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云 馬麗娟/哈爾濱學院
略談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楊冬云 馬麗娟/哈爾濱學院
高新技術企業是高級技術人才匯集、高新技術密集、高產品附加值的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源已代替有形資產成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無形資產占企業資產總額的比例高;企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明顯特征;企業的生產方式以科技開發創新為主。基于上述特點,高新技術企業在創立、發展,成長過程中,其財務管理要有新的發展與突破。
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
高新企業是指通過科學技術或者科學發明在新領域中的發展,或者在原有領域中革新似的運作。在界定高新技術產業范圍的基礎上,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概念問題可以從2008年國家頒布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來加以界定。因此,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一般是指在國家頒布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范圍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的居民企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
1.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及企業價值評估。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關于技術資產的財務管理幾乎還是空白,在企業日常財務管理和財務報告中,作為無形資產進行賬戶登記、核算及報告的主要還是那些非技術型無形資產,即商標、土地使用權、商譽等。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價值評估問題,必須把握以下四個問題:一是高新技術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應由有形資產向知識、信息、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轉移;二是無形資產評估的范圍應有所拓寬;三是高新技術企業價值評估應注重成長性原則,評估的重點是企業擁有的人力資源水平(包括管理隊伍的構建、科研人力的儲備、人力資源的未來價值和創業者的智慧與運作能力)和技術資源,水平(包括技術與產品的可行性、運營能力、市場前景和獲利能力、成長壯大性和未來收益的能力);四是要重視風險評估。
2.高新技術企業籌資管理。1.知識資本籌資。高新技術企業在創立之初,資金短缺,然而它擁有較多的知識人才和知識資本,而知識資本技術含量高,凝結大量的人類智慧,使其起到了價值放大器的作用,普通的有形資產一旦與其結合,便可身價倍增,一旦其獲得成功,便會帶來極高的回報。企業可以吸收知識資本入股,使知識人才成為企業的股東,參與企業剩余價值分配,把個人利益與企業發展聯系起來,促使人才為企業的發展盡最大的努力。
3..風險基金籌資。高新技術企業的創立階段和成長階段的前期是風險最大期。這一階段,企業的新產品的不可預期性大,信用狀態不穩定,可供抵押的有形資產少,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同時,由于以往沒有盈利記錄,在股票主板市場通過上市籌資也很困難,使得企業籌資渠道較窄,間接籌資成本高、難度大。因此,風險基金籌資是這一階段的最佳選擇。風險基金具有二大特點:一是風險資本屬于長期的風險性權益類融資技術,它追求的是最終資本利得,而不是利息或股息收入,這與傳統的籌資方式相區別。二是風險基金的投資者在投入風險資本后,仍與企業家的經營管理活動保持直接聯系。這些特點有利于企業取得長期、穩定、大量的資金,解決資金難題,而且風險投資公司一般都擁有豐富的技術、管理、經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經驗,又有一套成熟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風險投資公司組合有效地分散風險,實施科學管理,從而有效地減少各個階段的風險損失,協助和監督企業健康成長。風險基金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啟動資金,它是企業成長的催化劑。
在高新技術企業中,具備科技創新的智能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擁有具備高科技創新能力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才能保證企業未來的優勢和利潤。但在激烈的人才大戰中,優秀的人才總是處于稀缺狀態,且有著市場爭奪激烈、流動性大的外部環境,這與高新技術企業對科技人才的高度依賴性是一對矛盾。因此,如何留住已有人才、招來外來人才,并為之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激發其創造力和工作熱情,培養企業的競爭優勢,將決定企業能否生存。這就要求企業決策階層以及財務管理、人力資源部門不斷創造新的財務激勵與約束手段,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中心為出發點,圍繞人的價值管理實行分配政策。
有的企業通過年薪、績效薪酬、銷售提獎等方式提高員工的報酬,也通過直接持股、利潤分成制來進行分配。但前者需要以支付大量現金為前提,對于那些成立不久的企業以及還處于成長過程中的中小型企業來說,資金來源渠道單一、數額有限,不可能支付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很高的工資和獎金;而后者會使高級管理人員為了更多地獲取年底利潤分成或使現期所持股票更值錢,往往更注重企業的短期收益,甚至為了獲取企業短期的繁榮而不惜犧牲企業的長遠收益和發展前途。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應采用股票期權這種約束與激勵機制來調動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1.加強各項指標測算,建立風險監控機制。
第一,風險監控的組織機制。建立風險監控的組織機構,它主要由財會人員、企劃人員、企業管理部門人員參加,同時還可聘請企業外部管理咨詢專家。它獨立開展工作,不隸屬于任何中層機構,對企業最高管理層負責,保證風險控制的有效性。
第二,風險信息收集、傳遞機制。風險監控組織機構中應指定專人利用信息網絡搜集風險預測所需資料,這些資料來自企業內部與外部。前者包括財務部門提供財會信息、營銷部門提供的營銷信息以及技術開發和生產部門提供的開發與生產進度信息、人力資源部門提供的人員儲備信息等,后者包括相關外部市場信息、同行業競爭情況信息、國家產業政策和法規變更等信息。
第三,風險預測與分析機制。利用運籌學、統計學的數學模型對企業籌資、投資、銷售等項目進行預測,根據預測的結果利用多變量模型和單變量模型進行風險分析,找出風險的成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四,風險處理機制。在風險因素分析清楚后,應立即制定相關的預防、轉化措施,修正相關數據,實施各種控制方案,將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
2.提取科技開發基金。可仿效美國高新技術企業做法,按照每年銷售額或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開發基金,利用謹慎性原則,盡力降低企業在投資與經營方面的風險。
3.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吸收高素質財務人才并加大繼續教育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首先,財務人員要具備較豐富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不但要掌握財會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能力,而且要掌握經濟學、統計學、現代數學、金融和網絡技術知識;其次,能利用上述知識優勢,實行多學科滲透,合理科學地測算、分析各種指標,具備捕捉、衡量、防范風險的能力。再次,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經濟的產物,其財務管理內容與傳統企業有很大的不同,財務人員應具備開放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摸索出適合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與決策。
黑龍江省社科研究規劃年度項目: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項目編號12E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