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農墾總局哈爾濱管理局
淺議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的完善
崔紅/農墾總局哈爾濱管理局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市場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背景下,從完善管理制度、服務科學發展的視角去探究當前我國企業名稱登記制度的完善,具有深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完善
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和各地在招商引資的競爭加劇,以方便企業市場準入為主要內容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掀起高潮。企業等級,作為企業市場準入的標志,也一再被推上風頭浪尖,人們在企業登記管理法律制度難以有重大改變的情況下,紛紛將目光投向企業登記方式創新,有的在企業登記與前置許可以后后續辦事的關系上動腦筋,也有的在企業登記的操作流程、技術手段、工作制度和服務內容等方面想辦法,一時間風生水起、蔚為壯觀。在我們用澎湃的熱情擁抱公平、效率、發展、為民等等這些概念之前,冷靜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或許有所益處。
即使找準了問題、明確了方向,企業登記方式創新依然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其中,可能涉及企業、社會、企業登記機關和其他許可部門等各方達到利益,也可能牽入企業登記管理制度。對此,籠統地規范統一、便捷高效、科學發展、執政為民等等要求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創新過程中,具體把握以下幾條原則:其一,依法行政與積極行政有機統一。企業登記應依法進行,這是前提、是基礎。同時,企業登記還必須樹立積極行政的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在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和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人提出,對于內資企業,亦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研究制定鼓勵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等產業指導目錄,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適用不同的登記級別管轄和登記審查標準,以充分發揮企業登記參與國家宏觀調控的功能。這一想法雖然目前操作起來還比較困難,但其方向肯定是正確的。我們在依法登記、公平準入的前提下,還要體現區別對待;對于成熟的,有利于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行業,在其企業的市場準入上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相反,對于高風險、高耗能、高污染和其他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領域的行業,在其企業的市場準入上要嚴格把關、嚴密監控。其二,規范服務于優質服務有機統一。所謂規范服務,就是要明確準入條件、公開辦事流程,給企業登記的直接服務對象--企業以穩定、合理的預期。所謂優質服務,就是要在此基礎上,著力構建完整的、全面的企業登記服務體系;就是要在“誰享用服務、誰支付對價”,也即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使服務不斷向縱深發展。其三,順應企業登記管理制度自身的內在規律和發展方向。企業登記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社會學科和各國普遍具有的政府職能,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和發展方向。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實情,我們認為,功能社會化、機構集約化,手段信息化和服務商品化,以及登記代理制,應是我國企業登記管理制度的應有屬性和發展方向。隨事而制,因事而為,會進一步增強和完善企業登記管理職能;反之,則有可能削弱和離散企業登記管理職能。其四,兼顧各方利益,力爭實現多贏。企業登記方式創新,一方面,要讓盡可能多的企業在市場準入過程中確確實實感到方便,實實在在得到實惠,而不是企業登記機關為創新而創新,名歸而實不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范社會風險和保護公眾利益,不能置身不顧而聽任“三虛”企業泛濫成災。這就要求:一方面,要不斷強化和優化企業登記管理職能;另一方面,也要為其他許可不依法履行職責提供便利、創造條件。當今社會,強調兼顧,看重協調,任何一項單贏的舉措都難以持久。其五,兼顧企業登記機關的眼前地位和長遠發展。在各地謀求快速發展,竭力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大背景之下,企業登記機關推出任何降低門檻、簡化手續、縮短時間和減免費用的創新舉措,當地政府一般都是交口稱贊的,企業也是拍手歡迎的。但是,當我們在一片贊譽聲中,不斷在“快”字上下功夫,在“簡”字上做文章的時候,久而久之,也就給人以這樣的印象:仿佛企業登記本來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我們知道,私人之間房屋買賣,都需要當事人親自到房產登記部門核對身份、確認簽字,以此辦理產權過戶手續。而在不少地方,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轉讓股權,卻無需當事人親臨登記機關核對身份、確認簽字。盡管兩種登記都設計當事人重大民事利益,但是,企業登記的重要性似乎不如房產登記。長此以往,對于企業登記管理制度的長遠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我國企業登記管理制度不同于其他國家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其同時承載著確認企業法人資格和經營資格的雙重功能,它不僅是企業市場準入的標志,而且在客觀上還起著為前置許可部門守門把關的作用。對此曾不斷有人提出,要像世界上其他市場經濟國家那樣徹底理順證照關系,實行企業法人登記與營業登記相互分離,先照后證。但從目前我國的法制化程度、社會信用環境、后續管理手段和違法制裁措施等方面來看,這一理想狀態恐怕暫時還難以實現。為此,我們研究企業登記方式創新,便不能不考慮如何處理企業登記與前置許可的關系,而各地企業市場準入為主要內容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也大多圍繞此進行,迄今大致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關聯審批。即凡企業登記涉及前置許可的,由企業登記機關受理申請,并通過網絡或者其他方式將許可項目傳遞給相關許可部門,后者在規定期限內將許可審批意見傳遞給企業登記機關,企業登記機關據此核發有一定期限的營業執照,待企業憑營業執照到相關許可部門辦理正式許可證以后,再依企業申請換發長期營業執照。二是告知承諾。即申請人在查名以后,通過企業登記機關傳遞,分別向各相關許可部門承諾其會在規定時間內滿足許可部門告知的許可要求,許可部門即核發許可證,企業登記機關據此核發營業執照。
在實踐中,告知承諾常與并聯審批結合運用。即凡企業登記涉及前置許可的,企業登記機關審理申請,并代相關許可部門發放告知書,申請人承諾以后,企業登記機關即將許可項目連同企業承諾書一起通過網絡或者其他方式傳送給相關許可部門。后者即核發許可證,并將許可證復印件傳遞給企業登記機關,企業登記機關據此核發有一定期限的營業執照,待企業憑營業執照到相關許可部門領取許可證以后,再依企業申請換發長期營業執照。
[1]顧愛平.行政許可制度改革研究[D]. 2009屆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58.
[2]賈紅萬.我國現行企業登記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