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企業扎堆境外上市為哪般?
2013年底至今,雖然國內IPO逐步開閘,但仍阻止不了國內企業去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腳步,其中包括中關村耳熟能詳的去哪兒網、五八同城、神州數字、新浪微博、京東商城、聚美優品等均已成功登境外資本市場。
企業熱衷境外上市,讓A股市場“很難堪”。那么,企業為何熱衷境外上市?我國資本市場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以留住優質企業?
政府鼓勵企業海外上市中概股境外表現良好
從政策導向來看,我國相關部門是支持企業到境外上市的。
5月中旬,在“2014上市公司企業治理論壇”上,中國證監會國際部副主任盧嘉紅表示,中國證監會一直是支持企業到境外上市。境外上市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對企業而言,不僅拓寬了融資渠道,還有利于借鑒和引進現代企業技術,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有利于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合資源提升國際競爭力。早在2002年,在境外上市方面,我國作了一個比較大的改革,即降低了上市公司的門檻,簡化了報送材料。
近日,中關村管委會也表示,為幫助企業深入了解海外資本市場運行的相關資訊,引導中關村企業進行多渠道融資,定于2014年6月4日在中關村管委會舉辦中關村企業海外上市培訓班,并提供一對一咨詢,力邀區內企業參加。
中概股赴美上市遭遇信任危機后,今年以來,又迎來了一個小高潮。除了上述已上市的公司外,阿里巴巴、觸控科技、愛奇藝、迅雷等也在積極為上市做籌備。
過去的五月,是A股市場低迷的五月,全月僅漲微0.63%、兩次失守2000點--A股這份成績單顯然無法令人滿意。與國內A股市場持續的熊市相比,在中概股深陷信任危機的質疑下,國內企業境外上市的一些企業表現令人欣喜。如騰訊控股2012年和2013年的年度漲幅分別為59% 和98%;百度2013年的漲幅為77%。京東連續數年虧損,在國內上市無望,而在美募資上市后表現良好,市值折合人民幣約1700億元。據統計,與在美上市的百度、奇虎360和在港上市的騰訊控股相加,4家互聯網公司海外總市值達1.42萬億。
這些公司如果能在A股上市,對大盤指數將形成一定的正向拉動作用。缺少高成長價值的企業,則加劇了A股市場炒新、炒小、炒差等亂象。
雖然政府鼓勵企業海外上市,但從收益流向方面卻令人擔憂。業界人士認為,一些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選擇在海外上市,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收益被分走,實在可惜。
企業認為境外上市有更好的發展機遇
除了政府鼓勵企業海外上市外,企業選擇海外上市,也在于其自身的選擇。一些企業積極赴美上市,一方面是出于對資金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其投資機構的退出需要。
企業上市除了達到融資目的外,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畢竟融資是為了解決不斷出現的項目需求。而就長遠而言,上市后的發展平臺對企業更為重要。
與海外資本市場相比,我國A股市場近年來飽受詬病。業界人士認為,阿里巴巴等企業之前考慮在香港或美國上市,重要原因是這兩個市場有更完善和成熟的機制,能體現其真正價值。且現行內地IPO標準將互聯網及許多新興企業排除在外。
中改聯創投資基金的投資顧問牛常彭在接受《財會信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國家的股市在初期階段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在市場的初期階段,不管是散戶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還不太成熟。股民和機構經過市場的淘汰后留下的相對成熟一些,那時自然會明白價值投資的意義所在,也就自然會選擇那些好的上市公司。事實上最近兩年A股漲的最好的股票多數都是互聯網企業,說明這些新興企業大家已經認可了。只是部分人還沒有這種認識或者說不想承認這些新興企業能
夠領導未來。
有業內人士預期,今明兩年,將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從資本市場角度而言,這對恢復投資者信心將起到很大幫助,中概股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從企業發展角度來看,以創新為基因,以技術為手段,以資本市場為依托,能夠助力企業開拓更加完整的生產鏈,加速自身乃至整個產業的升級。
我國企業在境外上市有機遇也有挑戰和風險,上市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企業在面對機遇的同時也應該具備駕馭風險的能力。美國市場的規范程度可以說是等級較高的,其上市條件的寬松是為了給更多企業提供機會和平臺,而最終達到通過市場優勝劣汰的目的。一旦赴美成為上市公司,企業會被納入嚴格的監管體系之中,而這種監管來自于多方面的市場合力,因為企業的信息是公開的,一旦發布虛假消息,其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在此背景下,如果上市企業不能及時進行公司結構治理,或將為今后的運營埋下發展隱患。因此,企業赴美上市不應僅僅看到寬松的準入機制,更應有應對風險的不同備案。
積極推行注冊制改革并實行高效嚴格的退市制度
我國上市實行的是核準制,而美國上市是注冊制,兩者的區別在于,國內是須經證監會批準才能上市,美國則是在規定時間內不被拒絕即可上市。在美國的注冊制下,只要求企業業績增長而對盈利沒有太多的要求,除此之外,企業IPO的時間也相對較短。有人認為,核準制下,上市程序的繁瑣和高門檻是那些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高科技企業選擇赴美上市的重要原因。
不過,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在積極的推行IPO的注冊制改革。今年5月,國務院下發的新“國九條”中,把股票發行注冊制和上市公司主動退市制度作為重要內容,足見這兩項制度對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總體框架的意義。在注冊制下,如果沒有嚴格的退市制度保駕護航,股票注冊制的實施會引發股市恐慌,是不利于股市的穩定發展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我國A股市場上,上市公司三年不盈利就會被要求退市,而在境外,一家企業被要求退市的原因通常是沒有人買該公司股票,導致公司股票出現流動性問題。
事實上,因為我國A股市場沒有嚴格高效的退市制度,這就導致了一個“炒股”怪象,即:公眾樂于炒垃圾股,大量好公司反而被冷落無人問津。瀕臨退市的公司通過各種手段最終可以逃避退市的處罰,僵而不死,死而不退,熱炒ST劣幣驅逐良幣等等不正常的現象,打亂了一些投資者的投資邏輯。
此次新“國九條”明確規定,對欺詐發行的上市公司要實行強制退市。此次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的重大利好。在推出之前,相應的股票退市制度理應提前出爐,一進一出兩個閥門都帶給投資者信心,市場信心自然會逐漸恢復。
在推行退市制度時,應減少政府的干預,讓市場自主決定,避免政策上的傾斜。
業界人士認為,注冊制和嚴格高效退市制度的建立,對規范我國A股市場競爭秩序作用重大。但要實現我國A股市場的良性循環,留住優質企業則是一個長期的綜合性問題。
從政策的制定到中間的事實過程以及上市公司管理制度自我完善,這中間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竟可能的做到公開、公正,每個環節都要有具體的負責人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做到可追朔。形成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好的公司自然就會留下來。
我國A股市場IPO舉步維艱,自今年2月IPO暫時“停擺”后,終于要在6月重新上弦,但IPO大幅減速已成定局,大部分IPO排隊企業不堪承受漫長的“IPO”考驗,終止了IPO程序。與國內IPO緩慢前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一些優質企業積極赴境外資本市場上市,并且取得良好發展,這無疑是我國資本市場的缺憾!優質企業在境外上市,帶走了高額的收益,也帶走了我國投資者的利好和幸運,使得我國投資者不能分享優質企業分經營成果,也失去了資本市場上的投資機會。
對此,相關部門應盡快完成我國資本市場上的改革,留住國內優質企業,讓我國的優質企業能夠在本土實現“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應把一個干凈、陽光透明、真實完整高效,沒有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價格操縱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市場奉獻給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