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趙忠秀
當前,以多邊為基礎的投資貿易談判停滯不前,經歷了12年的多哈回合談判本來在去年巴厘島有了一絲曙光,但今年又困難重重。然而,全球經濟化進程并未因此而中斷,各種各樣的區域性談判進展明顯,但這些區域性談判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框架。在此背景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提出中美之間啟動BITT談判是非常智慧的、務實的和建設性的,不僅符合中美兩國的關切,同時也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
對美國而言,美國很早就已經啟動了多個版本的雙邊投資貿易協定談判,除了升級與北美簽訂的投資貿易協定外,還主導了很多新的貿易投資協定談判,包括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從目前進程看,奧巴馬政府任期內達成TPP幾乎是不可能了。因此,若此時啟動中美BITT談判,既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也有利于擴大美國產品和服務的貿易。
對中國而言,中國確立了更加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也一直致力于達成區域性多邊貿易投資與貿易協議,目前已經有了東盟“10+3”、“10+6”等區域性合作機制,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也在積極推進。此時,中美啟動BITT談判不僅能有效促進區域性合作,也能有效連接各種類型的多邊投資與貿易協定,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美BITT談判是未來中美FTA一個非常重要的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所以在世界投資貿易多邊體制受阻的情況下,中美以雙邊投資協定(BIT)為契機擴展到BITT,對于未來全球貿易體制的演進和建立新的全球貿易規則是非常重要的。
中美經貿關系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兩國貿易額占世界貿易額的32.2%。中美經濟互補性強,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中美經貿關系穩定發展,對整個世界經濟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美啟動BITT談判,是推動世界多邊貿易協定的墊腳石,將會有利于推動舊體制環境下的各種投資貿易協定的改革與升級。
國經中心的研究報告提出了中美BITT談判的八大關鍵領域,涉及關稅、投資、農業貿易、服務貿易、政府采購、知識產權、競爭環境等關鍵領域,同時在技術創新、網絡安全、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生態環境等領域也提出了務實合作的方案,這是一個基于中美發展實際、面向未來的高水平協定。在關稅方面,報告建議分三個階段逐步實現中美之間貿易零關稅的目標,這是對兩國經貿關系的一種新的推動,不僅有利于整個中美之間的貿易發展,也有利于區域和世界發展。
國經中心研究報告提出的中美FTA路線圖,也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從目前正在進行的雙邊投資條約談判(BIT)切入,近期可以完成BITT;其次,再實現中美FTA,最后,達成亞太自貿區協定(FTAAP)。這個路線圖非常清晰,并與多種區域性多邊貿易談判互動,力爭實現新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定升級版。過去的WTO框架下的貿易協定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反映了當時歷史條件下各國對市場經濟、法制環境和政治體制的認識,傳統WTO框架下的很多議題已經不適應新的環境了。
過去幾年,國經中心與美國全國商會共同舉辦的“中美工商領袖及前高官對話”已進行了六輪,中美這種民間的“二軌”對話機制非常有效,能較好反映雙方關切,提出的方案也比較具有可操作性。未來應進一步加強中美“二軌”對話,讓更多的工商企業和民眾參與雙方的BITT談判,反映更廣泛社會需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張影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