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丹,陳靜媛,程 彬
(黑龍江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7)
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教學計劃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的重要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效提高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可回避的課題和重要任務。本文作者根據多年的工作體會,結合學生的專業實際情況,就如何有效提高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質量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產品設計的首要目標是服務市場,設計是服務,服務就必須主動找市場、主動走入市場,從市場中去找設計。今天的市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皇帝女兒也愁嫁”的市場;今天的市場經濟也已經不是僅憑質量好、價格優就能把產品順順當當地銷售出去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產品信息瞬間全球化的客觀趨勢是每一個企業必須面臨的挑戰。品質優秀的設計固然是產品贏得市場的必要條件,但主動走入市場,在市場的搏擊中,以優質服務的宗旨做好市場,卻是企業贏得用戶的充分條件。因此,從事產品設計的技術人員,同樣也要牢固樹立市場的觀念,尊重市場的規律,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包括廣告宣傳、品牌推廣、維護保養、操作培訓、售后服務、特定用戶的回訪以及同行的信息等,隨時隨地了解和掌握產品設計的國內外第一手資料,從而為相關產品的升級換代、為新產品的開發進行有市場依據的定位。
就售后服務來說,一般企業會認為,其作用主要是維持產品升級換代,建立長期客戶群 (回頭客) 的市場鏈,以及宣傳擴張企業品牌。實際上,售后服務是企業尋求開發新產品巨大商機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任何產品都具有滿足消費者一定需求的功能,也可能有許多功能,但總是有限的。而用戶如何使用產品,在什么環境下使用產品,甚至不按照說明書上操作規范使用產品等,就會出現這些設計時沒有考慮的因素。再加上產品的疲勞及磨損、材質的老化、非正常的外界干擾,產品會出現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故障及損壞,乃至于傷害事故。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為產品再進行新設計的依據。
當然重視售后服務、重視精心的服務、重視收集售后服務的反饋信息會增加企業額外支出。但是,換一個角度思考,企業將從維護修理的“瑣事”中,發現現有設計的弱處和盲點以及產品真正的薄弱環節,乃至于發現市場潛在可以開發的新產品增長點。不重視售后服務,所有這些產品開發的“創意”在可以預見的和不可預見的未來過程中,都還是需要投資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企業主觀的“閉門造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售后服務,尤其是上門服務,是與各種不同的消費者、消費群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過程,可以聽到、看到、收集到消費者對產品最基本、最重要的感受及要求,這是新產品開發最寶貴的信息。
因此,具有市場洞察力、善于從售后服務工作中審時度勢的企業,必然會順勢而為,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把握住未來產品創意設計的亮點。
專利保護是產品設計的社會準則,我國 《專利法》中規定了專利的三種不同形式,分別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形設計專利。
從產品的主要特征來概括界定,發明專利是指功能或實現功能的內容(方案)處于國內外首次的地位,如世界上第一輛兩輪三角架自行車。新型專利是指對現有的產品,在功能及實現功能的內容(方案)上有不同的方法,如單速鏈自行車、三檔變速鏈自行車、多檔變速鏈自行車等。外觀設計則是指基本不改變產品的主要功能和內容,而只是改變支撐安裝,以及結構、外殼、外形等。
再聰明、再有天賦的設計師,其創意能力總是有限的。學習借鑒、模仿甚至照樣子引入他人產品的優點和長處,不失為一種實用有效的設計產品的準則。但必須明確地告誡自己,在產品方案擬定階段,特別是方案確定后、正式實施投產之前,一定要檢索是否有已經注冊的、受到保護的類似產品專利。在知識產權統領市場競爭規則的當今時代,這決不可小而略之,而必須成為設計師、設計公司、企業的日常關注對象。舉例來說,近年來,原來沒有任何基礎的我國環保技術和設備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大批工業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潛心學習、認真檢索了大量的日、美、歐環境領域的產品專利,自行研發新產品、新設備,從而使我國在這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和技術,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大大縮短了。
特色工藝是產品設計的品質保障,今天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已經是“沒有制造不出,只有設計不到”的強大的廣義生產世界了。但是,先進的機器是否等于先進的生產? 用最先進的機器一定能生產出第一流的產品? 當聽到西方國家的“Design for China(為中國而設計)”,號稱只是為中國而專門設計生產極少數量甚至單件制造業裝備,而我們花費巨額資金購買的同時,是否就認為全世界最先進的裝備唯中國“舍我其誰”? 認為中國用這類裝備所生產的產品順理成章地也就“獨此一家”了?事實上,可以看到的是,我們一次又一次耗費巨資去購買“獨此一家”的裝備,不是購買了人家的核心技術。幾十年的交道打下來,應該清醒地看到,西方國家賺的是什么錢,不是裝備本身,而是技術,是特有的裝備工藝技術以及特種產品研發成果的某種應用形式而已。
現代化生產的運行、產品數量和質量的保障是管理、是規范、是標準,更是技術、是特色工藝。產品設計的品質保障靠的是綜合技術和工藝,靠的是物流、工藝、批量、定制,靠的是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模塊化,靠的是反求技術、并行工程、柔性制造工藝、網絡協調設計,靠的是現代數字化管理、數據編碼解碼的通用兼容,以及無損耗轉換……其中每一個具體的條目,又可以展開為龐大的分支體系,都是企業競爭的特色所在。
以標準為例,有國家標準(GB),部頒標準——行業標準、協會標準、企業標準,還有國際標準。標準化是企業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的綜合反映。一個企業要立足市場,制造數量多、質量好、受用戶歡迎的產品,除了新產品設計創新、新市場開發等因素外,獨特的工藝技術(包括生產工藝和裝備工藝等)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特定的切削量、熱處理保溫時間、表面紋飾生成的工藝配置、紅套的加熱溫度、軸承的預緊、調節塊的修整精度以及各種形式的快速工夾具等,都是企業的自主獨特生產技術和工藝,是企業的“一招鮮”,一點也不夸張地說,是企業的生命。
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同步引進了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的標準,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以此為“尚方寶劍”進行整頓和考核,而忽視了自己幾十年在實踐中總結積累的寶貴的生產工藝技術,有的拱手讓外方技術人員拿走生產工藝設計文件,甚至于徹底放棄。還以為這就是與國際接軌,其后果可想而知。不重視自己技術傳承的慘痛教訓,以及國際競爭殘酷的事實告誡人們:“天上不會掉香餑餑”、“隔行如隔山”、“一招鮮吃遍天”,古人的這些警句在今天信息化時代仍然有其特定的含義及嶄新的提示。
特色工藝是企業立足市場的平臺和基礎。作為產品設計師,無論是構建知識結構,還是擴展設計策略,學習、了解、熟悉、掌握企業和行業相關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其意義和價值永遠是主動和積極的。
今天的市場恰如毛澤東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變化速度發展著。歷史唯物主義告訴人們,任何一種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只會盛行一時,不可能永久一世。產品設計不是閉門造車,是圍繞市場展開的,帶有明顯的功利性。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財富效應”會追隨市場熱銷的產品數量和款式,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以“原子彈”爆炸式的量級連鎖反應巨量膨脹,并吸引造就多數企業的短見行為,一窩蜂地仿制,以至于在很短的時段中,就造成產品積壓,質量低劣,材料、資金、人力資源的大量浪費,這種教訓何止一件兩件。
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人們看到了創新的巨大潛在價值,也認識到了思維是有價值的,思維就是財富。產品設計要有危機意識,要面向未來,要有近觀、中期、遠景的設計規劃,要制訂面向未來產品數據庫的戰略規劃。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工業設計事業任重道遠。
[1] 蘇丹.有關工業產品形象策略設計的幾點思考[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2,6.
[2] 張凌浩.基于品牌體驗的設計思考[J].包裝工程,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