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欣/黑龍江省藥材公司
新舊會計制度下會計核算差異的探討
劉永欣/黑龍江省藥材公司
本文將就新會計制度發布后的一些變化,著重就當今企業在新舊會計制度下會計核算差異進行探討。
會計;制度;核算;差異
引言:新的“企業會計制度”的發布,意味著企業會計系統增加了更多新的內容,和一些原具體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了相應調整。下面我們就開始了解基本的會計原則,就新老系統之間的差異。
(一)歷史沿革
隨著我國不斷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改革也從“二則二制”和分經濟成分,分行業會計制度,到各種具體準則的出臺,《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推出和《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最終將形成下列會計法規體系:
《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三個制度
1993年統一了國營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的所得稅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對涉外企業:80年人大公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企業所得稅法》,8l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說法》,91年合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是2001年開始實行的。
(二)新企業會計制度的原則
企業會計制度是企業的一項重大制度,一方面是受國家法令和制度的約束,另一方面要適應專業的條件。基層單位的會計制度要根據統一《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并適應企業的內部條件。制訂會計制度一般要遵守以下幾條原則:
1.要符合黨和國家的財經政策、法令和制度。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則。
2.要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
3.要適應本行業和本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在保證執行國家有關制度的前提下,制訂適合于本企業的具體制度和實施辦法,以促進改善經營管理。
4.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發揮會計的監督作用。
(一)在相關性問題上的不同之處
相關性原則要求會計信息能夠滿足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包括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滿足相關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有關管理機構等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相關性原則所說的相關,是指與決策相關,有助于決策,如果會計信息提供以后,對經濟決策并沒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關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使用者是多方面的,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職工、其它利益主體乃至社會公眾,而且,各會計信息使用者之間是相互平等的。從而會計信息不僅僅滿足國家的需要,而是要提供多方利益相關者決策相關的信息。
(二)有關歷史成本確認的認知差異
這可以有兩種解釋:即對財產物資、債權債務的計價,以各該項目取得或交易發生時的實際交易價格為依據。這里所說的交易,應當是公平交易,即發生在兩個相互獨立交易方之間的自愿交換行為。其次是指在各項目按實際成本人賬后,除非該項目被結轉或沖銷,否則,不得隨意調整其賬面價值。各項目的實際成本一經入賬,再也不發生變動。
新制度對歷史成本原則的修正事實上是客觀性原則的要求,因為如果一項資產已經發生了減值,那么發生減值的那-部分已經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了,顯然已經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了,不計提減值準備的話,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同時,這也是謹慎性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的要求。
變化的影響:對發生了減值的各項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雖使企業的資產和利潤減少,但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時,能充分估計可能發生的損失,從而防止了高估資產和夸大所有者權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減少了突發性損失對企業當期損益的影響,利于企業穩定持續經營,也提高了經營者的風險意識。
(三)有關謹慎性原則的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八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而新制度中規定:“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汁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準備。”謹慎性原則在新制度中得到了較為全面、深入的運用。
變動影響:謹慎性原則是在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不多計資產或收益,不少計負債或費用。實施謹慎性原則,對存在的風險加以合理估計,就能在風險實際發生之前化解風險,并對防范風險起到預警作用,有利于企業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但是,企業在運用謹慎性原則時,不能濫用,不能以謹慎性原則為由任意計提各種準備,即秘密準備企業經營存在風險。
(四)重要性原則的明確界定
如果對企業的一切經濟業務,不分性質、不分金額大小,都按照相同的方式進行核算、按照相同的格式進行披露,這顯然不符合相關性和明晰性原則的要求,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從而不利于作出正確的決策。
在很多具體實務中都要運用重要性原則,例如,新制度第七十七條關于因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的處理中規定,企業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專門用于購建固定資產;的,如果發行費用(減去發行期間凍結資金產生的利息收人)較小,直接計入當期財務費用,而不計人所購建的固定資產成本。第九十八條規定:“企業的收入,應當按照重要性原則,在利潤表中反映。”
重要性原則要求每個企業確定自己的重要事項。其中重要事項的判斷,對不同會計主體和不同會計事項來說是相對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會計核算中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在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礎上,對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作出決策的重要事項,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力求準確,并在財務報告中作重點說明。
重要性的界定取決于企業本身的規模,也隨著時間、地點、業務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可以從數量和性質兩方面來劃分,數量大、性質重要的都可以單獨列示。1.從性質來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產生影響時,就屬于重要事項。一般地說,凡是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交易或事項就是重要的。2.從數量方面來考慮,當某一事項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有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就屬于重要事項。
總而言之,新會計制度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應運而生的,它的誕生適應了我國經濟發展對于企業的要求。我們必須在日后的工作中的結合實際工作于兩者的具體差異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從而更好的為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