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軍/哈爾濱市道里區人民醫院
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的研究
張為軍/哈爾濱市道里區人民醫院
統籌城鄉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欠發達地區作為城鄉統籌發展的薄弱環節,首先必須解決資金與經濟互相掣肘的問題,尤其是目前面臨的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問題。
統籌欠發達地區城鄉經濟發展離不開財政金融的支持。發展經濟學認為,投資和資本形成是導致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國內外的研究也表明,資金供給不足是制約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金融對農村和貧困人口的供給不足,導致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加劇了欠發達地區資金缺乏,進一步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欠發達地區由此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要想擺脫這一惡性循環,就必須有外生力量打破這種均衡,即以外部資金注入的方式引導欠發達地區經濟走向良性軌道?,F實支持統籌城鄉發展的中,最常用的辦法就是通過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的方式加快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統籌欠發達地區城鄉經濟發展,必須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1.金融機構覆蓋率偏低。國家銀行商業化改革后,大量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從欠發達地區撤出,造成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數量偏少,網點分布密度偏低。金融網點過少,大大增加了欠發達地區農民獲得金融服務的成本,減少了金融對欠發達地區的供給總量。
2.信貸資金投入偏少。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落后,但銀行對欠發達地區企業、農戶的貸款的資本金、資產規模、抵押物等要求卻沒有降低,造成欠發達地區獲得貸款的難度很大,資金從欠發達地區大量流向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人均獲得金融支持的力度明顯弱于發達地區。
3.金融服務品種少、信息化程度低。在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服務還主要是存取款、貸款及結算業務等銀行傳統業務,業務處理手段落后,多數還沒有實現業務處理電子化、網絡化,農村網上銀行、自動柜員機、個人理財、代收代付等新型銀行業務產品幾平是空白,一些適應新農村、新民居建設的金融產品創新更是無從談起。同時,受信息化、網絡化硬件投入不足影響,欠發達地區多數鄉鎮金融服務網點不具備跨省、市匯兌結算功能,結算渠道不暢已經成為制約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便利化發展的主要瓶頸,并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
4.農業保險發展滯后,信貸風險偏高。農業保險開展較晚,存在著農業保險品種少、保費率高、賠付率低,缺少農業巨災保險等問題。加之,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認識也不夠,參加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不高,造成目前涉農貸款風險偏高,信貸支農存在種種困難。農村金融發展滯后,直接影響到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進一步影響到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的縮小。造成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發展滯后、信貸資金供給不足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欠發達地區企業多屬于低附加值產業的小型企業、生命周期短,管理水平不高,金融服務的利潤率較低,風險較大;農戶多以農業收入為主的特征,也決定了其高風險、低回報的問題。從資本天然逐利性的角度考慮,現代商業銀行及各類金融機構在沒有政策扶持的情況下退出欠發達地區農村,是市場的自發選擇,短期內也很難出現大的逆轉。
1.扶持和鼓勵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組織發展的財政政策。面對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大量減少的問題,政府可考慮出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到欠發達農村增設分支機構或網點的具體財政政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欠發達地區縣以下地區增設分支機構或營業網點,財政可
考慮對新增網點給予開辦費補助。要積極支持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信息化、網絡化建設,對在欠發達地區農村進行計算機聯網工程、設立自動取款機的金融機構,財政可按比例給予一次性資助。同時,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微型金融服務,對經金融監管部門和政府授權部門批準組建的村鎮銀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的信用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財政可給予一定獎勵。對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的涉農業務部分稅收,財政可考慮給予一定幅度減免或者以獎代免。
2.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信貸投入的財政政策??煽紤]通過財政給予貼息和一定比例風險補償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推出各種適合“三農”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三農”和外貿出口的信貸支持,鼓勵欠發達地區縣域金融機構把吸收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對在欠發達地區開展中小企業、農戶貸款的金融機構,財政按金融機構可當年發放貸款月均余額的一定比例給予風險補償。對于在欠發達地區貸款數量較多、增幅較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政府可在財政性資金的存款方面給予支持。逐步取消扶貧貸款的計劃控制,以財政貼息的辦法鼓勵金融機構對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發放扶貧貸款。扶貧小額貸款的發放重點要支持貧困農戶發展短平快生產項目、培育特色產業等。要研究放寬對中小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的呆賬核銷條件,通過財政手段支持金融對符合一定條件的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進行重組和減免。對欠發達地區借款人發生財務困難、無力及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的,在確保重組和減免后能如期償還剩余債務的條件下,可對債務進行展期或延期、減免表外利息,并進一步減免本金和表內利息。可考慮建立欠發達地區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從機制上保證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欠發達地區貸款,尤其是涉農貸款可能產生的風險給予補償。
3.建立多層次的信貸擔保機制的財政扶持政策。要運用財政手段引導金融機構建立與欠發達地區經濟相適應的資信評估體系,逐步降低欠發達地區的信貸門檻??梢酝ㄟ^財政注入資本和給予風險補償等方式,支持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發展,降低銀行信貸風險。要鼓勵各類擔保機構進入欠發達地區農村市場,積極開展涉農擔保業務,財政可安排的中小企業擔?;饘⒋_定一定的比例專項用于鼓勵欠發達地區擔保業務。鼓勵欠發達地區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業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組建擔保公司。對現有擔保公司到欠發達地區開展涉農擔保業務的,財政可按其當年為欠發達地區涉農項目提供擔保額度給予一定風險補償。同時,財政可安排一定數額資金專項支持建立再擔保體系,為市、縣農業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支持。鼓勵各地推行農戶聯保、農戶互保、專業合作組織為成員擔保等多種信用保證方式,嘗試和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聯保體模式,有效分散和轉移農業貸款風險。
4.擴大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政策。農業保險普及率低是影響涉農貸款發放的重要原因。要嚴格落實中央關于農業保險的各項財政支持政策,結合欠發達地區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相關財政支持政策,促進農業保險試點工作規范化。要積極穩妥地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在鞏固小麥、棉花、玉米等主要農作物保險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經濟作物、養殖項目、高效設施農業以及農機、漁船漁民保險試點。依據保險“大數法則”和大范圍統籌分攤風險的原則,建立巨災風險準備金制度。運用財政保費補貼政策等手段,推動農業保險商業化運作,實現農業保險工作可持續發展。提倡政府購買社會專業服務,提高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管理水平。