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3月,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發布的中國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為-0.48,均漲幅為-1.56%,反映該月制造業經濟較上月繼續呈收縮狀態,經濟下行風險加劇。
環比來看,3月BCI情況較2月有所惡化--均漲跌幅和跌面都有所放大(2月BCI為-0.43,均漲跌幅為-1.51%),市場仍在明顯的下行通道中;同比來看,3月市場表現略好于去年同期(2013年3月BCI為-0.61,均漲跌幅為-2.79%)。
值得注意的是,自13年10月起,BCI已六連陰,是2011年BCI有史以來最長連陰記錄(此前11年、13年出現過五連陰)。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認為,這充分說明大宗商品已徹底從2000年-2010年的“黃金”時代步入到以供應過剩、價格陰跌為表征的危機時代。
2014年一季度剛剛結束,但BCI已經收了3根大陰線,累計均漲跌幅也超過-4.5%;對比此前2年市場表現,一季度通常都是以漲為主,一季度大跌是頭一次;且12、13年市場最長連續兩個月大跌(BCI低于-0.4)),連續3月大跌也是頭一次......種種跡象顯示,2014年的大宗商品市場不容樂觀,劉心田預測2014年全年大宗商品的下跌幅度將超過2012、2013年。
劉心田表示,3月的市場表現出乎此前預料——連續5個月的下跌和連續2個月的重挫并沒有止住市場頹勢,兩會并沒有帶來實質性利好,市場只是在兩會期間象征性的有所表現,各行業的春季需求在過剩的供應壓力下幾乎沒對市場產生影響,雖然下旬市場在部分品種超跌反彈的作用下有企穩跡象,但上中旬挖的“坑”太大,因此3月的總體表現比預料的要遜色不少——相比2月非但沒有改善,反倒惡化。
劉心田預期,連續3個月的大跌多少消化了市場的利空,長期的下跌也不符合上下游各方利益。鑒于此前的下跌龍頭煤焦板塊、橡膠板塊已有止跌企穩跡象,故預測4月的BCI情況定會好于1、2、3月,甚至存在翻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