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
(江西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光伏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探討
曾玉
(江西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校外實習基地是學生順利進行實習的重要保障,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當前光伏專業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針對光伏產業鏈實現實習崗位多樣化、實習內容有所創新、加強校企產學研合作,不斷提高光伏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水平。
實踐教學;校外實習基地;光伏
實習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分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習基地可根據教學的需求隨時安排,最快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加強學生掌握知識的牢固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因為校內實習基地只是對校外實際生產的模擬,規模有限,提供的實習種類也較少。以江西科技學院為例,建設有光伏材料性能檢測實驗室及光伏系統設計與應用實驗室。通過這兩個實驗室,學生可以對太陽能電池的性能表征方法有所掌握,同時對光伏發電系統的基本組成以及系統簡單的設計、測試有個大概了解。但對于前期晶體硅的提純、加工以及太陽電池的制備、封裝等,一般都難以完成,最多可通過一些模擬軟件來進行認識。而且系統的設計也只是最簡單的直流式或者交流式供電系統,很多實際環境因素都會忽略掉,這樣設計出來的系統在實際中一般很難滿足應用。而校外實習基地則完全是實際的生產,直接跟生產效益掛鉤。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明白自己工作所需要的理論知識,以及今后將從事的工作性質,可以達到讓學生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效果,也可以讓學生畢業后能盡快熟悉自己的本職工作。因此,對于光伏專業,校外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學生順利進行實習的重要保障,是強化專業知識、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綜合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
對于光伏專業校外實習,主要是企業生產和學生求知欲之間存在矛盾,也就是沒有專門的企業內部實習指導老師。到工廠實習,學生還是抱著學習的姿態,希望和在學校一樣,有老師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操作等。然而對于企業來說,從學生來實習到能頂崗工作,需要一個過程。而往往經歷了這個過程后,學生就基本結束實習了。因此,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能給企業帶來的生產效益微乎其微,卻還需要專人進行管理,以便進行安全生產,這樣無形中增加了成本。同時企業需要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對于生產來說,時間緊,任務重,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這樣學生就只能在旁邊自己看,遇到問題,也難以及時有人進行解答,遇到生產任務重,需要學生幫忙做些諸如打掃之類的事情,學生都不大愿意放下身段去做,從而給生產者留下不好的印象。雙方找不到師傅帶徒弟的感覺。
學生到達實習基地,一般由管理部門進行安排劃分到各個車間,然后由車間具體分派任務給學生。在建立實習基地時,也都是管理部門與學校進行聯系,出發點都是希望學生到企業能學習到生產知識、管理知識以及企業文化,同時學生能對外宣傳企業文化,在就業時能優先考慮實習基地,省去企業再培訓的麻煩。然而學生到車間后,車間只管生產,直接把學生當做就業者,嚴格按照就業者的標準進行管理,學生角色沒有及時轉換過來,仍以學生的身份看待實習,卻沒有專人對其進行生產指導,某種程度上反而給車間的管理帶來一定的影響。
對于企業來說,生產安全和企業效益是其最重要的問題。光伏產業鏈較長,包括單晶硅、多晶硅提純、硅片加工、太陽電池制備、組件封裝,以及末端的系統安裝應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整個產業鏈流程都會詳細學習到。但到實習基地時,為了更好地進行實習生的管理,每個學生只是安排在某一個固定的崗位實習,且由于實習時間的限制,也不可能到各個崗位進行輪崗,這樣學生就會認為他(她)只是學習了一個流程,其他的都不知道,沒有滿足實習的需求。崗位的輪換受限,學生走近車間,長期跟著車間工人師傅觀摩,久而久之產生厭煩心理。
對校外實習基地存在一種認識的誤區,認為實習基地只是為學生生產實習而建的。這就造成校企雙方合作的深度不夠,平常缺乏學術交流、技術合作和科學研究。校企雙方對合作的領域和實習基地發展的方向缺乏研究和探討,使雙方在生產技術、設備資源、工程經驗、科研成果和技術人才等資源的優勢無法得到充分地利用。
為了讓校外實習基地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
企業內部缺乏專門的實習指導老師,高校可以通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來解決這一問題。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選派優秀教師到光伏企業進行培訓,既包括專業操作技能的培訓,也包括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模式的培訓。這樣,在學校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雙師型教師可以把自己在企業中的學習體會與學生分享,讓學生提前了解。當學生去實習基地進行生產實習時,實習指導老師是自己熟悉的上課教師,到企業后,沒有完全的陌生感與不適應感,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對企業管理模式的了解以及專業操作技能的掌握,都可以依靠實習指導老師來迅速完成。
因此,高校應加大實習經費的投入,選派優秀教師到光伏企業進行培訓,作為今后學生生產實習的指導老師。同時要確定合理、統籌使用實習經費的辦法,建立實習教學經費專項管理制度,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加強對實習經費使用的管理和監督,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保證重點實習教學項目順利進行。
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希望能了解光伏產業鏈的各個工序流程,這樣才是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因此,在實習過程中,如果企業內部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對分組學生定期進行輪崗,在每個崗位呆一段時間,這樣就能更好地掌握整個光伏產業鏈。
而在實習內容上,不再是簡單地觀摩工人師傅的操作,可適當讓學生參與到各車間的簡單研究項目中,促進學生積極進行思考,理論結合實踐,邊學邊用,更好地達到實習效果。
目前的實習基地一般都是屬于產學合作,在產研合作方面較少。主要是對于企業來說,科研投入一般不會很多,生產才是主要的。在科研上,學校可以利用企業的生產條件,積極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對企業的一些人員進行理論培訓,而企業可以利用學校人才的優勢,進行一些項目合作,對于企業生產力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這一系列深層次的合作,才能建立穩定高效的實習基地。
[1]郭連貴,張洪濤,周青,曾玉.光伏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26).
[2]巴素英,周士杰.本科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6(4).
[3]蘭偉,牛玉君.材料類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J].中國冶金教育,2009,4.
[4]弓惠芳,吳延清.高等院校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2).
(責任編輯:朱 斌)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for Photovoltaic Specialty
ZENG Y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98,China)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lace to train the students'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photovoltaic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base has some problems.They can be solved through enlarging the funds investment,diversifying internship positions to form the PV industry chain,innovating practice content,strength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external photovoltaic professional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level.
practice teaching;off-campus practice base;PV
G642.2
A
123(2014)01-0030-03
2013-08-21
曾玉(1983-),女,湖北應城人,江西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碩士。
研究方向:分布式光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