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ia


“情融山河,意溢草木”,這是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古元先生評價郭鐘永作品時說的。郭鐘永教授,北京人,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著名畫家,學者,美術教育家,號風流墨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當代中國寫意花鳥畫領軍藝術家。韓國現代美術人協會招待作家,北京聯合大學藝術教育學科負責人。海南同和軒藝術總監等。
郭鐘永教授受師于中國著名書畫家婁師白、王遐舉、徐之謙、程莘農、左輝、梁濟海等先生。多年從事美術教育、教學及美術創作工作,郭鐘永創造性地運用中國書畫傳統技法,融入西方繪畫的經典藝術元素,在繼承古代先賢藝術大師和近現代藝術家齊白石、婁師白、王遐舉、程莘農、左輝等藝術大師精髓的基礎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執著追求,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技法全面,境界高妙,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在中國書畫及寫意花鳥畫領域承前啟后,獨樹一幟,影響廣闊深遠,是當代中國寫意花鳥畫領域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難度和藝術高度,已經為業界和藏家廣泛認可。
業內人士評價郭教授的作品:畫如其人,極富個性,有靈魂穿透力和震撼力,將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融入筆墨之中,在藝術上有許多獨到之處。比如,中國繪畫的線條,藝術家運用點、線、面(墨塊或色彩塊)的能力高低往往決定了作品的藝術價值。郭教授作品的線條質量高雅,簡約而富于哲學變化,雅致而有氣勢。造型準確傳神,在塑造物象的神韻和氣質上具有超凡脫俗的韻味。水墨運用成熟老辣,變化得體精準,色彩運用大膽、新奇,艷而不俗,濃而清爽;對章法布局有創造性的發展,將中國傳統哲學自然而巧妙地物化在作品形式與內容之中,使得作品高貴而意境深遠。將詩情、畫意,音樂與繪畫完美結合,表現手法豐富,內容多樣。許多朋友認為郭教授畫作的大氣,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皆源自其熱愛生活、深入生活、再現生活的實踐精神,以及用心用情作畫,敢于突破陳規,不拘泥章法,直抒胸臆的創新精神。
此外,畫家在畫速寫的工具和表現手法上也是多樣化的。他畫速寫使用鋼筆、毛筆,也使用鉛筆。有時在一幅速寫中,鋼筆和毛筆同時兼用,力圖在藝術表現上做出新的嘗試和探索,尤以鋼筆速寫,更是別具一格。他利用鋼筆扁寬而又有一定彈性的筆尖,融合了毛筆書畫的中鋒、側鋒、逆鋒的皺擦的用筆,表現出線的長短、粗細、轉折、頓挫的變化,形成一種健拔遒勁,剛柔相濟的線條,并根據不同對象采用了不同的用筆。《華山擦耳崖》用重墨粗筆,顯示出華岳蒼崖的雄渾。《九寨溝清水瀑》用筆秀勁,表現了山水的清新幽麗。在《江南水鄉》里,則采用淡墨乾筆,虛實結合的線條,把江南水鄉濕潤多霧的小鎮風物,描繪得空靈迷人。垂柳輕拂的柔條,迂回曲折而又富有角度層次變化的建筑,以及有若彩虹懸空的拱橋和遠處起伏的山巒,構成了線的曲與直,方與圓,虛與實和剛與柔的節奏韻律的美。他的毛筆和鋼筆結合或純粹用毛筆畫的速寫,則多是用筆粗獷和大筆濃墨渲染的畫法,更具有筆力奔放,水暈墨章的情致。
從他的畫中可以看到師古人的痕跡,又可以看到外師造化的厚重與艱辛。他的畫筆墨淋漓,勃勃生機,情意融溢,不失國體。正像著名畫家古元所說的那樣:情融山河,意溢草木。
郭鐘永待人誠懇,肯于鉆研,涉獵廣,老師多,正是由于這一點,所以像婁師白、王遐舉、徐之謙等著名先生才肯對他有所栽培。他在大學任美術教授,承擔美術門類課程較多,以至所吸收的各類畫種技法也比較豐富。他的中國畫吸收了西洋的色彩,尤其光源色的使用在山水畫中較為突出。他踏遍祖國山河,所繪山水題材之作都是他走過的地方。西部開發后,又將此作為了創作源泉。他的花鳥畫除筆墨造型外,可以活生生地表現出物體的不同角度,生長過程,環境及季節時光。
郭鐘永不僅是畫家,也是一位書法家,胡青先生曾對他的作品稱道為“畫存洋理,書俱古哲”。他的書作將真草隸篆融為一體,并吸取了繪畫構圖、形體變化,以及中國畫中的筆墨分布。看到他的作品可以想到黃河、長江那滾滾波濤沿著曲直不盡的河道聚散不已,連綿不斷。多年的體會和研究,使他形成了自己的書畫風格,并將實踐上升為理論完成《寫意花鳥畫訣》《論中國畫的多元呼應》《行草書法創作中的辯證關系的運用》等多篇論著。他將哲學引入書畫,以此去指導后人。
在郭鐘永先生的書畫展上,錢紹武先生為其題寫了四個大字“藝乃心聲”。郭鐘永教授的中國寫意花鳥畫,正是在全面繼承歷代先賢藝術大師的基礎上,吸納天地光華;在抒寫自然大美的過程中獨辟蹊徑,蔚然成風。既揚帆遠航于中國繪畫歷史文化的長河之中熔古鑄今,又站在新時期東西方繪畫藝術文明沖突與融合的時代大潮之上,一路艱辛,一路風雨,一路品讀,一路創作,用他的滿腔才情痛快淋漓地盡情揮寫著中華精神。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