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影/錦州星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關于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差異及協調的思考
王麗影/錦州星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體制的不斷變革,稅務會計制度與財務會計制度也發生了改變,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變得越來越明顯,其中存在了一定的缺陷和問題,使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無法實現統一協調發展的目標,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本文針對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及協調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做出詳細分析,并提出自身的看法與解決對策。
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差異;協調;思考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多產生的負面效應,不利于我國會計行業的穩定發展。因此,有關部門要針對這一差異問題做出調整,減少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從而促進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協調發展,實現稅收公平的目的。因此,本文就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發展現狀進行思考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
1.目標不同。財務會計的目的是向管理部門、股東、貸款人和其他有關方面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而稅法的目的是保證公平征稅。對于這點很明顯的例子就是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而稅法采用收付實現制。由于稅務部門的目標與財務會計和報告團體的目標相差甚遠,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彼此不完全相同也就不足為奇了。
2.原則差異。一是歷史成本原則的差異,稅法對歷史成本原則最為肯定,甚至當會計界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求權責備,而新會計準則在某些方面放棄歷史成本原則而采用公允價值時,稅法仍然堅決恪守這一原則,而稅法之所以如此堅持歷史成本原則的原因在于稅款的征納是法律行為,其合法性必須有可靠的證據做支持。與公允價值相比,歷史成本原則確實在某些情況下不能真實地反映資產等要素的價值,但是它的可靠性強,在涉稅訴訟中能夠提供有力的證據。而財務會計則不然,會計準則要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和真實,這就必然帶來大量的納稅調整事項。
二是在權責發生制原則上,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而稅法權責發生制以收付實現制的結合或者是修正的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而稅法之所以有條件地接受權責發生制,是將稅收保收入均衡、便利征管、乃至反避稅置于其上的。
三是對于“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和“謹慎性原則”,財務會計比較側重收入的實質性實現。近年來從會計制度改革的進程可以看出會計處理越來越注重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并且會計制度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而稅法在收入確認上會盡量減少不確定性、選擇性和主觀判斷的運用,因為稅法對任何涉稅事項的確認、計量都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必須有據可依,不能估計,因此稅法一般是不承認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同時國家稅收不會去承擔納稅人的經營風險。如果稅法上認可謹慎性原則,必將減少或滯后企業應繳稅款,這無異于讓稅務部門替企業承擔風險。
我國稅務會計涵蓋流轉稅會計和所得稅會計。第一,我國稅制以流轉稅為主體稅種,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對各類收入的確認和計量標準不同,由此導致我國流轉稅計稅收入的納稅調整事項比較多,而其他國家基本不涉及或者很少涉及流轉稅方面的差異。第二,我國所得稅會計處理獨具特色。一般來說,即使是“法德合一模式”也存在所得稅納稅調整事項,但是,我國所得稅所涉及的納稅調整事項不同于其他國家。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分為時間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雖然各國具體規定不盡一致,但綜合來看是永久性差異涉及的項目少、時間性差異涉及的項目多并集中表現在納稅時間推遲,所得稅稅基大都小于會計利潤。
由于我國會計中的永久性差異太多,導致企業稅負壓力的增加,并且,稅收會計核算處理并沒有遵循財務會計核算配比的原則,從而使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存在差異。此外,由于時間性差異的約束,導致有些會計項目在企業存續期內無法進行轉回,這是因為稅法允許的規定時間都比較長,遠遠超過了一個企業正常的存續期,而國際上通常將這種稅務會計工作稱作“稅收籌劃”,這種工作制度自身所存在的差異就為稅收籌劃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平臺。因此,這也是其他發達國家重視稅收會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為企業減少成本支出的有效手段。
如何才能減少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使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能夠協調發展,其有效的解決途徑就是稅務會計要向財務會計而靠攏,稅務會計核算標準盡可能與財務會計核算標準一致,由于稅務會計是會計學組成中的一部分,既要遵守規定的稅收規章制度以外,還要遵循會計核算的標準原則,從而做到與財務會計核算標準的一致。因此,這樣不僅能夠快速減少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還能夠體現稅收公平的發展原則。
1.財務會計處理應當遵循會計核算權責發生制和配比的原則。對應征稅收和其他成本費用都要按照會計核算權責發生制進行記賬,這樣不但減少可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還能夠體現會計核算權責發生值和配比的原則,從而實現公平稅收的發展策略。
2.稅務會計也要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如按照現行稅收制度規定,“視同銷售”行為是沒有現金流入的銷售業務,對此征稅無疑增加了企業負擔。實際上類似此種沒有現金流入的事項還有很多,如評估增值納稅、對外捐贈納稅等。稅收制度減少類似規定,不但可以減少兩制度的差異,還體現了稅收合理征收原則。
3.稅務會計要遵循會計核算的原則。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只重視稅收收入,常常忽略了稅收征收中所投入的成本,從而造成我國稅收征收成本過度的浪費。因此,在企業稅收會計處理過程中,需要真正遵循會計核算的重要原則,針對企業納稅的相關流程,進行認真仔細的核算,確保核
算結果的準確性,對于企業納稅工作中無關緊要的納稅資料,可以簡化處理或是直接省略,從而提高稅務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4.定稅務會計準則。稅務會計自身就是會計學中的一個分支,當稅務會計還沒有具備完全獨立的條件下,要將納稅調整事項歸納到會計核算范圍中,并確認納稅調整在會計體系中所占據的地位,對一切相關的納稅調整的會計處理環節做出分類,從而減少財務會計制度與稅務制度之間的差異,因此,本文總結出以下幾種措施:
首先,對于流轉稅類應征稅收的稅務會計處理,盡量做到與財務會計處理保持一致。并將沒有現金流通的納稅差異項目做出取消處理,當銷售退后或產生壞賬時,要進行稅務會計核算處理,如果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情況,就要在企業所得稅之前進行扣除,并將已經繳納的流轉稅類的稅收和管理附加費給予退還。
其次,要盡量避免所得稅會計核算處理不一致的事項。經濟是決定稅收的根本條件,只有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稅收才會長期穩定的發展。因此,就我國目前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