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波/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財政局
淺析政府采購監督機制的完善
杜 波/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財政局
在我國公共財政支出管理中,政府采購作為一項最基本的內容,政府采購的實施,可以有效的節約公共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抑制腐敗的發生,所以為了確保政府采購制度的順利實施,則需要建立政府采購監督機制。目前我國政府采購監督機制也初步構建起來,但由于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運行上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文中對我國政府采購監督機制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完善我國政府采購監督機制的對策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政府采購;監督機制;救濟機制;外部監督;公正監督
為了配合政府采購制度的實施,政府采購法的出臺,為政府采購制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礎,但任何制度的實施都離不開監督機制,這是制度得到正步運行的有力保障。目前由于政府采購制度存在著設計上的缺陷,再加之政府采購過程中部分人受利益的驅使,不嚴格按照法律制度來實施采購行為,將政府采購變成了滋生腐敗的場所,使政府采購蒙上了陰影,所以需要根據我國當前的具體國情,來構建完善的政府采購監督機制,從而保障政府采購的良好的運行。
1.政府采購監督主體監督不力。政府采購其資金來源于財政資金,我國憲法賦予了人大有財政監督的權力,但卻沒有否決財政預算和決算后果的權利,而且在對人大監督權消極不作為時也沒有規定相關的法律追究責任,這樣就導致人大在對政府采購時不能有效的落實監督權,而且監督權行使的主動性不高,存在監督權缺位的現象。而監察部分只負責對行政機關人員、行政人員和公務員進行監察,再加被害人財政部門、質檢部門和技術部門在內部分工上存在著不明確性,部分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監督過程中存在著消極不作為的行為,從而影響了監督的效果。另外我國政府采購法缺乏宣傳的力度,使廣大媒體和民眾都其都缺乏必要的了解,這就導致對政府采購缺乏關注度,自然就會導致監督缺失,而且在法律層面也沒有對公益訴訟的程序進行明確的規定,所以社會監督權在落實上存在較大難度,很難有效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政府采購法律制度的程序設計不完善。目前對于我國政府采購缺乏全過程的監督機制,無論是法律法規還是具體管理條例,都只局限于采購的招投標階段、執行情況及人員情況等內容的監督,而對于采購前及采購合同履行情況都沒有進行必要的監督,由于對于政府采購缺乏全過程的監督,存在著監督上的死角,為腐敗的滋生提供了便利。
政府采購救濟機制存在缺陷。為了有效的保障以政府采購過程中以供應商為主的采購當事人的利益,則建立了政府采購救濟機制,這也是供應商行使監督權的重要保證。供應商對于監督程度的主體的處理決定不滿意時,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是提出行政訴訟。但在目前質疑和投訴規定中卻存在著不足之處,無法有效的保護供應商的利益。而且政府采購中心是由各級財政部門進行設置的,作為具體的政府采購采購人,其與財政部門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這必然會導致供應商的利益受到影響。
3.政府采購人員素質不高。作為一名優秀的政府采購人員,不僅需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要熟悉,而且對于國際貿易的政策和規則、采購程序、市場情況都要掌握,同時自身還要具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靈活處理采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但目前我國政府采購人員由于其素質參差不齊,無法保障能夠更好的完成政府采購。再加之沒有明確采購監督人員的責任,對其行為履行過程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沒有具體的規定,這必然會影響監督職能作用的發揮。
1.建立完備的政府采購監督法律體系。盡管現行的政府采購監督法律體系已構建起來,但還不完備。附屬的政府采購監督之規定由于能夠及時地適用于出現的需要監督的政府采購行為,既可補充單行政府采購監督法律不能完全及時地滿足政府采購發展之需要,又可以有效地彌補政府采購法的缺陷和不足,因而不失為完善政府采購監督法律體系的一種合理選擇。所以,筆者建議針對政府采購發展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產生的特點,我國政府采購監督制度的立法應采取結合型模式,除對政府采購法中集中規定的監督制度加以完善以外,還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法規、規章,使政府采購法中對監督機制的規定更加細化,增強可操作性。同時,還應強化網絡政府采購監督機制的規定,以積極適應網絡技術帶來的新問題。
2.完善政府采購救濟機制。
(1)建立暢通的以供應商為主體的質疑監督程序。在政府采購法律中增加確保供應商商業機會的規定,也就是供應商補償機制,切實維護供應商的利益。
(2)建立聽證制度。由于爭議事關重大,因而監督主體作出裁決之前應該充分聽取有關當事人意見,聽證制度就是依法由有關當事人進行陳述辯論,以保證監督主體了解當事人的觀點、看法或目的、意圖的制度。
3.強化外部監督。人大及人大常委會要求本級政府采購部門定期報告工作,落實其監督的核心地位。各級財政部門要定期將有關的政府采購法規文件、采購資金預算、采購計劃、采購信息、采購結果及舉報電話定期在指定的媒體上公布,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進一步推行國庫收付制度,增加試點部門,規范政府收支行為。試編政府采購預算,改變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滯后的局面。監察機關及審計機關要提前介入政府采購項目的監督,與政府采購的使用部門、管理部門、執行機構和仲裁部門協作,實施全面的監督,努力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
4.充分發揮公證監督的作用。對政府采購招投標全過程進行監督,對政府采購合同進行公證,監督供應商和采購人的驗收工作,將驗收單存公證處備案,以實現政府采購的全面履行,最大限度地發揮公證的職能作用。
5.規范政府采購從業人員的行為。制定從業人員的選拔、管理和培訓方面的法規,制定采購人員的從業標準和行為準則,實行定期考核制,既要考察其專業水平,又要考察其道德狀況,實行持證上崗,使其感到壓力并激發動力,從而按規范行使權力。應對采購人員建立廉政檔案并實行定期輪崗制;采購中心要有一套明確的崗位設置和操作流程并對外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另外,應通過立法對其消極不作為實行嚴格的法律制裁措施,以督促其認真地履行自已的職責。
政府采購作為“陽光采購”,需要在采購過程中加強監督機制的建立,確保采購行為的規范化,對采購行為進行有效的制約,避免政府采購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實現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
[1]李潤生.我國政府采購制度規范與完善的對策探析.知識窗(教師版). 2013-07-31.
[2]徐志平.略談基層政府采購監管中的幾個問題.江海縱橫.2012-02-15.
[3]李萍.我國地方政府采購中存在的問題與防治對策研究.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1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