月份會是全省開展試點,但不是馬上全省推廣,各地會根據情況推進試點,絕對不會出現一下子全省都沒有活雞賣的情況。”6月17日,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鄭惠典做客廣東民聲熱線時公開表達了上述觀點,贏得了民眾、商販和企業的喝彩聲。
鄭惠典的公開表態,讓廣東在國慶前全省設區的市全面推行冰鮮雞的“紅燈”,面前增加了一盞“黃燈”。讓頑強“抵制”冰鮮雞的食客又可以多品嘗一次“鮮味”,賣雞商販不用突然為冰鮮雞的銷路而“撓爆頭”,家禽企業也緩解轉型升級所來的資金壓力,吃上了“定心丸”。
無可厚非,推動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保障民眾身體健康安全,取消活禽交易更是大勢所趨。但在推進過程中到底是采取符合循序漸進、逐步推廣的市場規律,還是采取反其道一刀切全面開花的“閃擊戰”的確值得商榷。
6月19日,內地活雞時隔4個月后,重新批準進入香港市場,難道香港沒有全面取消活禽交易的能力嗎?但答案是否定的。直到今日,港府經歷過5次撲殺活禽仍沒有一刀切取消活雞上市,更多的是出于避免激發社會矛盾,讓市民保有選擇權,順其自然讓市場主導發展。要知道內地暫停供港期間,香港活雞批發價格瘋漲引發香港雞販集體罷市。
推廣冰鮮雞鼓勵先行先試,總結典型經驗,及時進行推廣,但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拔苗助長”。政策的實施離不開民眾的支持,一個政策背后又將會帶有怎么的社會后果,事先要做好功課,防止參與者走極端。多一份溝通、少一份強權,相信民眾還是樂意接受冰鮮雞。
文章來源:雞病專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