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當前地方金融業的主要風險分析
王小波
1.經濟下行風險為最主要的風險。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幾乎確定無疑,而下行的風險因素也幾乎確定無疑,那就是房價下跌和地方債違約。而這兩個因素的背后均是商業銀行的抵押信貸和貸款支撐的。也就是說,商業銀行的兩個主要信貸投向一個半已經出現了問題。這樣,我國經濟中存在的風險全部或大部分就集中到了銀行身上。對于任何一個的金融機構,決不可能在這輪經濟下行中能獨善其身,其區別是涉及的深淺程度,造成的沖擊大小不同而已。
2.“影子銀行”現象需密切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2年10月發布的半年度《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中國金融穩定狀況相對良好,但需要關注“影子銀行”問題。信托公司的期限、流動性轉換功能可能導致流動性風險,而高杠桿業務則可能加劇風險的累積。特別是在缺乏法定監管制度、資本充足率要求等硬約束的情況下,信托公司只有通過不斷融入新的資金來避免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在甘肅省規模有多大,會不會通過“銀信合作”傳導到銀行等金融機構,會不會出現新的信用風險,這是當前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3.管控不足存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機制不健全的風險。例如,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機制仍不健全,存在重經營輕管理,重創收輕監督,內部監督機構形同虛設,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等。二是財務行為不規范的風險。財務管理工作薄弱,錯報、漏報會計信息,財務會計資料失實,虛報利潤,掩蓋虧損,甚至賬外經營等,掩蓋了企業的潛在風險。三是經營行為不正確的風險。有些金融機構缺乏應有的風險防范意識,經營者的官本位思想濃厚,不計成本,盲目擴張,一味貪大求全。
4.外部監管缺失的風險。近年來,地方新興金融業態種類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小規模的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相繼成立,例如村鎮銀行、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這些金融機構根植于地方,服務于地方,與地方經濟相互依托,為本地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但是,此類新興金融業態監管仍不到位,風險控制成為長期存在的隱患,尤其民間金融中的“黑色”部分,包括各類帶有欺詐性或犯罪性質的金融活動,一旦發生問題就會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
(田風摘自《財會研究》2013年第12期《加強地方金融審計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