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磊
(陜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榆陽煤礦,陜西 榆林719000)
煤礦機電事故指的是因機電設備直接或間接引發的事故,其在煤礦事故中具有普遍性。煤礦機電雖然不屬于煤礦采掘的最前線,但是最近幾年的跡象表明事故多出現在機電上,這就給礦山機電從業者帶來了很大的難題。煤礦機電事故既包括機電在安裝、檢查修理和調試過程中發生的危險以及發生在低/高壓電網、直流電架設中的觸電事故,也包含因機電故障所引發的煤礦事故。煤礦機電系統人員的素質、機電設備管理的質量,將直接影響煤礦的生產與經濟效益。
根據近年來全國煤礦事故分析的統計數字,煤礦機電事故在頂板事故、瓦斯事故、運輸事故、放炮事故之后,居第5位。而根據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院報道,國外的煤礦機電事故死亡人數占煤礦總死亡人數的主要部分。同時機電事故還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據統計,煤礦井下由于電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瓦斯爆炸事故總數的40%~45%。至于我國,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近10年的煤礦生產事故中,煤礦機電事故死亡人數平均占總事故死亡人數的2.14%,并且這一比例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機電事故在煤礦事故中所占的比例與該國的經濟發展程度、生產安全性程度呈正相關關系。因此從宏觀來看,機電事故在煤礦事故中的比例越來越大,是煤礦安全狀況改善初期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煤礦安全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在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現狀下,煤礦機電管理工作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1)機電設備超負荷生產。煤炭作為我國的一項重要基礎能源在生產力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煤炭需求激增,在利益驅動下,煤炭產業往往把生產擺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機電安全的重要性。設備缺少足夠的檢修保養空間,連軸轉的現象非常普遍。
(2)機電設備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煤礦企業只顧及眼前利益而缺少長遠規劃,大量使用劣質、落后、超過使用期限的機電設備。存在大量達不到《煤礦安全規程》標準的機電設備。一方面由于設備缺少更新、不夠先進,部分設備未按規定進行報廢處理,新度系數遠低于0.5的要求,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劣質、超期服役的設備也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在設備購置的過程中,大量非防爆許用產品涌入市場,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了事故隱患,而因設備老舊帶來的機電設備檢修、維護費用又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3)機電設備管理檢查的力度不足。由于煤礦機電安檢人員在對機電設備的認知程度上存在差異,專業檢查人員不足而設備數量大,因而在設備檢查上難免有所放松。一些固定設備的電壓表、電流表、壓力表、真空表、安全閥未按規定定期校驗。同時現行的執行標準缺乏精準的界限,也為安檢工作的懈怠提供了借口。
(4)機電設備的標準化程度不高。設備從選型、購置、驗收、試驗、安裝、維護、修理直到報廢的全過程管理在某些環節還不到位,有較大的隨意性,缺乏標準化規范性意識,設備驗收、使用制度執行不嚴,在用設備缺少編號,設備、電纜標志牌不全,賬、卡、物不對應,設備型號、科技化程度參差不齊,給操作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5)礦井延深開采對機電管理的影響。深部開采使得一部分礦井的垂深甚至達1 000 m以上,造成了諸如供電線路加長、負荷增加等現象。深部開采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巷道、泵房、變電所等場所底鼓變形嚴重,導致管路、電纜受擠壓,這些都給機電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煤礦機電隊伍的整體素質不夠高。既包括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也包括安全意識不夠強。由于缺少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的支撐,經驗主義盛行,違章作業屢見不鮮。員工的標準性、安全性意識不夠強。對新晉員工的培訓往往是一次完成,缺乏后期不間斷的充電和知識的更新。
(2)煤礦機電培訓的指導性不強。在培訓過程中往往是重理論輕實踐,員工不能理解,無法運用到實踐中,積極性自然也就不高,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組織的培訓最后往往成了走過場。
(3)煤礦管理層過分重生產、輕管理。高層唯產量是瞻,管理人員疲于應對繁重的生產任務,而無法潛心投入到設備的科技創新、員工的素質提高上來。管理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在硬知識方面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
(4)煤礦機電事故大多為零星單個事故,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涉及面廣且難以預測,因此往往被認為是難以避免的,從而易被決策層忽略。
(5)工作人員調換頻繁,為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生產任務繁重、危險程度高、職工經常加班延點,而待遇相對偏低,使得高水平人員紛紛流失。工作人員心理壓力較大,調換頻繁。崗位的調整需重新再學習,不利于設備的安全運轉和維護。
(1)應當逐步完善機電標準化工作。將機電標準化作為管理工作的基礎。一方面,要做到管理的標準化,建立統一的管理目標和手段、人群;另一方面,要狠抓操作流程的標準化,杜絕經驗主義和僥幸心理,從點入手上升至面,逐步實現樣板化的工作標準。
(2)逐步實現機電系統的網絡自動化,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完善機電資料管理,實現數字化管理。同行業之間應多做交流,眼光應立足于科技前沿。避免采用人海戰術,采用先進工藝流程,合理控制作業點和作業面個數,真正實現礦井的安全、高產、高效。
(3)在選用設備時應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對危及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設備及電氣設備必須及時進行更新改造,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沖昏了頭腦,對暫時達不到要求及標準的設備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逐步提高設備的安全可靠性。對符合要求的設備,應定期檢查保養。
(4)對機電設備的檢修工作要加強。要制定明確的檢修計劃和措施,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枝末節,做到事事有人管。在拆裝、搬運井下大型機電設備時,要有相應的安全措施指導,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確保安全,并指定專業的質檢人員進行檢查驗收。明確安全責任制度,對于因檢修懈怠而造成的事故對負責人實行問責。
(1)對于機電隊伍中的基層崗位型人才,應當做好他們的技術培訓,并安排測驗培訓的效果。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大家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工作水平,結合企業的經濟實力改善員工待遇,培養員工歸屬感。
(2)機電隊伍中的技術型人才,他們是機電工作的主力軍,其工作能力直接影響團隊的工作效率,應采取“嚴進嚴出”的策略,選拔人才時應制定高標準,保證整個團隊的技術層次走在前沿。對于吸納的成員,應不間斷地組織技術學習,提高薪金水平,防止人才流失。
(3)機電安檢人員的素質也需要相應強化和提升。作為煤礦機電安全的最后一道閘門,必須樹立嚴謹的工作態度。對于有問題的地方絕不手軟,為煤礦機電的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確保整個體系的合理運行。落實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責任制、一崗雙責制、事故責任問責制等等,實現全企業在制度引領下前行。
煤礦機電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實現其健康平穩的發展需要每一個參與者都豎立起主人翁意識,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不容小覷。管理者更應以身作則,以安全生產為己任,盡全力扭轉這些現存弊端??傊旱V機電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1]李樹晶.淺析如何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管理[J].中國西部科技,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