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悌問題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虞舜、鄭莊公家庭關系探討
——以孝悌問題為中心

2014-04-16 11:46:42王法貴
荊楚學刊 2014年1期

王法貴

(滁州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安徽 滁州 239000)

虞舜、鄭莊公家庭關系探討
——以孝悌問題為中心

王法貴

(滁州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安徽 滁州 239000)

虞舜、鄭莊公是頗值得今人借鑒的兩類典型人物。家庭成員間履行道德義務,并非以享受相應權利為必要條件,這是中國人特有的道德倫理精神。據此,歷史對虞舜、鄭莊公及其家庭關系分別作出了不同的評價。

虞舜;鄭莊公;孝悌問題

孝悌,素稱 “百行之首”,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極富特色的部分。孔子把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的道德義務看做是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起點,要求“弟子入則孝,出則悌”[1]4;其弟子有若深有體會地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2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會道德生活中長期得到尊崇、奉行,由此而形成一種濃郁的家庭溫情,對家庭乃至于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之所以凝成堅韌無比的倫理實體且歷久不衰,主要得益于孝悌文化的弘揚及其所孕育的家庭關系。歷史上因此出現過無數慈父孝子,仁兄賢弟,當然也曾出現過父子反目、兄弟相仇現象,甚至出現了像宋光宗那樣“滅絕天彝,貽宗社以阽危之勢”[2]的皇家倫理悲劇。本文僅以虞舜、鄭莊公為例,對其家庭孝悌狀況加以考察分析,以期引起人們思考。

一、父頑母囂弟傲,虞舜以德化之

(一)虞舜其人其事

《尚書》之《堯典》《舜典》及《史記·五帝本紀第一》等經典文獻,記述過氏族制后期一位賢孝而又多才者——虞舜。史家認為,所謂堯舜傳說,并非虛幻的美妙編造,實屬當時觀念文化的折光。“舜曰重華,協于(堯)帝。浚哲文明,溫恭允塞。”[3]7他主張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謂“慎微五典,五典克從”[3]7。堯垂老之際,知嗣子丹朱頑兇,欲讓于賢能者,經多方考察,“令舜攝行天子之政”[4]30。舜出身寒微,先祖黃帝、顓頊曾為著名首領,但其家族從第四代窮蟬起,已連續五世“皆微為庶人”[4]31。舜很不幸:出生后不久,生母握登去世;父愚昧固執且雙目失明,人稱“瞽叟”;“ 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4]32。舜生活于 “父頑,母囂,象傲”[3]5的家庭環境中,其成長之艱難,可想而知。令人稱道的是,舜居然能與家人和諧相處。當父欲害之時,舜就設法逃避,不使乃父陷于不義;若有小過,則不避責罰。不論父母如何責難他,他總是首先檢省自己的言行有何過錯,然后改正,盡可能地讓父母滿意。當象故意刁難時,他不與之計較,繼續友愛弟弟,且常認為是自己未履行好為兄的義務,才使得弟弟行為有偏。舜有時甚至“往于田,號泣于旻天”[5]206,哭訴自己為什么做不到盡美盡善,得不到家人的歡心。于是,他“順事父及后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懈”,“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4]32。舜年二十,以孝享譽四方。到他三十歲時,堯向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眾人提議說:“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囂,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3]5“于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4]33。娥皇、女英沒有絲毫貴驕之氣,善待舜之父瞽叟、后母及其弟象、妹顆手等[4]34,甚有婦道;九兄弟事舜皆益惇厚謹敬。舜內有賢妻相助,外有九個小舅子協力,處理家庭和社會事務顯得有條不紊,得心應手。舜能以實際行動影響、教化周圍的人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淘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4]33-34他所勞作的地方,當地人紛紛因為他的帶動而興起禮讓之風,從此不再為細微小事而發生爭執;他在黃河岸邊制作陶器,人們都學著他對工藝精益求精,不再有粗制濫造的現象發生。他走到哪里,人們就追隨到哪里,三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即聚集成為一處人煙稠密的部落中心。為鼓勵其德其行,“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筑倉廩,予牛羊”[4]34。當舜娶妻獲賞之后,瞽叟等尚復欲殺舜。一天,瞽叟吩咐舜上糧倉涂廩,說是為防漏雨,舜遵命,而乃妻似乎覺察出其中暗藏殺機,特地讓丈夫預備兩個大斗笠。當舜登頂涂泥時,梯子被人抽掉,“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4]34。瞽叟又吩咐舜淘井,舜為防不測,預先暗自在井壁鑿了一孔,可通往旁邊的另一口井。“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4]34。可笑的是,“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4]34。正當象洋洋得意之際,舜往見之,象愕不懌,說:“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4]34唐人司馬貞謂舜在此“言汝猶當庶幾于友悌之情義也。如《孟子》取《尚書》文,又云‘惟茲臣庶,女其于予治’,蓋欲令象共我理臣庶也”[4]35。之后,“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于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4]34。司馬遷謂:“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4]43鑒此,堯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于德,弗嗣”[3]7,“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3]8。后,巡視四方,除鯀 、共工、驩兜及三苗四兇,以安天下。舜 “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下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4]44。《書》曰:“祗載見瞽叟,夔夔齊立,瞽叟亦允若。”[5]215瞽叟等被感化,終于順理而行了。

(二)對虞舜孝友精神的評價

人們對舜好評如潮,下面略舉幾例:

其一,孔子論舜。仲尼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大德者必受命。”[6]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1]83《孔子家語》載:曾參耘瓜,誤斬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于曾皙曰:“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于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叟有子曰舜,舜之事父,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叟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7]。

其二,孟子論舜。相傳舜的妹妹對家人欲殺舜的行為極其不滿,常與之吵鬧,而舜則特別能忍耐,唯苦惱之極時,便奔于田野,向天號泣,訴苦。萬章問其故,孟子說,舜對父母既怨恨而又懷戀啊!萬章先引曾子語:“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繼而問:“然則舜怨乎?”[5]206孟子說,公明高以為孝子的心理是不可以這樣地滿不在乎的:我努力耕種,以盡人子之職責罷了,而父母卻不愛我,這叫我有何辦法呢?堯使其九男二女跟百官一起帶上牛羊、糧食等到地里去幫助舜,天下士人也有不少就之者,堯把整個天下都讓給了舜,而舜卻只因未能使二老歡心,便如鰥寡孤獨者找不著依靠一樣。“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于父母可以解憂”[5]206。孟子接著說:“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5]206-207據說舜即帝位時,心中并非特別地喜悅,因為父母依然不喜愛自己,自己雖貴為天子,但這怎能彌補親子之情的缺憾呢?孟子據此思考桃應的提問:若“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叟殺人,則如之何”?認為:“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然,樂而忘天下。”[5]317孟子設想:若瞽殺了人,舜可能會秘密地背走盲眼的老父親,逃到海邊隱居下來,然后盡享天倫之樂,不再留戀帝王生活。這就是孟子一貫所強調的:“事,孰為大?事親為大。”[5]179因為,“事親,事之本也”[5]179。萬章問:“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5]209“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5]182。孟子還贊賞舜 “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為天子,弟為匹夫,可謂親愛之乎”[5]213。孟子談到舜死里逃生后與弟弟見面時的對話,與萬章說:“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5]210在孟子看來,舜對弟弟情真意切,沒有任何的虛偽與作秀。

其三,陸九淵論舜。宋紹熙元年(1190年)五月望日,陸九淵應弟子吳紹古之請,為其讀書之堂命名并作《經德堂記》以釋義:“經也者,常也;德也者,人之得于天者也;不回者,是德之固不回撓也,無是則無以為人。……曾子受經于仲尼,以孝聞天下而名后世,皆是德也。舜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妻帝二女,不待瞽叟之命,繕廩而焚,捍笠以下,浚井而掩,鑿旁以出,……同是德也。”[8]

其四,王陽明論舜。明正德三年(1508年)貴州宣尉安貴榮因諸苗夷之請翻新象祠,請王陽明作《象祠記》[9]。王寫道:“象之道,以為子則不孝,以為弟則傲,斥于唐,壞于有鼻,而猶盛茲土也,胡然乎?”因其為圣人之弟,既如是,“則祠者為舜,非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驁桀者豈少哉?而象之祠獨延于世。吾于是蓋有以見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澤之遠且久也。象之不仁,蓋其始焉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于舜也?”在舜的影響下,瞽叟“則已化而為慈父,象猶不弟,不可以為諧”。象“進治于善,則不至于惡,不底于奸,則必入于善,信乎象蓋已化于舜矣”。孟子謂 “天子使吏治其國,象不得以有為也”,王釋之為 “斯蓋舜愛象之深而慮之詳,所以扶持輔導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可見 “象之見化于舜,故能任賢使能,而安于其位,澤加于民,既死而人懷之也”。原來,“今之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終也”,“然則唐人之毀之也,據象之始也”。透過象祠興廢現象,王陽明吁請世人要像大舜那樣,以包容的態度善待世間人和事,尤其是要善待像象這樣的改過自新者。由此,王陽明引申出了兩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德育命題:“吾于是蓋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

二、鄭莊公“黃泉”相母,難掩家變實質

(一)“黃泉”見母的由來

鄭莊公“黃泉”見母事載于《春秋左氏傳·鄭伯克段于鄢》:

春秋初年,鄭桓公之子鄭武公從申國(今河南省南陽市境內)娶一公主為妻,曰武姜。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出生時難產,武姜因受到驚嚇,故名之寤生,并從此不喜歡這個兒子,偏愛幼子共叔段,多次請求武公立為太子,武公弗許。武公去世,寤生即位,是為鄭莊公。不久,姜氏請求莊公把“制”(今河南省汜水縣西北,原系東虢國屬地)封給共叔段,莊公因“制”險要而婉言拒絕,姜氏遂選京邑(今河南省滎陽縣),莊公“順從”,讓弟居之。共叔段在京不顧先王制度大力擴建城池,大夫祭仲諫莊公要引起重視,并趁早采取措施,莊公似乎很無奈,說:“姜氏要這樣做,我又怎能避免其害呢?”還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您且等著瞧吧。”不久,共叔段又向西、北擴充地盤,勢力達到了廩延(今河南省延津縣北)。鄭大夫公子呂急切地勸諫莊公,莊公仍不以為然。共叔段于是積極備戰,打算偷襲國都,姜氏則開城門做內應。莊公得知其起兵偷城的日期后,遂命子封帥戰車伐京,京邑民眾背叛了共叔段,他只好逃往鄢(今河南省臨潁縣西北),莊公又親自帥兵伐鄢,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共國(今河南省輝縣)。于是,莊公將武姜安置于城潁(今河南省臨潁縣西北),并對她發誓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意即“不到死后埋在地下,決不相見”。可是不久,他又后悔自己這么說了。后來,莊公聽取了鄭大夫潁考叔“掘地及泉,隧而相見”的建議,挖隧道在里面與母相見,武姜走出了隧道,母子關系又和好如初。

(二)鄭莊公家變實質

造成鄭莊公家庭悲劇的不是別人,正是莊公的母親、弟弟和他自己。

一方面,姜氏任性,愛惡有偏,助共叔段不義,而共叔段又貪得無厭,肆無忌憚,這是導致兄弟相殘、家庭裂變的禍根。左丘明記載:“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10]1姜氏身為母親,竟因為莊公出生時難產,驚嚇了自己,“故名曰寤生,遂惡之”,可見其任性及不慈。因惡長而愛幼,欲立共叔段為太子,她一次又一次地“請于武公”,致使莊公積怨。“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10]1。姜氏自知制邑至險,特請求莊公封給共叔段,遭婉拒后,姜氏即“請京”。[10]1共叔段居京,違反先王之制,超標筑城,祭仲認為此乃“國之害也……君將不堪”[10]1-2,莊公故作 “被動”:“姜氏欲之,焉辟害?”[10]2祭仲唯恐莊公猶豫不決,特意提醒道:“姜氏何厭之有?”[10]2由于有母親的寵愛與支持,共叔段得寸進尺,“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10]2,最后,“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10]3,結果,兵變未遂,“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10]3-4由上述可見,姜氏作為母親,應善待其每一個孩子,不應以自己的好惡感情用事,更不應以其特殊身份干預朝政,尤其不應置先王之制于不顧,縱容自己所偏愛的共叔段肆意地筑城并擴張領地,甚至企圖顛復莊公。另外,共叔段不應得意于母親的偏袒與溺愛,并借此以滿足自己日益膨脹的貪欲;若其能顧念親情,以大局為重,謹守先王之制,其家庭悲劇則不可能上演。

另一方面,鄭莊公假友假孝,陰險狡詐,是制造家庭倫理悲劇的禍首。首先,因姜氏惡長愛幼,使得莊公蓄怨甚久,自封邑之始,兄長已心存不仁。當姜氏請“制”時,莊公說:“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10]1此言似為愛弟,實則是擔心弟得“制”后據險難除,危及君位。因 “制”與“虎牢”相鄰,據險而共同構成周與鄭的交通要塞,故兩城實系一地,地位特殊而顯要。經過權衡,莊公最終同意弟弟居于“京”。“京”雖最大,但不險要,且受制于國都、“制”等地區,更何況邑大可以養驕,所謂“京城大叔”者,“張大其名,所以張大其心也”[10]1。其次,莊公期待“京城大叔”“多行不義”,得以“自斃”。因為怨恨之故,莊公別有用心地“順從”了姜氏的“請京”愿望。果然,共叔段倚仗母愛與京的優勢,為所欲為。他先是違規修城,擅自使其城墻超過都城幾倍,繼而爭、收邊邑,其勢力范圍逐漸擴張到北之廩延、南之鄢地,甚至連通往衛國的黃河渡口延津也掌控在手,后來幾乎快要占據鄭國之半壁河山,對王權構成嚴重威脅。面對這種種的不義行為,莊公既不言之于母親,也不向弟弟提批評教育或通過他人予以勸阻,而是保持沉默,任其“不度”[10]10,甚至予之以“多行不義”的自由環境。當有人直諫莊公,彈劾共叔段之不義時,莊公根本不予以正面回應,讓大臣蒙在鼓里。南宋呂祖謙認為此乃莊公之禍心:“縱其欲而使之放,養其惡而使其成。”[11]也許在一般人看來,以莊公的實力,要泄私憤、除異已,似乎不必如此“仁至義盡”,苦苦等待20余年,殊不知,當時的社會道德境況雖被后世貶稱為“禮崩樂壞”,而實際上其禮樂制度尚威嚴猶存,人們言行仍有約束,尤其是作為姬姓貴族的鄭莊公,原則上應作孝悌楷模,故他不敢將母后所寵愛的弟弟在無充分理由的情況下一舉除之而后快,否則,將美譽盡失,惡名難當,且其局面可能更難收拾。于是,他利用人性丑陋的一面,一再無條件地滿足母親與弟弟的奢求,甚至默許其不慈不義,使之愈陷愈深,直至其負義叛亂,被誘入“國人皆曰可殺”的陷阱時,才最后親率正義之師,一舉粉碎之。在莊公看來,國人會認為這是大義滅親,迫不得已,因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如此,他不僅粉碎了一場陰謀叛亂,還贏得了民意,可以更名正言順地治國平天下了。對此,《春秋》謂之“鄭伯克段于鄢”,意指段失其孝悌之德,故不言 “弟”;兄弟間有如敵國交戰,故曰 “克”;稱莊公為“鄭伯”,乃是譏其失教也,暗示他蓄謀殺弟非偶然矣;不言大叔出奔,是史官行文有難言之隱。當大叔被打敗,逃往衛國而穿越莊公地盤時,并未受到攔截,這表明國人不贊成兄弟相殘。另外,《詩經·鄭風》之《叔于田》《大叔于田》中的 “叔”這一美好形象,“都是寫鄭莊公之弟太叔段”[12],這說明國人之于大叔也不無好評。最后,莊公表演“黃泉”見母,欺世盜名。他平叛成功后,將母后趕出宮,還發下毒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10]4可謂不孝之極也。然而,他又忽然良心發現,“既而悔之”[10]4。當潁考叔來諫時,莊公深為其純孝所感動,一改先前的冷酷無情,表示愿意聽從安排:“掘地及泉,隧而相見。”[10]4所謂“見母”,其實不過是莊公表演給國人看的一場戲而已。這場戲,可以反襯共叔段之不義,還可以讓國人看到一位既信守諾言而又不失其孝德的“有道明君”,莊公何樂而不為呢?必須指出,莊公之“悔”之“孝”絕非發自內心,而是害怕引起輿論風波,因為殺胞弟、囚生母,連他自己也覺得太絕情、太過分了。果然,莊公如此這般之后,當時的社會輿論幾乎沒有給他以任何差評。不過,作為周朝制度文化之基石的孝道,從此開始動搖了。正史 “為君諱”,說莊公與母相見,融融泄泄,這顯然于情理不合,因為他們剛剛經歷過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怎么突然會變得母慈子孝、母子如此快樂自在?再說文末“遂為母子如初”[10]4之“如初”究竟指何時、何種狀態,無可確認,因為自莊公出生伊始,至家庭裂變,姜氏與他的關系一直就沒有正常過,故舊說“和好如初”難以成立。

三、結語

虞舜、鄭莊公同樣生活于親不慈、弟不恭的家庭,但他們卻表現出了絕然不同的態度,因而成為歷史上典型的孝悌、非孝悌代表。中國重視以人為鏡,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13],其所指,不僅包括正面榜樣的影響力,還包括負面榜樣的敗壞力,如元人郭居敬《二十四孝》中之“閔損單衣順母”與“虞舜孝感動天”的事跡,《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二回所述齊桓公死后 “五子爭立,不發父喪”,與《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確有幾分類似,其影響與被影響的關系,昭然可見,我們應當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1]39。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14]在孔子心目中,要有效地維護家庭關系中的尊卑、長幼秩序,使人類社會得以祥和安寧,須有一套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的孝悌道德規范,而其所謂孝悌者也,實質上就是一種“仁愛”精神,它能調動、激勵家庭成員內在而高尚的動機,因此,在中國家庭,權利與義務的對應關系,于孝悌者而言似乎不太重要。親子、兄弟等家庭成員之間,自覺地抑制自己對權利的訴求,而著重于對對方履行義務,對于權利,他們一般不像西方人那樣要公開約定,而往往只是隱形存在,或者說是以義務跟義務之間的對等性非直接地呈現出來。可貴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道德義務的履行,并非以追求相應的權利享受為必要條件,他們在履行自己的角色義務時,往往是盡可能讓對方享受權利,這一向是中國人處理家庭關系的基本精神。虞舜乃是倡導并踐行這一倫理精神的代表人物,因此被尊為“圣人”,成為中國人世代效法的好榜樣。

[1]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明] 王船山. 宋論[M]. 臺北:世界書局,1962: 72-73.

[3] 周秉鈞. 尚書注譯[M]. 長沙:岳麓書社,2001.

[4] [漢]司馬遷. 史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5] 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6.

[6] 曾子·子思子[M].陳桐生,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 156.

[7] 孔健.孔子全集[M].北京:東方出版社, 2012: 766.

[8] [宋]陸九淵.陸九淵集[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0: 235.

[9] [明]王陽明.王陽明全集(新編本)[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935-936.

[10]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 [M].鐘文谷,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0.

[11]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M].北京:中國書店, 1986: 1.

[12] 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19.

[13] [德]康德.論教育學[M].趙鵬,何兆武,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0.

[14] 禮記·孝經[M].胡平生,陳美蘭,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239.

[責任編輯:陳如毅]

2013-11-21

王法貴(1955-),男,湖北荊州人,滁州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化與哲學。

B823

A

1672-0768(2014)01-0022-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女主播一区| 成人在线亚洲|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97se亚洲综合在线|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色久综合在线|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五月天在线网站|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国产成人综合网| 精品久久777| 91丝袜在线观看|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99一级毛片|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片| 亚洲天堂2014|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夜夜拍夜夜爽|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网址|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欧美午夜网站|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玖玖视频|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黄色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国产精品福利社|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九九热在线视频|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二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中文字幕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