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朝暉/遼寧省錦州水文局
關于規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
賈朝暉/遼寧省錦州水文局
事業單位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固定資產的管理更是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重點。縱觀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不足。不僅制約了事業單位的長足發展,也對國民經濟的增長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本文主要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提高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規范性與科學性,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問題;措施
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構成上來看,主要來源于國家撥給。其中包括,國家采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接收社會捐贈獲得的資產以及其他一些具有法律效益或者是法律規定從屬于國家的資產。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所有者為國家,監管部門是政府,事業單位具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在具體的資產管理工作中,資產的管理方法要統一,其中,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采用實物費用定額制度的方式是較為常見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固定資產管理效率的提高。除了實現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的有機結合,還要充分考慮到價值管理的內容。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也是系統性較強的工作,需要相關的管理人員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找到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按照現行有關制度規定,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特點包括:(1)單位價值雖然不足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資產,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核算;(2)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和減值準備;(3)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按照取得或購建時的實際成本記賬;(4)事業單位在取得固定資產時增加固定基金,并視資金來源的不同列作當期支出或者減少專用基金中的修購基金,在處置固定資產時,相應減少固定基金;(5)基本建設項目會計核算游離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之外;(6)事業單位清理報廢、毀損固定資產殘值的變價收入和清理費用列入專用基金中的修購基金。
1.對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事業單位從其本質上來說屬于一種公益性的單位,資產的利用和管理都是依照國家的相關規定來進行。同時資產的撥給和購置都由國家統一進行,事業單位中的工作人員只是按照工作的規定進行具體的資產配置和管理,并不涉及到自身的利益關系。久而久之,這種管理方法就會降低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對于固定資產的重要性以及價值等的認識程度不夠。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可能出現資產的浪費以及限制的現象。有的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上沒有制定管理制度,有些單位即使制定了制度但是沒有具體的貫徹落實。可見,工作人員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認識程度還受到一定的約束,局限在表面。另外,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沒有表現出計提折舊,更沒有反應出固定資產的凈值,所以,固定資產的耗損程度很難得到體現。如果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一直按照這一模式進行,就會拉長固定資產和真正價值之間的距離,出現資產虛增的現象。長此以往,固定資產核算的準確性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2.管理基礎薄弱,固定資產的賬目不明晰。
賬目不實或者是管理基礎薄弱的現象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偶有所見,一方面是由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無論在數量還是種類上都呈現出一定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獲得的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除了預算經費的購置資產之外,還有無償的捐贈和調撥,所以,對于資產管理部門提出的要求就相對較為嚴格。如果資產數量的上報工作不完善,會直接出現賬外物資的問題。另一方面,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人員會出現身兼數職的情況,有些工作人員竟然無證上崗,專業知識匱乏,對賬目管理工作的認識程度不夠等都是常見的問題。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是保證管理工作正常運行的重中之重,賬目核對工作也沒有定期進行,賬務和實物的相符程度較低,導致賬務不真實,影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3.監督機制不健全。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沒有統一的管理機制,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不夠,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另外,在資產的購置中可能會由于制度不明確而過多地加入人為的因素在其中,資產重購問題嚴重。直接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部門應該是財務部門,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卻出現了多個部門分管的現象。而且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使得賬目的明細程度不夠,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而且,考核機制以及獎勵機制落實的不到位,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明顯降低。
1.樹立現代資產管理理念,提高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者的態度,如果領導者對于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較高,操作人員也就會提高重視。反之則不然。可見,要想提高資產管理的效率,領導者和決策者要起到帶頭的作用,改進管理方法,加強宣傳的力度,明確員工的責任意識,進而促進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為了提高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率,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將先進的管理理念貫徹落實。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加強工作人員對資產管理的認識。
2.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資產管理體系。
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管理的基礎和保障就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度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其中包括對資產的檢查和監督,同時保證對事業單位內部的監控管理。應當按照國家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在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落實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制,將相關人員的職責細化,實現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政府審計機關、財政機關要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工作,把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
3.細化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制度的落實。
固定資產管理責任的分擔,要從這幾部分開展:第一,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管理的所有的權限要由特殊的管理部門授予,并且還要由專門的事業單位領導垂直監督,這樣就保障了管理部門和機構的相對獨立性,那么在職責方面要負責固定資產登記賬簿,準確掌握固定資產的實時狀態,管理監督部門就要定期或者定時對資產進行盤點對賬,可以加入財務人員或者管理層人員,這樣能夠保證真實性和可靠性;其次,財務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按照新制度的規定處理日常固定資產業務,建立固定資產的總賬與明細賬。
4.提高管理者及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制度最終的執行必須落實到相關責任人的身上,尤其是具體固定資產的負責人,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是核心人員。另一方面即使激勵約束機制十分健全,如果執行者不守誠信,依然難以預防其錯誤行為。那么可以說誠信是制度有效運轉的基礎或平臺,也是制度建設中所要實現的目標。所以只能通過制度激勵和誠實守信,懲罰不良行為,努力提高領導者的誠實守信道德水準,才可以造就誠信的制度環境,這也要求提高管理者及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成為當務之急。從而實現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總而言之,固定資產是影響事業單位資產的重要因素,在資產價值中占有較大的份額,是事業單位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勞動資料。它使用時間較長,單位價值較高,是事業單位重要的經濟資源,隨著事業單位不斷壯大,單位間競爭的日益激烈及科技信息的公開,使原先以投資生產拉動的事業單位不太重視的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導致利潤低下變得明顯了,發現它對事業單位的生存與發展有至關重要的關系,有些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好,其閑置少,利用率高,由此產生價值高,有些則管理不好,長期閑置,有物無賬,有賬無物。因此,要充分關注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對完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1]王靜,王環.加強事業單位財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工會財會,2007(2).
[2]李付霞.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新財經,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