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學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勞動工資處
大興安嶺地區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付學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勞動工資處
2003年4月黑龍江省啟動“金保工程”建設,我區于2004年3月啟動和實施了“金保工程”,經過近十年的運行,我區“金保工程”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有一些問題有待研究解決。
(一)基本情況
2004年3月,按省廳統一要求,我區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全區勞動保障系統信息化建設現狀情況,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參險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結合我區人口數量少、面積大、線路長的實際,在省廳信息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哈工大專家和大興安嶺行署信息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大興安嶺地區“金保工程”實施方案,2004 年12月大興安嶺地區編委批準了我區勞動保障局成立勞動保障信息中心,編制5人,負責全區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工作。
(二)網絡平臺建設情況
按著全省“金保工程”省、地、縣三級節點建設的原則,2005年8月我區與大興安嶺地區通信分公司合作,建立了地區勞動保障信息中心為第二節點、縣區勞動保障信息中心為第三節點的信息網絡,2005 年12月開通了鄉鎮、街道、社區網絡。2006 年5月行署投入資金64.3萬元資金,用于我區“金保工程”地區、縣區局勞動保障信息中心機房擴建、改造和綜合布線項目建設,完成了全區3縣、4區和5個林業局涉及“金保工程”的各業務經辦部門綜合布線工作。使全區各級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經辦機構局域網、地級城域網和所屬縣區局及鄉鎮、街道、社區廣域網覆蓋率達到100%。
(三)信息設備投入情況
針對我區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域經濟困難,縣區局解決“金保工程”建設資金難的實際,2006年5月行署投入289.7萬元資金,用于全區“金保工程”設備投入,包括:地本級中心機房的服務器、磁盤陣列、防病毒、UPS和主干網絡交換設備;縣區局信息中心機房主要網絡交換設備;地區、縣區局、鄉鎮街道、社區在“金保工程”網絡上用于辦理勞動保障業務工作使用的PC機和打印機。至此大興安嶺地區“金保工程”硬件投入、搭建初步完成。
(四)金保工程建設取得的成效
從啟動“金保工程”建設以來,隨著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的逐步上線運行,惠及參險職工25.4萬人,惠及企業離退休人員9.4萬人,惠及下崗失業人員7.87萬人。截至目前,勞動力職業介紹、公務員管理、勞動仲裁和勞動監察等業務已全部上線運行,開通了12333服務熱線,企業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系統的使用,使“金保工程”信息系統為職工群眾服務的范圍逐步擴大,服務人群逐步增加,服務效果逐步顯現。
(一)“金保工程”系統的數據統計分析能力相對較弱,無法對地區宏觀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社保制度、基金監管、宏觀分析決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金保工程”系統經過近十年建設,收集了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等多方面基礎數據,但對于目前有關提高退休年齡、提高養老保險統籌層次、未來資金缺口等前瞻性問題,由于缺乏準確及時的信息統計上報及必要的量化分析,很難為領導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二)“金保工程”系統設備投入不足、投入設備老化、投入設備維護問題
2006年我區投入“金保工程”系統建設設備時,只有養老保險和就業系統上線運行,隨著“金保工程”系統的建設的深入,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勞動力職業介紹、公務員管理、勞動仲裁和勞動監察等管理系統的上線運行,原投入設備已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地區及縣區局沒能投入維護費用,網絡設備、系統使用的計算機設備維護出現問題,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
(三)勞動保障信息化專業人員短缺的問題
地區人社局成立了信息中心,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漠河縣、塔河縣、加格達奇區、呼中區和加格達奇林業局配備了正式職工負責信息中心工作,其他縣區局信息中心均為其他部門人員或公益性崗位人員代管,有的只配備一人,信息技術人員嚴重不足。
(一)多方籌措資金增加信息系統的投入
“金保工程”信息系統建設,關系職工群眾、下崗失業人員、離退休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人員的切身利益,這是民生工程,做好此項工作,有利于大興安嶺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一是要積極爭取國家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服務項目;二是借助“社會保障卡”加載銀行金融功能的時機,購置與“社會保障卡”相關的“金保工程”網絡設備;三是爭取地區、縣區政府、林業局的支持,加大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資金的投入。通過多方籌措資金,解決我區“金保工程”信息系統建設資金不足問題。
(二)解決勞動保障信息化專業人員短缺的問題
建議縣區政府、林業局加大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力度,
按省廳、地區工作統一要求,建立勞動保障信息中心,配備政治素質好、懂信息技術、懂業務政策的專業技術人員。要穩定信息系統工作人員,開展對信息中心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保障培訓經費。對公益性崗位從事信息化工作人員,要逐步替換到其它崗位,以解決公益性崗位人員工資低,流動性大,人員接續、人員培訓困難的問題。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切實解決勞動保障信息化存在問題,使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適應工作不斷發展的需要。
(三)充分實現“金保工程”信息系統的功能
隨著省“金保工程”信息系統建設的不斷加大,“金保工程”信息系統服務功能、服務范圍、服務效果、服務層次、服務能力越發顯現,為更好的服務社會。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省廳在大慶市建設的黑龍江省社會保障第二數據中心信息云平臺系統,及時準確量化分析近年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多方面基礎數據,為基金監管和領導宏觀分析決策提供技術支持。二是鞏固全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系統上線參險職工全部能夠使用“社會保障卡”在定點醫療機構刷卡買藥、看病的成果。鞏固醫療保險在哈爾濱醫大一、二、三、四院、省醫院和二一一醫院異地結算試點成果。擴大異地定點城市和定點醫院范圍,為異地居住的離退休人員提供醫療服務。三是推進“社會保障卡”的使用,與發卡金融機構密切配合,上傳、比對數據,推進發卡進程。逐步將養老保險費、職工工資通過“社會保障卡”發放,發揮“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的功能。四是使用加載金融功能“社會保障卡”銀行資金投入,為地區、縣區局、鄉鎮、街道、社區配備生存認證設備,解決地區內企業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問題。同時,針對大興安嶺地區在省外居住人員相對較多的實際,為異地居住企業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提供服務。五是通過“金保工程”信息系統監督軟件,開展社會保險費網絡監督工作,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