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移動電子政務助力城市管理者履職能力提升
■楊光
近10年來,政府通過電子政務建設在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方面不斷創新、努力探索,取得了矚目的成就。隨著3G、4G網絡通訊條件的提升及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網民的上網習慣、信息獲取手段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眾對移動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日漸提高,由此催生了更為方便快捷的移動電子政務。據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統計,2014年1至3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凈增4355.3萬戶,總數達到8.51億戶,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4.07億G,同比增長53%,手機上網流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在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入移動互聯網背景之下,城市管理者發展移動電子政務、提升網絡履職能力也將成為必然趨勢。
相較于傳統電子政務,移動電子政務呈現出快捷、高效、互動性等特點。
首先,移動電子政務信息的傳遞速度更快,更具時效性。一方面,移動電子政務讓公務人員擺脫了傳統辦公模式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隨時隨地、安全便捷地進行政務處理和信息查閱,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政府機關辦事效率,還能夠降低辦公設備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城市便民服務等政策通過移動終端,能夠即時地傳遞給市民,市民的互動查詢也更為便捷,如一些辦事流程、注意事項等通過手機查詢一目了然,減少了公眾因流程不熟悉而產生的辦事障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減少公務人員的現場解答工作及重復勞動,提高政府部門工作效率。
其次,移動電子政務豐富了政府服務形式,提高市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移動端及應用平臺的不斷豐富,在不少行業領域當中,移動端應用已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在政務領域,手機微博、微信的應用最為廣泛,有人稱之為“雙微互動時代”,此外,移動政務APP也在悄然興起。多樣化的移動電子政務應用,拓展了城市管理者網絡問政的深度與廣度,也使市民獲取政務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此外,移動平臺的政務信息發布,內容簡潔、表現形式豐富、傳播快捷,因此在吸引力、受眾覆蓋面以及社會影響力等諸多方面占據優勢。通過關注或使用各類移動政務平臺,市民主動獲取政府信息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進而培養了積極瀏覽獲取政府信息、主動關心參與政府事務的意識。
第三,移動電子政務加強了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互動,拉近二者距離。移動互聯網具有移動性、便捷性等特點,由此帶來了全新的溝通交流方式。政務微博在政務傳播與政民互動方面依然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旺盛的生命力,如在一些市民關心的公共事務或普遍關注的輿情事件中,政務微博發布權威信息引導輿論,同時回應網民提出的質疑及訴求,充當了溝通橋梁的作用,為城市管理者了解民意、貼近民生提供了渠道。較之政務微博,政務微信互動的私密性更強,一對一的溝通方式促發網民的咨詢愿望,互動性效果更佳;同時,政務微信“本地化”色彩較為明顯,網民咨詢的內容往往與當地公共事務相關,對于城市管理者服務能力的提高也更具實際意義。
當前,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移動電子政務平臺呈現出多樣性特點,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已被廣大公眾所熟悉。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不斷深入,城市管理者也在積極探索,構建更具實用價值的政府服務型平臺。由此出現了政務APP這一公共服務創新模式。2012年4月,由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創辦的“北京城市”成功登陸蘋果應用商店,成為中國首個、也是繼紐約之后世界第二個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發布的綜合性城市形象推廣App。目前,政務APP正成為電子政務的發展新趨勢,國內很多城市已陸續推出了政務APP應用,在用戶手機上開始形成獨特的政府移動政務服務模式,呈現出行業化、專業化、簡潔便捷化等特點。政務APP依托各職能部門,深度整合便民服務的信息資源,滲透至市民生活。不過,政務APP的發展目前由于行業限制、專業性精準目標受眾少、地域性局限等因素,用戶量和發展規模仍然相對較小,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面對勢頭強勁的移動互聯網發展態勢,城市管理者如何抓住移動互聯網發展機遇,為市民提供更實用、更便捷的服務,是對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出的一個新的命題和挑戰。通過電子政務移動化,相信城市管理者在把握移動互聯網發展脈搏、提升履職能力上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