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梁偉
(國網湖北檢修公司宜昌運維分部,湖北 宜昌443002)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我國國家電網的不斷發展,致使為用戶提供電能的輸電設備越來越多,從而導致檢修工作過大。狀態檢修實現了檢修效率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亟需優化。因此,本文將針對110 k V及以下變電站全停集中檢修和220 k V變電站半停檢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點檢定修和建立決策輔助系統的解決方案,以提高我國現階段輸變電設備檢修管理的效率。
現行狀態檢修計劃應包括設備狀態檢測分析、診斷結果和相關措施提供。我國電力企業發展迅速,傳統的檢修模式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隱患,對故障缺乏預知性,臨時檢修嚴重影響供電計劃和電力企業運營。狀態檢修實現了輸變電設備檢修的高效化和實時化,能夠實現對電網設備的即時監控,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態,對故障已發生的部位作出警示,從而在故障發生前將其解決,提高檢修效率,實現故障維修的現代化和智能化管理。
目前,我國狀態檢修的實施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未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例如,設備歷史資料缺乏,檢修方案單一,導致維修系統存在漏洞;狀態檢修所產生的數據與設備故障位置不相符,缺乏對相關數據的分析,故障檢修難度大,效率低下等。
由于狀態檢修在實施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不能及時發現系統故障。受長期計劃管理體制的影響,設備檢修安全系數較低。由于不同階段的輸變電設備不能同時進行檢修,因此檢修期間無法實現完全斷電,這就要求檢修人員必須在帶電的情況下進行檢修,具有很大風險。具體表現為:由于帶電區和非帶電區的界限不明顯,工作強度大,因此很容易導致檢修人員由于操作失誤而觸電,威脅生命;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易受到環境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避雷針或互感器爆炸,直接威脅到檢修人員的生命。系統保護裝置為聯切回路,易出現自動跳閘問題,而非全停式電路檢修所需時間過長,使得其安全性降低,從而很難實現電網運行方式的調整。
隨著國家電網的發展,狀態檢修這一先進的模式得以推廣和使用。但就目前來看,我國輸變電設備檢修存在不少問題,如檢修報告存在漏洞、電網系統的逐漸龐大使得人工操作的效率低下、檢修時間過長等,嚴重制約了電網的正常運行。為了提高其可靠性,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是關鍵。當然,管理級別不同,產生的報表也不同,如采用人工操作,則很難實現格式之間的轉化,這樣就會使操作人員的壓力過大。但就目前形式來看,檢修管理無法完全實現智能化,在年度檢修中缺乏必要的信息系統來支撐。而在電網日益發達的今天,經常會出現多個技改和搶修計劃同時進行的現象,如果僅依靠部門之間人工匯報,效率低下,且無法確保信息的準確性。此外,在人工操作的情況下,生產計劃等信息也無法實現透明化,無法及時傳遞,這樣施工人員無法及時對問題作出判斷,導致檢修管理效率較低。
以月度檢修為例,剛性檢修計劃過少。不同于年度和季度檢修,月度檢修計劃制定的影響因素較少,但是對現代供電部門或地方政府來說,不能及時提供檢修場所,就會導致檢修計劃被推遲,甚至無法進行。另外,電網修建過程易受到環境、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施工計劃經常調整,導致輸變電線路剛性檢修計劃無法實施。事實證明,缺乏必要的剛性檢修計劃會導致一些計劃無法實施,這是造成電網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與管理人員的疏忽、對現場施工缺乏實時監測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點檢定修策略的實施以設備狀態評估為基礎,因此應建立完善的設備運行評估制度,對設備狀態進行正確的評價,并集思廣益,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點檢過程具有預知性,改變了以往出現故障才檢修的狀態,真正實現了設備的狀態檢修。點檢定修的實現首先應健全企業輸電設備運行臺賬,將點檢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并通過表格的形式將點檢過程記錄下來。做好點檢的基礎工作,為計算機輔助系統的建立提供前提條件。其中,系統生成數據包括設備的靜態數據和運行數據,將數據進行完整的記錄,從而通過數據反映設備的真實情況。完整的檢修過程還包括設備從采購到進庫的全過程,通過實時監測和智能化檢修將設備的損傷降到最低,也就是說,在實現智能化檢修過程中,檢修人員應做好對信息的及時采集、匯總和對方案的分析。
人工操作最大的弊端就是工作量過大,無法及時準確完成。為了改善這一問題,也為了能夠及時掌握電網運行情況,應建立決策輔助系統。如可建立智能可視化系統,將生產計劃的制定、電網運行狀態通過可視化的形態呈現給管理者和安全檢修人員,以方便相關人員及時作出應對。目前,常用的決策輔助系統其核心技術為PI數據庫及SVG技術,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決策輔助系統的建立和改進成為現實。可視化系統的具體表現形式如下:
(1)電網的可視化管理:SVG技術是一種圖形格式,它以可擴展標記語言來闡述二維矢量圖形。通過該技術可以生成輸變電站的線路連接圖,其中主界面顯示電網接線圖,變電站則通過節點來顯示,并選用不同的圖形表示電壓等級。點擊節點即將其切換到變電站的主接線圖,同時電網可視化系統能夠顯示間隔之間的電器元件,實現實時監控和查詢,因此可以將線路運行狀態、管理現狀等直接顯示出來。
(2)實現檢修計劃的智能編制:電網拓撲是計劃平衡的主要參考依據。檢修計劃的智能編制是以電網拓撲模型的建立和研究為基礎的,檢修過程以正常檢修周期為主,然后通過智能方式設置新的周期。新的周期在調整時的原則:通過智能方式對影響檢修需要斷電的時段進行預設,以回避這一時間段;盡量避免檢修任務過于集中,制定適當的檢修周期并通過智能方式進行調整;要對設備進行及時檢修,防止二次停電以及檢修缺陷的出現。智能編制降低了手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狀態檢修實現了輸變電設備的檢修效率的提高,但存在檢修計劃無法實現等問題,導致智能檢修流于形式。電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因此實現其安全、及時檢修能夠確保其正常運行,從而為電網客戶提供方便。檢修管理決策輔助系統采用SVG技術,實現了電網檢修的可視化,能夠將電網運行現狀進行實時顯示,并為管理人員編制出檢修計劃,實現了集中檢修,因此應給予推廣。同時,建立點檢定修策略使檢修計劃順利進行是提高檢修效率的重要手段,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月度、年度剛性計劃安排。總之,為了確保電網的正常運行,必須對其進行合理的檢修計劃管理,采用可視化技術、實現檢修模式的改變都是電網檢修管理優化的表現。
[1]秦俊寧,張振宇,夏家盛,等.基于PI數據庫的斷面潮流在線監測及告警系統的實現[J].華東電力,2009(3)
[2]向德軍,楊銀國.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電力網絡拓撲分析[J].繼電器,2006(20)
[3]杜永平,李泓澤,王友富.全面優化設備檢修管理[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